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关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13/12/16

创新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创新能力的培养。从这个的意义上理解,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对中学生施以教育和影响,促使他们去认识数学领域的新发现、新思想、新方法等。掌握其一般规律,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数学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数学素质基础。即在全面实施数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着重研究和解决如何培养中学生对数学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技能的问题。新课程把“具有初步的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数学教学应依据学科特点,找出创新教育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创设条件,构建学生创新的平台[1]

创新需要土壤,需要环境,需要激励的机制,运用多种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向学生旗帜鲜明的倡导创新,教学中经常结合具体的场合鼓励学生进行类比和一般化,提出各种各样的猜想,小心呵护创新的幼芽,中学生的创新不必是真正的数学创新,只要有点滴的再创造的努力都应给予肯定和鼓励,努力营造敢于创新,不怕出错,善于修正,共同探究的氛围。其次,可以鼓励学生写一些小论文,开始有的学生觉得困难,从选题到修改定稿,教师要加以鼓励,常做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留有一些容易延伸的命题链、知识点。对于方法和知识点,稍加指点,不予讲尽,留给学生创新的机会,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第三还要开辟一些数学园地,如设立数学专栏,汇编数学小论文专辑,创办班级数学报刊等,让学生的作品,小论文得到展示,发表,更大地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鼓励学生合作研究,让能力较差的学生也能在合作中有所收获。第四应改变评价标准,传统教学评价偏向以课本知识为唯一标准,往往要求十分细碎,偏重速度和熟练,很少鼓励创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评价要鼓励拔尖,鼓励专长,鼓励创新。教师在讲评作业或试卷时,对有创新的学生要提出表扬,使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形成班风乃至校风,促进全体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利用求知好奇好胜心,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好奇是儿童与生俱来的天性,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的行为,在孩子的心灵中就能够点燃思维的火花。在数学教学中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设置问题高低适度,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同时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比如:针对不同的群体开展几何图形设计大赛、数学笑话晚会、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等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发挥它们不同的特长,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感受自己胜利的心理,体会数学给他们带来的成功机会和快乐,培养创新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对学生创新的行为表示明确的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学生看到自己成功的希望。

(3)精心设计教学情境,捕捉学生创新的灵感[2]

在教学中,数学情境的创设是一个涉及素材选取、内容的组织和呈现,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为主要目的的过程。创设一个好的数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趣的和富有挑战的,应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试验、猜想,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教学活动,只有当数学情境在内容上富于挑战性和探索性,才有利于学生在问题的提出过程中形成创新意识。在教学中多运用一些方法,手段如数形转换法,归纳法,类比法,让学生大胆猜想。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4)利用数学审美创造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美的创新力[3]

审美创造力是一种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数学审美创造力培养的最高境界是创造数学。数学美促进数学中的发明、发现的例子比比皆是。因此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1)让学生主动搞好“数学美讨论班”“数学史讨论班”“数学解题研究会”等活动,要鼓励他们读名家原著,读一些数学家的传记,(2) 文理结合与相互渗透,因为高素质,高水平的审美意识的培育与提升,是需要依靠大脑功能的全方位开发,才能有效地实现的,尤其是文学,艺术,音乐的熏陶,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审美的深层发展,从而有助于其科学创造发明,创造能力的提高。

(5)加强数学能力训练,形成学生创新的技能

数学能力是表现在掌握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上的个性心理特征。其中数学技能在解题中体现为三个阶段;探索阶段——观察,试验,想象;实施阶段——推理、运算、表述;总结阶段——抽象、概括、推广,这几个过程包括了创新技能的全部内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应加强解题的教学,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同时进行有意识的强化训练:自学例题、图解分析、推理方法、理解数学符号、温故知新、归类鉴别等。学生在应用这些方法求知的过程中,掌握相应的数学能力,形成创新技能。

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位的,只有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在师生的共同配合下,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