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管窥马来西亚华文教育

时间:2013/12/16

今年有幸作为第五期赴马来西亚学访团成员之一在马来西亚学习、考察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其间,我比较详细地了解了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包括中小学课程设置,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个性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各个方面。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吉隆坡侨南华小、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和新纪元学院。

侨南华小、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和新纪元学院的诞生、发展及壮大的每一个脚步其实就是马来西亚华文教育史的生动写照。侨南华小创立于1917年,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创办所需经费几乎全部由当地华人社团和知名乡绅的捐助而来。时至今日,马来西亚政府也只是拨付教师薪水和小部分办公经费。大部分经费仍然靠学校自筹。在侨南华小和新纪元学院随处可见以捐助人姓名命名的教室、图书馆、楼层等等。因此,学校办学经费还是非常紧张的。然而,比在经济上所面临的困难更加严重的是华文学校在发展历史上所面临的政治困局。在马来西亚,占到了总人口三成以上的华人为马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华文学校却没有得到政府平等的对待。直到马哈蒂尔总理的上台,华文教育才出现了转机。马哈蒂尔是一位有远见卓识,胸怀大略的领袖。他实行民族团结和睦政策,把马、华、印这三个民族为主体的国家团结成一个民族大家庭。他支持各族平等发展母语教育。马哈蒂尔的决策,拨开了笼罩在华文教育头上的乌云,使华文教育重见曙光。新纪元学院也正是借着这股春风才破茧而出,并有了如今的规模。

在参观华校的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传承华夏文明一直是华文学校的愿景之一。华文教育在马来西亚华人社会中被视为“留根工程”。此次,在侨南华小的所见所闻让我感慨万千。刚踏进侨南华小,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华夏文化的气息。校园里随处可见中国古代哲人语录,像《弟子规》等著名篇章被镌刻在墙壁上供学生每天研读。更让我们感到惊喜的是侨南华小为我们准备的精彩节目。震撼人心的鼓乐表演“二十四节气”、极具中国特色的“抖空竹”等等节目让我们流连忘返。就连侨南华小的“侨南”二字也是“China”的谐音。在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和新纪元学院,我们也同样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走廊里不时可见的国画作品、图书馆中的“国学研究”等等书籍无一不在向我们展示华文学校对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同时,完整的马来西亚教育体系和华文学校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也让我们感触颇深。马来西亚拥有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体系。学生必须在小学6年级、初中、高中及大学先修班的阶段中进行政府考试。马来西亚小学涵盖6年教育,升上中学后分初中三年、高中两年,再加上两年的大学先修班。在马来西亚,无论是马来族学校、华文学校还是印度族学校都必须遵照国家教育体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和课时计划。华文学校的学生还必须学习三种语言——华文、马来文和英文。马来西亚华文学校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培养和校园文化建设。在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我们发现学校有很多社团,比如说华乐团、乒乓学会,学长会等等。在学校日常管理方面,马来西亚也制定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比如说严格的学籍管理制度、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安排等等。尤其让我感到惊喜的是马来西亚政府对学校安全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在马来西亚,不论学校大小,安全设备齐备的校车被统一漆成醒目的黄色以便加以区别。马来西亚政府还严格规定了校车的行驶范围。我想,这是一种很值得我国借鉴的做法。

当然,马来西亚华文教育也确实面临着一些实际的困难。经费不足一直是华文学校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由此而引发的师资匮乏的问题也是制约马来西亚华文学校进一步发展的障碍之一。

然而,无论是在侨南华小、吉隆坡中华国民型中学还是在新纪元学院,朴素的教师们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让我们折服。在与他们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坚守”。是的,这是一种对华夏文化的“坚守”,也是一种对教师职责的“坚守”。

其实,我们更需要这种“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