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如何开展学校文化诊断

时间:2014/7/1
一、学校文化诊断是学校文化策划的重要环节
 
所谓学校文化诊断,是学校文化策划者对某一学校文化现状所进行的审视、分析和判断、评价,是找出学校文化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建议和预案。其实质就是诊断者运用自己独特的认知视角、办法、经验、以及专门的技术手段,提出并协助解决学校文化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学校文化诊断是学校文化策划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文化策划必不可少的环节,是进行学校文化策划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依据。目前,学校文化诊断正与学校文化策划或咨询联系起来加以研究和运用。从总体上说,学校文化诊断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学校自我诊断和第三者诊断。所谓第三者诊断,就是指学校聘请策划机构、咨询公司的专家或其他教育专家帮助学校进行诊断。
 
一般说来,进行学校文化诊断往往以以下内容为着眼点和着力点。
1.学校的形象和成就。学校的形象和成就反映学校的水平、层次、方向和基本价值观,是诊断分析学校文化的首要线索或出发点。例如学校的校容校貌,周边环境美观否、宽敞否、安全否、整洁否、布局合理否等等,或古朴典雅、传统幽静、清新明丽,或流畅奔放、现代热烈、开阔大方,都能反映学校的条件、管理、志趣、教育和文化取向。
2.学生的素质和形象。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性因素,是学校的主要工作对象和服务对象,也是学校文化的主要体现者,是进行学校文化诊断的基本要素。学生的素质和形象主要是指学生全面发展的水平,历届学生的业绩,学习风气,学生的抱负和成就感,合作与竞争的精神,学生的特长和社会实践能力,学生集体和个体及其之间的互动关系等。
3.教师的素质和形象。教师是学校文化建设的关键要素,他们不仅对学生有着最直接、最经常、最强大、最持久的教育影响,而且社会形象也非常重要。教师的素质和形象主要是指教师的教育教学热情、能力、风格与业绩,人生与教育的理想,对学生的态度以及对学生和家长的亲和力,教师的敬业精神、科学素养、道德情操以及个人与集体的协调性等。
4.校长的素质和形象。校长的教育思想和文化倾向将直接影响着一所学校文化的构建和形成。校长的素质和形象表现在诸多方面,例如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教育教学知识能力方面,领导管理能力艺术方面,教育理论水平方面等等。笔者以为,敬业、乐教、爱生,睿智、饱学、深邃,厚道、慈祥、机敏,严谨、儒雅、幽默,沉稳、有眼光、好人缘应该成为校长的基本素质和形象。
5.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校史。学校文化与学校的教育思想的关系最密切、最直接,所以,学校的基本教育理念,学校教育思想的厚重感与表达方式,学校对教育理论的需求度,对教师理论素质的构想和培养度,学校品位的设计和实施等等,都应该在教育思想的平台上进行诊断、沟通和研究。
6.学校的学习氛围和教育研究。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良好的学风和教育研究氛围是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力量的重要来源,学校应该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社会各界“学而不厌”的楷模。所以,进行学校文化诊断必须关注这所学校是否具备与学习有关的品质,是否具有学习的共同愿景,是否具有组织学习力,是否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以及教育讨论的经常性,教育研究的基础条件,教育研究的成果以及运用等方面的问题。
7.学校的管理和制度。学校管理文化集中体现在学校的规章制度和师生员工的行为中。进行学校文化诊断应该关注学校管理的规则与权限、指挥与操作、细则与特征、以及管理的基本常规、管理中的认知和情感投入、时间与经费投入,师生员工对待管理的态度及其行为特征等问题。
8.学校的重大活动和惯例。一般说来,每所学校都有自己基本的重大活动项目和形成的惯例,例如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庆典活动、社会活动、习俗演练、升旗仪式、读书节、文化节、体育节等等。这些活动和惯例往往能够凝结和体现学校文化的精髓,也常常会暴露出学校文化存在的问题。
 
