作为一名教师,要完成韩愈说的“传道、授业、解惑”的神圣使命,除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外,还必须通过言传身教给学生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来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笔者在这十多年的摸爬滚打中总结认为,教师的艺术语言应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一、情感性
于漪老师说:“教师的语言深于传情,语言不是无情物,情是教育的根。教师的语言更应该饱满深情。”09年2月26日,那些过五关斩六将,经过省考校考重重磨练后的艺术生终于回到了班级,开始他们最后赛段的冲刺。精神抖擞的我从讲台慢慢走到他们中间,我的微笑和坦诚让这群在众多老师眼中很另类的“风流生”们安静了下来,“才子才女们,我很荣幸,没有一点艺术细胞的我竟被校长种到了我们这块艺术百花园里,我这‘花农’虽不敢说是你们父母要求的‘最优秀’的,但我敢保证一定是最负责任的,因为我深深知道你们和父母的艰辛付出与殷切期盼。我一定会和所有的科任老师尽心尽责,培育我们这些艺术之芽,让你们在一百天后傲然绽放,成为人间最亮丽的一道风景。你们今天的表现非常不错,我在这里看不到奇装异服,看不到懒散傲慢,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我相信,在下午的“百日誓师”大会后,你们一定会以饱满的激情和老师一起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火热战斗中,在艺术考试成功后去创造又一个文考的颠峰”……我这激情洋溢的开场白在这些“天之骄子”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彼此的好感之桥就这样顺利搭建,接下来的班级标语书写,百日誓师的誓词,班级的劳动安排,每日的出勤管理,作业完成……比我预想的顺利得多。艺术班的工作之河也渐行渐宽。
一个老师要使学生真正有所领悟,有所感动,并愿意配合,不能只片面追求语言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真实的感情,欣赏、肯定、鼓励、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这种自然流露的真情一定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感召力、鼓动力和说服力。夸美纽斯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强弱,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你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既是工具,又是艺术。
同时,我们对犯有错误的学生,也应该遵循“良药不苦更利病,忠言顺耳更利行”的原则,要坚持“尊重”为先,“诚恳”为上,“爱护”为重。班上有根“老油条”,听说从高一到高二,总共就没有准时到校十次的,当他第一次被我堵在走廊上时,我看到他满头大汗,我微微一笑,轻轻递上一张纸巾,“这样跑很累的,再说,大汗淋漓的样子也不太雅观,先擦擦汗吧,当然,我知道你是不想迟到,这很好。”他红着一张脸跑进了教室。不久后,慌里慌张的他又一次在班级门口被我撞上了,他很惭愧地低下了头,“大家都在等你呢!你昨天脸色不太好,我很为你担心,你没事吧?……英语老师早读要测试单词,你快点进去读一读。好吗?”……我的和风细雨取代了一些老师的电闪雷鸣,该男生来学校越来越早,学习越来越努力,和他家长的关系也越来越融洽,和我更是无话不谈。苏霍姆林斯基说:唤起人实行自我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当学生感觉老师是发自肺腑地关心他,爱护他时,才会在和老师轻松的交流中捡回他们失落的人格和自尊,才会擦亮他们尘封已久的信念和追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掘他们的潜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而这也是一个老师的全部价值。
二、激励性
