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新课堂教学:需要“流程再造”

时间:2013/12/16

   流程再造,是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并促进许多现代企业发展乃至重生的管理变革浪潮。衡量企业流程管理效率的标准,就是在输入与输出之间的流程中,必须能够增加价值,凡不能增加价值或增加的价值不是足够大,那经营效益一定低落。当对流程进行衡量的过程中发现不能带来预期效益时,则需要应用流程再造的方式对当前流程进行创新与改革,以使其效益最大化。课堂教学,不能简单类比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但是,以“流程再造”管理理念来寻找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可以得到许多新启迪、新思路。
    一、新课堂教学需要“流程再造”
    我们的课堂教学,也可以看作是一个由“输入”到“输出”的流程。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各种“投入”组合形成的各种环节大体上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输入”,而学生成长目标的达成情况则大体上可以看作是课堂教学的“输出”。
    我国的课堂教学改革经历了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建国初期的偏重双基,到后来的以发展智力和能力为核心,再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强调非智力因素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再到20世纪90年代开始,随着时代发展需要,强调注重学生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姑且将以强调注重学生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主要追求的课堂教学称为“新课堂教学”。
    就我国目前中小学课堂教学现实整体情况来看,以培养智力和能力的课堂教学正在逐步占据相对主导地位,而以培养学生主体性品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指向的新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正在起步。美国著名企业历史学家钱德勒曾经提出了著名的结构跟随战略理论:当企业采取不同发展战略时,为了保证战略的成功,企业必须变革它的结构形式来适应企业战略的需要。课堂教学类型,也是“方向决定结构”、“结构决定流程”的结果。显然,我们的课堂教学“战略”变了,其结构和流程必然要变。
    课堂教学的“流程再造”,首先要明确方向,即一定要站在改变以智力发展、甚至以应试为主导的高度来立意,将课堂教学目标主要指向培养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就其彻底性来说,一方面要意识到新课堂教学不可能是全新的,而是在原有课堂教学基础上的革新;另一方面要知道新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模式改良,也不是简单的结构调整,而是在传承既有的课堂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再造”。至于对“流程”的强调,我们建立新课堂教学的参考意义在于,在设计我们的新课堂教学时,不要首先着眼于教师与学生的分工,而要首先着眼于建立学生主体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产生最自然化、最大化的流程的建立。——让教师和学生在流程需要中教和学,而不是为某项分工服务,这可以说是新课堂教学在“流程再造”中的基本原则。
    新课堂教学的流程再造必然是基于原来的流程缺陷的认识与研究。不妨看看以培养智力和能力的课堂教学的流程特点。这类课堂教学主张“先学后教”或“先练后讲”,教学组织形式上坚持“学生自定步调,教师异步指导”。例如尝试教学法则强调“尝试——自学——练习——讨论——讲解”、江苏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山东杜郎口中学的“预习——展示——反馈”三板块一体、“10+35” 模式(教师讲不超过10分钟,学生活动不少于35分钟)等等。相比较以双基为主要内容的灌输式课堂教学,这类课堂教学使教师本位逐步走向学生本位,从教师灌输逐步走向师生对话,从传递接受走向引导探究。其显著进步是:有了一条学校或教师为学生优化设计的学习流程,学生在“学会”的过程中,学得更主动、 更高效。但是,这类课堂教学的流程的设计总体指向是:更高效地“学会”。其结果是,总体上很难走出“知识本位”、“书本本位”、“应试本位”。如洋思中学提出的“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这是典型通过流程控制来提高教学质量的管理方式——但是,知识可以“日日清”,我们学生的创新思维、主体意识等能够“日日清”吗?学生积极情态的培养能够“周周清”吗?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能“月月清”吗?“三清”策略,与其说是学生学的策略,不如说是学校提出的一个统一的、甚至有点僵化的要求。在这类课堂教学模式下,学校或教师已经铺设了固定的道路,学生自主的余地其实依然不大,“会学”的培养依然不够,学生创造、实践能力依然受到不小的限制。
    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校正方向,改革流程,使学生不但“学会”、而且“会学”、“乐学”?再进一步,不但“会学”、“乐学”,而且乐于创造,善于实践?——这正是新课堂教学的任务。
    二、新课堂教学的流程构想
    基于以上认识,无锡市蠡园中学在充分学习、研讨的基础上,正在尝试建立一种新的课堂教学流程:
    ——流程设计指向不仅仅是将知识学会,将问题解决,而是指向知识如何学会,问题如何解决,提出多少问题,形成哪些创新,付诸哪些实践。
    ——流程的设计紧紧围绕“让学生完成自己所能完成的,创造自己所能创造的”这一思路进行,教师要“想尽办法”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去创造,学生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完成更多,创造更多。
    ——流程设计中,教师的角色是通过引导、启发、组织、示范等方式,成为学生学的“帮助者”,其核心价值在于“助生自助”。
