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建庭,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校长。
树优质高中品牌,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为了积极实施名校品牌战略,我校将牢牢抓住“文化”“名师”“质量”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文化立校。文化是学校的根本,是立校的灵魂,只有优秀的学校文化才能孕育出优秀的学校。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如何将文化的碎片升华为文化的整体进而积淀为文化的底蕴,是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实施名校品牌战略的关键。为打造学校文化,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注重精神文化建设。经过历史积淀,我校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撷取含义较为丰富的四个字——“诚、弘、勤、毅”作为训诫之词,要努力让这四个字成为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和心理诉求。二是注重物质文化建设。“景美则心旷,心旷则神怡,神怡则智清,智清则学佳。”物质文化是无声的教育载体,是学校文化的外显形态。作为学生的精神家园,我校将努力构建高品位的物质文化。校园环境规划、设计要尽可能与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相融合,彰显以人为本、环境育人的特色,给莘莘学子提供了一个求学问知调谐心情的理想场所。三是注重管理文化建设。管理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一种实践活动。我认为学校管理应有条框,但不冰冷;应有弹性,但不盲从。一言以蔽之,制度管理要有人文的色彩,充满人本的温情,形成相对稳固的文化。
第二个关键词:名师强校。古人说,“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很大程度上,教师资源是一所学校的生存之本,发展之源。作为一所品牌高中,理应把打造精良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教师队伍的建设,构筑学校人才高地,确保学校的教学质量,增强学校的办学底蕴。为构筑学校人才高地,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打造和谐型教师群体。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支撑一所学校发展的不是哪一位教师的个体能力,而是全体教师的整体实力。我们将鼓励教师打破自我封闭的藩篱,改变“非赢即输”的思维定式,实现教学技能、专长的分享,结成“生活共同体”、“工作共同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师的整体优势。二是打造学习型教师群体。由于课程结构的调整以及学科教学要求的变化,需要教师从教学的主导者向指导者、合作者身份转变,需要教师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研究型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既是一场观念的革新,也是一场教学技术的革命。这就要求教师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不断地增强自己的文化底蕴。三是打造专业型教师群体。教师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学习氛围,尤其需要专业引领。今后,我校将不断拓宽具有校本特色的教师快速成长通道,如开展校级教学新秀、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的评选,为教师自我超越提供了坚实的阶梯;加强名、特教师领衔的示范、引领,让青年教师在成长中少走弯路;强化对外公开课、教学论坛和课题研究等校本教研,不断更新了教师的教学理念。
第三个关键词:质量兴校。教育质量,这是学习者和教育者的一致追求,而教育质量如何界定,则见仁见智。我们认为,教育的成败不仅仅体现于学生应试成绩的好坏,最主要体现为学生全面素质的优劣。在办学实践中,我们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持续发展作为学校教育的主体理念和终极目标。为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一是强化教育目标管理。现代管理非常重视目标管理,现代学校也应把教育目标管理放在工作的首位。为了“培养有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我们将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的教育活动,多渠道、广辐射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想,如果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是一个对自己乃至对国家、社会负责的人,那么,我们的素质教育就真正取得了成功。二是强化教学质量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质量是学校的生命,质量是学校的声誉,质量是学校的地位。教学质量的高低也是检验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效果的重要依据。近年来,我们明确了“聚精会神抓教育,心无旁鹜抓质量,砺剑韬光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今后将进一步实施目标动态管理,创新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管理机制,统筹各年级教学工作,建立教学质量反馈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三是强化办学特色管理。特色教育是多元化教育的个性,是学校的风格和品牌。面对激烈的教育竞争,我校将强化办学特色管理来实现学校跨越式的发展。心理健康教育是我校的特色,去年,《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探索方案》成功入选市属学校首批德育创新举措。今后,我们将不断努力,积极探求具有校本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为了推进名校品牌战略,我们将更加重视学校的办学定位,创新办学举措,培我之特,展我之优,打造亮点,树立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