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无论什么人,受激励而改过,是很容易的,受责骂而改过,比较不大容易,而小孩子尤其喜欢听好话,而不喜欢听恶言。”艺术班的孩子学业水平参差不齐,对优生的激励应以树立榜样为主,在每次诊断性考试之后,对他们的进步进行分析,并让他们将总结的学习方法、解题技巧、失误教训在班会课上和同学交流。这种以展示自我的激励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反省等多种能力,同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而对待中等生和差生,则更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对他们一次精彩的表演,一份工整的答卷,一次成功的朗诵,一次出色的劳动……以至一点微小的进步,都要热情洋溢地进行中肯的激励。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闪光点,往往隐藏着良好的教育契机。班上有一个长期被惰性所腐蚀的女生,虽然才思敏捷,但就是不太肯动笔,在一次限时作文训练中,她在短短的篇幅里写了她喜爱的张爱玲,其中有一段特别美丽洁净的文字引起了同学们的赞叹:“在一个清冷萧瑟的异国的秋季里,一代才女带着她那颗清澈澄明的冰心去了遥远美丽的天国,飘雪的冬天即将来临,就让我继续她的遗愿,分清善恶爱憎,走过只属于我的花季雨季,给世界留下洁白的足迹。”我抓住这个难得的亮点,足足点评了10分钟,并声称,只要她愿意打开话匣子,她优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流畅的书法一定会让她的语文考试精彩绝伦。这有的放矢的激励竟然让不甘平庸的她一发而不可收拾,接下来的作文,她越写越多,越写越好,直到高考语文考出119分的高分。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清代学者颜元也说过:“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充满希望的一句鼓励,满怀深情的一个眼神,不露痕迹的一个暗示……都会在孩子心中掠过波痕,会在他们的血脉里激荡成潮。教师大可利用作文评语、短信、电子信箱、课间聊天等边角料的时间,见缝插针地给孩子以适当的激励,从而扬起他们追求进步的风帆。
三、审美性
一个成功的老师,必须要有很强的语言功底。除了缜密、精辟外,教师应追求审美效应。语文课上的散文诗歌赏析,班会课上的励志教育,课后找学生语重心长的谈心,若能用诗一般的语言,就一定能似春风滋润心田,若私语情真意切,如号角催人奋进……学生听了不仅兴趣盎然,而且入耳入心。此外,教师还应在声调的抑扬顿挫、语气的轻重缓急、音色的圆润浑厚上多加修炼。王国维说:“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教师的审美教育能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心理按摩作用。当懵懂无知的生命渴望智慧的牵引时,这个生命的加油站能给学生人文精神的滋养和生命质量的升华,美的语言、美的思想、美的心灵能给学生以无穷无尽的精神力量。这难道不是教师永恒的追求和慰藉吗?
四、健康性
教师的健康语言有双重内涵:一是积极向上,切忌悲观厌世;二是要力避野蛮粗俗、低级趣味。一个社会,一个家庭,一所学校,难免有某些不尽人意之处,但瑕不掩瑜。作为教师,要认清主流,切不可一叶蔽目,不见泰山,把个人的荣辱得失、对世态的偏见带进课堂。应该时时处处给学生做出良好的榜样,不在孩子面前诋毁领导、科任老师、同学的形象,不要动不动就用污辱性的语言谩骂学生,损伤他们的自尊。苏霍姆林斯基说,作为学生心理按摩师的班主任,“要小心翼翼地触及学生稚嫩的心灵”,要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五、针对性
教学对象不同,教师语言应有所变化。年级低的同学对生动形象的语言易于接受,教师语言应当具体、明朗、亲切,而高三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不断发展,教师语言应当深刻、隽永、具有哲理性。教师应该针对学生的心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在学生受挫之时,引导学生恰当地发泄自己的苦闷;在学生承受巨大压力之时,引导学生科学缓解自己的压力;在学生悲观无助之时,鼓励学生乐观面对,从而体会“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在学生获得成功,洋洋得意之时,不忘对学生“友情提醒”。教师用健康的心态健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心理“按摩”,帮助学生克服消极、颓废情绪,培养自信、积极、进取的可贵品质。
英国一位著名登山家曾经说过:“当我们远望高山时,山是冷酷的;当我们主动接近高山时,山是可爱而熟稔的朋友。”亲近、关爱、理解、教育学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责无旁贷的事,老子说:“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只要我们从小行为入手,用雕刻家艺术的眼光,一刀一刀地刻,一锤一锤地凿,我们手中的璞玉就一定会有熠熠生光,璀璨夺目的那一天。
浅谈特长班的管理艺术
时间:20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