    ——流程设计中,不是简单地将时间进行分割,并进行相应的任务分工,而是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在师生共同商定的基础上动态形成时间的分配。
    ——流程设计中,在关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为学生的合作学习提供程序保障。
    ——流程设计具体概括为“六助”:
    备助:明标定策;
    自助:学知探究;
    求助:回馈显疑;
    互助:解疑提升;
    补助:归理拓展;
    续助:拾遗巩固。
    “备助”,是指教师在新课之前,与学生充分交流,明确教学目标,商定本课或本单元学习的主导性策略,为即将进行的学习作出重要准备。教师形成助学案。这里的备助,不是传统意义的教师备课,而是侧重于师生共同商讨“为什么要学”、“如何学”、“目标如何”、“如何评价”等问题。这是发展学生元认知能力的重要途径,因为,学生元认知能力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造的基础。
    “自助”,是指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将相对独立的知识性内容进行自主识记,将需要学习的新课内容尽自己所能进行探究。“学生能自学的,教师不教。”如有问题需要提请教师或同学帮助,则先通过合适的方式“存疑”。
    “求助”,指学生在“自助”过程中,有需要请求老师或同学帮助的,通过合适的方式(或写在求助本、求助板上,或课上当场提问)向师生请求帮助。这是一个“显疑”的过程。“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建立“求助”的机制,给学生“求助”的机会,是让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
    “互助”,是指针对学生“求助”的问题,首先组织学生(一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互相帮助,学生能互助学的,教师也不帮助。
    “补助”,是指教师在学生“自助”、“互助”的基础上,尚不能达标的情况下,教师进行补充——这是教师的“有疑而助”。当然,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由于学识局限,必然会出现许多学生尚未意识到的帮助需求,这时,教师同样要及时进行提供帮助,  ——这是教师的“无疑而助”。教师的“补助”,重在引导、启发、归理,而不总是简单的告知。
    “续助”,是指课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复习巩固。一般情况下,有两类“续助”:一是教师根据教学达标需要布置的内容,另一部分为学生自主布置的内容。两者的比例因学生学情不同而调整。
    在“六助”流程中,始终坚持以下三个基本原则,以建立良好的教学生态:
    没有充分的“自助”,学生不 “求助”;
    没有充分的“求助”,同学不 “互助”;
    没有充分的“互助”,教师不 “补助”。
    这样的流程,每一环节是后一环节的前提性环节,即:在以前的课堂教学中,各环节是根据教学设计和时间分配一步步走下去的,一般情况下有“1”就有“2”,其前面的环节是后面环节的铺垫。而新课堂教学流程是有“1”不一定有“2”,或者说是能“1”则不“2”。这样教师没有了“越俎代庖”的机会,也就没有了“越俎代庖”的行为。教师需要做的是,充分关注师生的备助是否有效?学生的“自助”是否充足?学生“自助”的能力是否提高?学生“求助”的意识和能力是否增强?学生“求助”的问题是否更有价值?同学“互助”得是否有效?教师是否有必要“补助”?教师“补助”得是否有效?
    当然,以上“六助”是教学中“标准化”了的基本环节,这并不意味着所有课堂教学都是严格按照这一模式一步一趋地进行。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和策略的需要,“六助”模式会衍生出许多变式,如有的需要创设情景的课并不适合先“自助”再“互助”的,在实际教学中就省略这一环节。但是,我们并不能够有特殊性而否认普遍性。“六助”,首先是理念,其次才是环节。没有以生为本的理念,即使表面上有了“六助”的形式,但依然不会有“助生自助”的效用。
    三、新课堂教学流程再造的辅助措施
    用系统论的观点来看流程,其“输入”与“输出”不是简单的“必然”,而是“相关”。课堂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围绕课堂教学的流程,必须有许多相关工作进行辅助推进,其流程才有生命力。
    首先,是学习和思考。学校领导、教师在不断寻找新课堂教学的方向,作了许多战略上的思考,如“蠡中的新课堂教学的方向什么?”“课堂教学改革,与现实的应试会发生冲突吗?如果发生,怎么办?”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到底是什么?”“在整体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中,如何对待学科特性、教师个性问题?”等等。我们不为自己的思考草率地给出答案,而是先学理论,看榜样,搞研讨,理思路。广泛搜集并阅读了与自主学习相关的各种书籍材料。在两年多的时间中,学校组织领导、老师三上泰兴洋思中学,两赴山东杜郎口中学,一下溧水东庐中学;还赴省内外参观学校二十多所,重点考察教学改革的先进经验,使许多流程设计中的“战略问题”在不断的学习、追问、思考中越来越明朗。
    其次是民主研讨。从讨论到规划,从规划到培训,从培训到实施,学校围绕自己选择的道路,广泛听取中层干部、全体教师、相关领导专家的意见与建议,在两年多时间内,学校先后组织举行了十次“六助”课堂教学改革专题会议;另外,还开展了许多相应的配套工作,如设计新课堂教学下的师生评价体系,进行师生一体化学研培训,改革作息时间,将“分班”改为“选班”,定期不定期对师生进行“六助”专题调研,开展“智慧共享3+1”活动,严格规范教学秩序,等等。
    蠡园中学课堂教学改革从愿望到概念,从概念到模式,从模式到实践,一步步走来。蠡中的教改,远不能说成功。但是,我们综合学业管理中心的调查结果,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以及我们的对教育的直觉,可以欣喜感受到,教师因“六助”的影响,其教育教学观念更新了许多;学生因“六助”的影响,其学习情态和方式方法相对于以前学生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学习负担在数量上和心理感受上都有了一定的减少,学校的教学质量也实现了大幅度的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