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系统原理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

时间:2014/6/18
【摘要】系统原理在学校管理中运用广泛,在使用时应利用系统管理的目的性原理制定学校工作目标;把握学校系统管理的全局性,抓住学校管理中的关键因素;三、掌握学校系统管理的层次性,做到各元素分工负责、协调合作、和谐发展。

所谓系统,就是若干要素按一定的结构方式相互联系形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整体,系统是一种组织,系统是由元素构成的,系统内的元素不能简单地相加。学校管理系统是构成教育系统的一个元素,运用系统原理管理学校,其中特别重要的是要抓住系统的以下三个特征,进行管理运用。

一、利用学校系统管理的目的性原理,制定学校工作的目标。

所谓目的性是指系统争取达到的目标和要求,根据巴班斯基的目标管理原理,没有目标,管理就失去动力和方向。学校系统的目的性是为社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学校系统的目的只能是一个,整个系统围绕这个目的运动。如果有多个目的,必然在方面相互干扰,系统内部发生内耗,使管理不能最优化,有了正确的目的,就有了明确的管理目标。作为学校管理者,必然要具备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领导素质、业务素质,通过对教育政策法规的学习研究,民主化地研究制定出学校管理的目标,包括近期目标和远景规划。

对于一所学校来说,要把握管理的正确目标,一是要依据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办学,二是要从学校本身的特点和条件出发来确定实现目标和途径。对于小型农村中学,培养目标总体来说只有两类,即:向社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和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学校目标就应针对对学生培养目标制定管理目标。

现阶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实验期,素质教育得轰轰烈烈,各媒体也不断宣染炒作出新概念、新名词、新教法、新管理方法,作为学校领导者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素质教育中,文化学科的素质在学校教育中占有绝对份额,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学校的目标就应具体明确在学科文化教育和学生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方面。一个学校当然有若干个教师,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不尽完全相同,作为学校管理者、领导者,就要善于转变教师整体观念,控制好教师工作情绪,利用具有正确的认识的教师去积极地、有效地影响别的教师。比如现在说对学生要求“理解记忆”,并没有说不让学生记忆,而是不但要学生记忆,还要让学生理解,这个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的。现在沐川教育系统提出“利用3-5年或5-10年时间将沐川增长率系统建成学习型的系统”,并非只抓教师学习,而是要求在抓好教育教学常规工作的同时,教师们要自觉学习,提高素质,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是针对过去一段时间教师教育教学凭老本吃饭,这样下去教师不是去同化身边的人,而是被身边的人同化。在知识不断更新的时代,这样的教师很难混下去,只有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吸收新营养充实自己的头脑,才能在体制改革中立于时代前列,不被时代所淘汰。学校管理系统中,管理者自然应当正视现实,吃透政策,确定正确的目标,才能使学校管理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使学校沿着健康的方向和道路发展。

二、把握学校系统管理的全局性,抓住学校管理中的关键因素。

所谓全局性是指系统内部各个方面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学校内部的全局性离不开社会的全局。

学校是社会大系统的子系统,又是教育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那么考虑和布署学校方向性的全局工作,如办学方向、学校体制、课程设置、学校教育等与社会密切相关的工作时,必须把学校置于社会之中来考虑,必须把学校放置在教育系统中来考虑。根据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教育行政机关的工作布署,认真落实各个指挥机关下达的指示,根据系统的层次性原理,学校管理的全局性必须服从上级系统的管理与指挥。

学校管理必须有一个全局的运筹和规划。不仅要考虑学校内部的各方面因素,如学校的规模、基础、现有的物质条件、教师的思想状况、业务水平、人际关系、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面貌,校领导班子的领导水平、内部团结等等。这就要求从校情出发统筹规划工作。

只有抓全局性的管理,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学校管理是做人的工作,复杂性强,领导能力即使再强,也不可能包揽学校一切工作。为了把工作做好,一定分清什么是全局性的和什么是局部性的管理工作。学校管理系统具有整体性,系统不是各元素之间简单相加,而是各元素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系统还具有关联性和适应性,校长应抓全局性的管理,其它局部的具体任务的管理应分工到人;系统中各元素的作用不是平均的,总有一个或几个因素是关键性的因素,如学校管理系统中的财务管理、人事管理、年度考核、质量评价等,就是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关键管理因素,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中层干部、班主任教师、教研组长是学校管理系统中的关键人物因素。

三、掌握学校系统管理的层次性,做到各元素分工负责、协调合作、和谐发展。

所谓层次性,是指系统内部上下各级其自身的职责和任务。明确层次性是系统得以正常有效工作的保证,系统具有链工规律,上级系统或子系统中心或系统的关键因素能量释放运动,学校管理只有抓住了关键因素,有效利用能量的正常释放,才能发挥其效益,比如,学校抓好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让骨干教师在学校树立权威性,这个元素的能量释放将辐射身边的教师,形成以骨干教师这些元素为中心的能量聚集、增生、扩散、释放、辐射效应。如果这些元素的能量释放正确科学合理,将极大地推进学校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否则,将给学校带来灾难性的结果。现代学校是多层次的复杂系统,学校管理必须注意这一特点。同样的学校,同样的教师,不同的管理者就有不同的教育教学结果呢?我想就是管理者对教师这些元素的认识分类不尽相同,利用不同,因而这些元素发挥的作用和效果不同吧。

要对不同层次确定明确的职责范围,这点沐川县教育局编制了《教育管理规章选编》,对学校管理系统中的不同层次子系统作出了规定,学校管理就必须依据该规定认真遵照执行,并根据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将有关层次进一步明确化,各子系统的职责、任务、目标使每个成员清楚明朗。

各层次都要认真做好本职工作,一般不插手他层次工作,比如后勤部门不能插手教学前勤管理工作,必须是为教学工作服务,否则就会后勤系统想休息,学校教学工作就放假的怪事。学校教学工作者对管理系统有建议和意见,只能通过合法程序反映,不能说某个教师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学校管理者就必须照办,领导者没照办就是不民主,就是作风武断专横。因为学校管理系统中指挥决策机构是学校行政集体,没有集中指导下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只能算是极端个人主义,往往一个教师考虑问题总是站在一定的角度来看问题,而学校行政管理集体则必然要考虑学校管理的全局,要考虑上级系统发出的政策法规和指令,要考虑学校整体的发展。

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所有的工作应当服从学校管理,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其职能是不断促进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不能因为教研而阻碍学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行;相反地学校确定的或经申报确定的教研课题,就必须按照学校的统一安排进行研究,并根据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完成课题组各项任务。不能为教研而教研,更不能因为教研而造成教学管理的混乱,教研工作不管从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角度出发,还是从改变教学方法的角度考虑,最终归结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如何培养合格人才这个目标来思考学校管理工作。班级系统是学校管理系统下的又一个子系统,班级开展的一切活动,就必须服从于学校的统一安排和指挥,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进行班级管理的创新,不能因为班级活动的开展而要求学校调整方案来适应一个班级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