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中学提高作业有效性的校本实践
时间:2014/7/3
作业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作业的准备、作业的布置、作业的反馈三个方面。其中,准备是基础,布置是关键,反馈是保障。当前,在这三个环节上,不少学校都存在“重数量轻质量”、“作业批改形式单一”、“作业讲评滞后”等认识误区和实践误区。为了找到提高作业有效性的途径和方法,浙江省镇海中学始终重视作业研究,努力优化作业管理,积极进行指向减负增效的作业改革。
一、坚持作业改革,找到轻负高质途径
1.教研组通力合作,建设适合本校学生需要的练习资料库
随着2006年浙江省进入新课程改革,市面上的教辅资料与教学内容极不配套,教学质量与进度得不到有效的保障。为此,学校引导各教研组发挥集体的力量,建设学科资料库,实现随堂作业电子文本化;按照学科指导意见中的课时安排编写练习题,每一课时都有对应的练习。资料库建设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不断变化的工作,通过五年多的艰苦努力,我校各高考科目学科基本实现练习电子文本化:电子资料类型更加丰富,不仅有各年级的课时练习,还有单元测验和期中期末等阶段性评价试卷。教师基本摆脱了对校外辅导资料的依赖,对作业内容的修改也更加得心应手,完全可以让练习与上课内容设计和课堂实际相符,提高落实课堂知识目标的效率。
2.年级备课组精雕细琢,随时调整、优化随堂课时练习
练习资料库建成后,还需要逐步完善,这就需要发挥备课组的团队力量。例如:新高一备课组在使用原高一备课组的课时练习题时,不是照搬照抄、全部接受,而是针对练习使用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如题目的区分度不大,或者题目难度过大,在原来的基础上再作修改,重新优化组合。通过每月一次的备课组集体活动,备课组教师讨论并分工落实练习修改计划任务,以最新版的教学指导意见为根据,以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为目标,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修改。练习印刷前,备课组内的教师先预做,发现问题再进行二次修改,努力实现到学生手中的练习无错题、怪题,减少学生做无用功的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3.作业布置弹性化,20%的学生可不做练习中20%的内容
由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与能力发展水平不同,所以不同学生对作业有不同的可接受量度和可接受难度;让学生去做能力之外的试题是低效、无效甚至是负效的,往往造成一部分学困生疲于应付,只是盲目地、机械地完成作业,没有自我反思的时间。这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针对这一现象,我校在作业完成数量上实行弹性化,作业量不搞“一刀切”,一般为一个班内可以有20%的学生不做练习中20%的内容,具体要求由任课教师负责落实和实施。随堂练习的设计体现“自我诊断”、“基础提升”和“弹性作业”三个不同的难度层次,数量比例为53 2。“自我诊断”是课堂知识的简单应用,属于容易题,全班学生都必须完成;“基础提升”侧重于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和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属于较难题,全班学生都必须做,但可以有少数学生不完成;“弹性作业”侧重于知识的灵活应用,是课堂知识的拓展和延伸,属于难题,申请通过的学生可以不做。弹性化作业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再发展,从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4.转变作业批改理念,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灵活运用
传统的全批全改作业批改方式主要以教师单方工作为主,占用教师大量的时间,导致教师备课时间不充分,影响课堂教学质量,从而造成课外补课的恶性循环。我校积极转变作业批改理念,采用整体批改和部分批改相结合,书面批改和当面批改相结合,教师批改与自主批改、协作批改相结合等多种方式齐头并进,灵活运用。例如:协作批改就是让班内学生相互批改他人的练习,在寻找他人错误、分析错误原因的过程中,对知识进行二次消化,同时也可以培养分析问题和评价他人的能力。再如:当面批改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个体存在的不足,及时寻求应对策略,弥补知识漏洞。
5.实施作业的二次开发,将错题变考题,形成个性化错题集
有些学生做同样的题一错再错,究其原因是他们对错题不够重视,缺乏研究。为此,我校提出将错题重新整合利用,形成矫正性练习,作为阶段性(两周一次)评估测验试题。这一措施让学生认识到及时订正作业错误的重要性,产生寻找错误原因的驱动力,有效避免重复犯错。这一措施带来的一个意外收获是很多学生开始自觉地整理错题,形成自己的错题集,错题集形式各不相同,但都是学生自我的评价与分析,包括学习习惯造成的错误、知识没有系统化造成的错误等等。
二、完善配套措施,重在教师能力建设
1.开设名优教师专题讲座
为了提高全校教师编写练习题的水平,我校每年都分文理两科,邀请校内外的一线名优教师来校进行专题讲座,如作业的有效批改、习题的优化设计策略等。名师的讲座紧紧围绕怎样提升作业的有效性进行,根据自己的心得与体会阐述具体的实施途径。我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努力在全校形成以“有用、有效、有趣”为目标的作业编写氛围,在学生中产生“能做、肯做、乐做”的学习氛围。
2.加强教师业务发展考核测试
为了提高教师命题、解题、编题的能力,学校每学年第一学期都进行新教师业务测试,测试内容主要参考中学一级教师评审的笔试题进行设计;在第二学期要求新教师与新调入教师和没有带过毕业班的教师参加宁波市“十校联考”和宁波市四月份市模拟考试,以促使教师认真钻研课标与教材,正确掌握教学目标和难点,能够根据学生实际编出好题。
3.就教学情况开展学生调查
每学期期中考查之后,学校教务处都对高中三个年级的所有学生进行教学方面的问卷调查,问卷第一点就是关注有关作业的布置、批改情况。例如:作业是否常有错题、偏题、怪题?作业是否具有针对性?每门学科作业平均每天所用的时间(包括课外背诵时间)?作业批改质量和方式如何?这种调研有助于教师在布置作业时把握好量度、深度和难度。
通过对提高作业有效性之途径的探索,我校在作业改革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减轻学生负担、切实提高作业质量,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需要全体教师坚持不懈的努力。例如:在建设资料库初期,有很多教师反对,认为费时费力,积极性不高,资料库建设进度缓慢。但随着资料库内容不断增多和完善,教师们逐渐认识到资料库的重要性,开始积极参与到资料库建设中来。再如:错题集的由薄变厚,贵在学生的坚持。刚推广错题集时,任课教师引导学生人人整理错题,但出现了学生抄别人的正确答案以应付教师的现象。经过师生的持续努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尝到了整理错题的甜头。此外,我校的年轻教师几年如一日,坚持在给学生布置作业前,自己先做大量的有关习题,这使我校的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