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历经数千年之演进,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精神瑰宝,如敬业乐群、公而忘私的奉献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的昂扬锐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为政风范,厚德载物、道济天下的广阔胸襟,奋不顾身、舍生取义的英雄气概,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社会理想……自古以来,这些传统美德就深深熔铸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之中。正是靠着这种精神薪火相传,历经沧桑的中华民族才得以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学校,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担负着培育人才,传承文明的特殊使命。因而,培育具有鲜明个性和时代特征的学校精神就愈显其重要。
一、何为学校精神
所谓学校精神,大而言之,是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培育学校精神是培育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支点。北京大学提倡“兼容并包”,倡导民主、自由之风,最终孕育出了“五四”民族精神。小而言之,学校精神是一种长期演变、循序渐进、与时俱进的文化积累和精神积淀,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自觉形成的并为广大教职工恪守的办学宗旨、价值观念和道德行为准则的综合反映。
二、学校精神在学校生存与发展中的作用
行为科学和管理心理学都认为学校管理实际上是以人为中心的管理,而学校精神正是一种以人为核心、以人为主体的管理理论,它作为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像无形的制度制约着人们,发挥着对师生员工的凝聚、导向、激励和规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培养和弘扬学校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需要。教育的今天就是社会的明天,今天的教育走势决定着明天社会的走向。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用“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来指导学校工作,培育学校精神,使学校这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发挥积极作用。
第二、培育学校精神,可以培养师生员工的团队意识,增强学校的凝聚力。团队意识代表着全员的共同利益和共同目标,它促使人改变原来的只从个人角度出发的价值观念,潜意识地产生一种强烈的向心力,达到自觉关心学校发展、主动承担学校责任的目标。
第三、培育学校精神,可以促进职工队伍素质的提高、树立学校良好的形象、提高学校的美誉度。可以说,教职工素质的高下,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兴衰。实际上,学校精神塑造培育的过程,就是对教职工从思想、文化、业务等方面培训和提高的过程。因为,学校精神的形成是一项长期的、有计划的、有针对性的过程,这就是说,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实际也是在对师生员工进行一次系统的教育,把学校精神贯穿于各项教育之中,寓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纪律教育于学校精神的教育之中。长期以来,金湖中学坚持在广大教职工中积极实施“四大工程”,通过开展“师表工程”,重在树立教职工良好的道德形象;通过开展“青蓝工程”,重在培养奋发有为、教有所成的骨干队伍;通过开展“名师工程”,鼓励教职工业务上冒尖,为学校创名牌、树品牌奠基;通过开展“凝聚力工程”,将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溶为一体,使“人本管理”落在实处。“四大工程”的实施,有利地促进了教职员工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尽快提高。目前,全校上下已基本形成了“老年教师当模范,中年教师做示范,青年教师上规范”的良好风气,学校的办学成绩也十分显著,受到了上级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三、培育学校精神的方法和措施
学校精神的培育因时、因地、因校而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校情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和措施,但笔者认为以下几点措施还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培养学校精神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教职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学校精神形成的思想基础,学校精神则是教职工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因而,我们必须在工作中重视对教职工进行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教师群体一般可分为三种类型,其一,是职业型,把教书当成是一个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这类人比较注重工作条件,特别关心自己的收入和福利待遇。其二是事业型,这类人把教育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他们注意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热爱教育工作。其三是艺术型,这类教师具有崇高的人格境界,他们不仅把教育当成是一种神圣的事业,更把它当成是塑造人生的一门艺术,因而在工作中富于激情、敢于创新。因此,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正确引导、有效激励,从而不断减少“职业型”的教师,努力增加“事业型”教师,大力鼓励“艺术型”教师脱颖而出。近年来,金湖中学以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和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为主线,广泛开展敬业爱岗、献身教育的系列教育活动,帮助广大教师确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了广大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广大教师情系教育、投身教育的热情。
第二,通过制定学校的发展战略和学校目标,为培养学校精神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学校精神培养只有贯穿于学校发展战略的全过程,才能更有效地促进学校综合实力的提高。为此,我们必须以“三个面向”的重要指示为导向,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出学校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的奋斗目标,以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形势和谋求更大发展的需要,增强教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近年来,金湖中学把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素质全面、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和把学校办成高质量、现代化、有特色、江苏一流、国内知名的国家级示范高中作为奋斗目标。围绕这一总体目标,我们在铸造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上下功夫,在优化教育教学管理的过程上做文章,全校上下凝心聚力,共谋发展。在新校区建设的过程中,全校师生能风雨同舟,共渡难关。想学校所想,急学校所急,表现出了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建校资金周转有困难,学校教职工踊跃捐借资金达800多万元,情系学校、热爱集体的团队精神在这里得到了最好的诠释。
第三、通过制定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为学校精神的培育营造适宜的土壤。严格的管理和铁的纪律是学校精神建设和开展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证。根据新的形势要求和学校的发展状况,建立起适应现代教育的管理制度,完善各种管理措施,使各项工作能沿着健康、科学的轨道运行,这是培育学校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制度的制定中,我校从四个方面加以深化:一是认真履行职责;二是养成优良的职业作风;三是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四是严守工作纪律。金湖中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套科学严格的工作规范。如《金湖中学教学管理工作规范》《金湖中学行政管理工作规范》等对推动我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加大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第四、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为培养学校精神注入源头活水。学校精神的形成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渐进的过程,渗透在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日常工作的发展中日趋显现。而以活动为载体,不失为培育学校精神的一个较好的途径和方法。我校通过开展“千名家长评师德”活动把评价学校和教师的权力交给家长和社会,这就对教师的师德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通过开展“文明伴我行、礼仪在金中”活动,师生们的谈吐更加文雅、举止更加文明。通过“功勋教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的评选,使广大教师人人都有努力的目标,激发了工作的原动力和进取心。如此等等,对于学校精神的形成起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其它,诸如注意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营造健康和谐的人际关系、创新教育教学手段等,都能有效地促进学校精神的形成。
一个学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与时俱进,始终高扬精神大旗,才能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才能在竞争中永立不败之地。江苏省金湖中学办学近50年。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业,在不断探索中开拓,在改革创新中发展,逐步形成了优良的校风、教风和学风。近两年来,金湖中学显著的办学成绩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投资1.2亿元的现代化新校区已投入使用,为金湖中学在更高的平台上占领教育制高点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高考成绩连年攀升,各项考评均列市同类学校前茅,为学校实施名牌和品牌战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些,正是金湖中学全体师生多年来充分发扬“敬业爱岗、求真务实、勇于创新、敢争一流”的金中人精神的结晶。
学校精神是学校成长的灵魂,是推动学校不断发展的强大武器。发展学校精神是学校生存的基础、行为的准则、前进的动力、成功的法宝。只有不断丰富学校精神内涵,并努力内化为教职工的自觉行为,才能有效地提升学校办学品位,促使学校始终立于时代潮头。
培育学校精神 铸造学校灵魂
时间:2013/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