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校长对学校管理的深层思考
时间:2014/6/16
一、实施目标激励,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目标化。
学校管理是多因素整合而成的。管理是否科学,是否有效,在于它的管理对象中“人”的因素是否积极上进,能否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人的积极性是以需要为基础的,动机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直接动力,目标则是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诱因。教职工的积极行为也是由目标作为行为诱因的,引发需要并转化为动机推动教职工去实现目标的行为。
如:北京白家庄小学构建了“为学生创建一座乐园”的办学目标体系,以“人文化、开放式、探究型、自行性”为管理特点,弘扬“京味文化”特色,践行“一张笑脸、一句问候、一声致谢、一句道歉”的四个一教育,树立了师生文明形象,形成了丰富的校园文化。
因此,我们应着眼于构建教师群体愿景目标,统筹学校发展规划,实施目标激励,使各项工作都有计划、有组织、有目标、有评价的开展,努力搭建教师成长舞台,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激励教师达标,促使各项工作达标,做到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事事有衡量,人人有目标,充分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目标化。
二、树立人本理念,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人本化。
在现代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管理理念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的辩证统一。作为学校管理者要爱护教师、宣传教师、成就教师。要重视教师的参与意识和创造意识,使教师的才能得到充分发挥,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
(一)学会换位思考。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注重教学任务分配多,重视教学活动开展多,却很少考虑教师究竟在怎样的心态下接受任务,他们是否感受到完成任务的压力与快乐等。如果我们在布置或检查工作时作一番换位思考,就会避免许多粗暴生硬的操作方式,就会使教师乐意接受任务,并愉快地去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促使工作的实效性增强。
(二)学会尊重与信任。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是调动教师积极性的重要因素。在学校中,教师只是分工的不同,每个人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所以我们要努力营造一个尊重人的管理氛围,使人与人之间感情融洽,互相发生积极的影响。其次要给予教师充分的信任,给教师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环境,使教师怀着快乐的心情参与各项教学活动。领导的信任和尊重可以转变为教师的精神支柱,这种精神上的激励,常常比物质奖励更贵重。更能激发责任感,增强向心力。因此,作为管理者,在业务上要尊重教师的创造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为他们搭建成功的平台。在用人上要以事业为本,信任为重,充分发挥教师的才干;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表达感情,善于沟通,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学会关怀与体贴。关怀是芬芳的花朵,是理解的桥梁,是真诚与信赖的基石。关怀体贴是人们普通的心理需求。关心教师要情真意切,一视同仁,切忌戴着“有色眼镜”看人。树立“人人都有才,人人无全才,人人能成才”的观念。人人都有感情,人人都需要感情。从这个意义上讲,爱的实质就是“给予”,送人玫瑰,手有余香:给予关切,给予体贴,给予心理的补偿,使教师感到温暖。
(四)学会理解与宽容。教师的气质、性格、能力各有其特点,作为管理者,必须“宰相肚里能撑船”,凡事宽容大度,“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理解和宽容是人际沟通的金钥匙。为此,我们应采用换位思考、置换体验的方法,设身处地了解教师的需要、苦哀和感受。
(五)满足成就需要。每一位教师都希望被认可、被赞扬、被发现、被重视。在教学管理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每一位教师的成就需要。不以同一目标培养教师,不以同一目标评价教师,使每位教师在不同的工作层面上都尝到成功的甜头;要善于搭台子、铺路子,使每位教师都有尝试成功的机会,显露身手的空间。“你有多大才,就给你搭多大台”促使教师成功。
为教师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的同时,还要有铁的纪律,大家都要遵守的制度,采用灵活的运行机制,刚柔并济的工作策略,才能真正实现教学管理的人本化。
三、提高科研水平,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专题化
学校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我们承担着管理网络的角色和目标实施角色,强化科研意识,提升管理工作的科研含量是一条必由之路。大港一中倡导教师“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理念给我们以启示,我们要有较强的科研意识,用心去研究管理工作,向科研要质量;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去引导教学研究活动的开展;要有较强的感召力,去引导教师积极参与教科研活动。因此,我们从学校组织的最基层“教研组”开始抓起,围绕学校承担的三个市级课题,每个教研组要有研究的子课题,每位教师要有研究的专题及问题,专题或问题求小勿大,讲求实效,如暂困生转化问题,绩优生、特长生培养问题,学科组整体质量提升问题等。教研活动要围绕课题与专题来开展,促使每位教师人人有研究方向,人人有研究问题,人人成为研究者,努力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带动学校的教研工作,朝着专题化、科研化方向发展。由此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育人目标的实现。
四、强化创新意识,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学校管理工作要参与激烈的竞争,并且要取得竞争的胜利,我们必须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管理工作的创新,主要表现在意识和管理两个层面上。首先是意识创新。随着教育的迅速发展,随之而来的是教育的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我们就必须从长远的、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认识和理解,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其次是管理创新。为了适应新的教育发展的需要,我们在对新问题、新情况、新变化进行认识与思考的基础上,必须寻找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例如,信息时代、网络技术已冲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改变着传统教学中的教与学的方式,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资源,学校管理也正逐步向信息化、现代化迈进。我区校园信息化工程已初具规模,那么如何利用先进的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实现有效资源的共享,促进教学管理的现代化,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问题。我们必须站在教育发展的前沿阵地,勇于实践,勇于开拓创新,去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
五、运用绩效评价,实现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
“人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对于教师来说,都有其特点和才能上的优势,学校工作是一个整体,只有发挥所有人的特点,使他们各展其能,各尽其才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学校工作才能有条不紊进而发挥其最大的功效。这就要求在管理中,重视教师工作能力、效率和结果,给予教师正确、全面、客观的评价,以满足教师的自尊心、荣誉感、成就感的需要。几年来,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工作,遵循“多劳多酬、优质优酬、重岗重酬”的原则,从“德、能、勤、绩”四个方面探索教师绩效综合评估,逐步优化评价内容,完善评价制度,使学校管理工作进一步科学化。
“有一种收获叫奉献,有一种获得叫付出”,假如一所学校就是一座园林,就是一座绿色之舟,那么教师就是这片绿洲上充满生机的茵茵绿草,只有绿草的繁绿茂盛,才有园林绿洲的生机勃勃。
学校管理工作纷繁而复杂,只要我们坚定信念,理清思路,科学管理,紧紧围绕“创办人民满意的优质教育”这一目标,一定会创出自己的特色之路,打造出自己的优质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