二、学校文化诊断的原则
1.系统性原则。学校文化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系统。进行学校文化诊断必须全面、系统、综合地了解和把握学校文化的要素,并从整体性、联系性、结构性、层次性、动态性、开放性的角度,运用系统思考的方法进行分析综合,作出诊断结论。进行学校文化诊断,切忌以偏概全,例如,单单关注所谓的学校热点问题、教师反映强烈的问题、诊断者熟悉的问题,并在诊断过程的讨论环节进行反复诊断和讨论。
2.客观性原则。学校文化是一种客观实在,它存在于学校的环境氛围、管理制度、师生员工的言行举止和互动交流之中,尽管有些要素是显性的,有些要素是隐性的,但都是实实在在存在的要素。这就需要诊断者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去观察、去倾听、去挖掘,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客观公正、实事求是,从客观实在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出共同性的价值取向。诊断者万万不可犯主观主义和经验主义的错误,更不能先入为主、臆测想象。
3.动力性原则。在系统客观地了解了学校文化之后,就需要进行分析,通过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整理,找出能够牵动和决定学校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具有动力作用的要素。在学校文化整体状况中,能不能解析出关键的、活跃的、起推动作用的要素,同时克服负性要素的制约,是学校文化诊断的核心和关键。只有抓住有决定意义的和有突破意义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要素,才能为学校提供有认识和操作价值的方案。
4.针对性原则。进行学校文化诊断要有明确的目标指向性,做到有的放矢。诊断者应该掌握有关学校文化的基本知识,掌握诊断所必须的机智和有关技术。在诊断开始之前,要进行周密的思考和认真的准备,在诊断过程中,必须在观察调查的同时开动大脑的机器,保持冷静的思考,切忌随波逐流和主观随意性,切忌漫无边际和对牛弹琴。
 
 三、学校文化诊断的步骤与方法
 
(一)一般说来,进行学校文化诊  断离不开以下几个基本步骤:
1.确立诊断目标。凡事都应该首先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学校文化诊断也不例外;目标明确、方向清晰是提高诊断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前提。对于学校文化诊断的目标,最好以诊断方案的形式来表现,在方案中明确表述诊断的目的、内容、对象、方法以及时间与过程等,以使诊断者做到胸中有数、有的放矢。
2.进行调查诊断。进行学校文化诊断的初始阶段主要是进行调查了解,诊断者应该随机进行调查,参加一些有组织的学习、交流和科研活动,到学校有关部门进行观察了解,如图书室、阅览室、教师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等,到班级中、教师中、学生中去,与教师、班主任、学校领导等进行深度会谈。
3.整理分析资料。在诊断过程中,诊断者要查阅学校所形成的大量资料,也要整理形成大量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共同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要注意从这些资料中筛选出能够体现代表学校文化的精华部分,注意在访谈、座谈、问卷等资料中提炼出多数人无意识中流露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并从中归纳出他们的共同观念和行为。
4.撰写诊断报告。在对各种资料共同进行认真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要撰写出学校文化诊断报告。诊断报告具有结论书的性质,它虽然没有固定的模式,但一般包括诊断活动的基本轮廓,对学校文化现状的描述、分析、评价判断、改进建议等几个方面。报告书的内容应尽量注意基本情况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突出关键的影响因素。
 
(二)一般说来,学校文化诊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观察法。学校文化诊断者应该具备观察的技能,全面系统地掌握学校文化的信息,并从这些表面的信息,获得实质性的、有应用价值的认识。观察的内容非常丰富,例如校容校貌、师生的衣着举止谈吐、队列及纪律和精神状态、路牌标语牌及其品位、校长的风度气质、人际距离与和谐程度、体育场和图书馆的管理等等。
2.座谈法。座谈法是以随机的方式请一部分教师或学生或领导管理者对调查的内容畅谈自己的看法,以此来发现大家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的意识和倾向。座谈法实际上也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了解和分析,了解人们对某些思想和行为的看法的相似性。
3.访谈法。访谈法是对个人进行深入了解。它与座谈法相比,要谈得更加具体深人。由于访谈是一对一进行的,便于了解不同的人对同一问题的看法是否一致,便于了解被访谈者行为背后的内隐概念和价值取向。访谈时应该注意被访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谈话内容。
4.问卷法。问卷法是了解学校文化基本状况及其师生员工对调查内容认同情况的基本方法。运用问卷法要精心设计问卷,力求体现学校文化的核心与精髓,并注意避开学校可能存在的矛盾焦点和突出问题。问卷法可以与自陈意见书结合使用。
5.资料法。资料法又称文献分析法,是对学校已经形成的档案资料进行查阅分析的方法。近年来,大部分学校已经建立健全了学校档案制度,这就为诊断者运用资料法提供了便利条件。运用资料法的意义主要在于了解学校的历史,温故知新,探悉学校文化形成的原因,寻找到重塑学校文化的动力,所以,查阅文献资料一定要把握住重点。
6.会诊法。会诊是学校文化诊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学校文化诊断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学校文化诊断中,会诊是聘请有关专家进行的作业,通过专家的集体观察、分析和研究推敲,他们往往能够迅速抓住事物和过程的本质,提出意见建议或解决问题的方向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