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天一中学校长 沈茂德
教师管理难吗?确实很难,现在的学校这么大,几百号教职工,性格各异,要凝聚成有共同愿景的团队,要让每一个人都有才能发挥的舞台,要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成长与成功的幸福,要让每一个孩子享受教职工人格的魅力和学术的精湛,要让每一位教职工成为学校对外的一张名片……岂止是一个“难”字可言。
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任勇先生曾这样写道:管理之事,广难杂变。广,涉及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信息等;难,从制度走向文化,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杂,都说“细节决定成败”,一细下去“不杂才怪”;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广难杂变,考量着管理者的管理智慧与管理艺术。
我一直相信,优秀的教师决不是校长“管理”出来的,他一定是在自我要求的内驱力作用下,在一个充满了舞台、机会,有着成长的湿度、温度的文化校园中逐渐生长出来的。
在一个规模化的校园里,校长设计着学校的发展目标,影响着目标的达成度。但对每一个个体的教师来说,影响其成长最为重要的因素可能是身边的伙伴 (学科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办公室的同事、年轻教师的导师等等)。这些伙伴在常态化的工作与生活中,不经意表露的价值观、教育方式乃至生活方式,就形成了每一个个体所生存的“文化”环境。每一位教师不仅独立地存在,他们更呼吸着这种浸泡式的 “群体性空气”,久而久之,每一个个体渐渐就有了共同的底色。
由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在教师管理中,优化办公室文化,培植优秀的共同愿景和价值信仰,这是校长管理中应时刻重视的关键性工作。而这一种培植决不是一次会议、一次谈话所能达成的,需要校长敏感之、时思之、久植之,需要用心去长久地“精耕细作”,耐心地“春风化雨”,需要组织许多次许多次校本性的“文化典礼”,荡涤不适宜的劣质“文化”,蓄积优秀的校园文化。当我们不断地看到教师的言行中有越来越多的“共同理念”,当我们不断看到教师的行为中表露出越来越多的共同愿景和自觉行为时,我们可以说,优秀的团队正在形成。
我一直相信,教师管理难的原因除了教育管理体制的僵化、畸形的升学机制等外部原因之外,与校长的教师观、校长的人格特征及工作智慧有极大的关系。
我的内心一直有这样一个声音:不要把校长当官做。这样的观点大约有这样几个意思:首先,校长内心应该清晰,自己是个凡人,而不是伟人。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当一个校长自认为自己很“伟大”时,其实,他已离教师很远了;当一个校长总是说着一些漂浮、华丽的“思想”,行为上时常有“艺术性作秀”,而且肤浅地自认为自己已经是 “教育家”时,他已离教育很远了。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校长的性格、校长的能力都不应该刻意包装,每天行走在校园里,教师看到的应该是一个朴素的、亲和的、真诚的人,而不是一个作秀的、狂妄的、虚伪的“专家”。共同的工作中,应该让每位教职工看到一个真实的、鲜活的,有优点也有缺点的一个凡人,让教师认识一个真实的校长,教师可以与你交流,可以批评你,也可以表扬你。这样的校长,教师认识你,也认同你。这样的校长,才具有真正的影响力。其次,校长应该是一个敬业者。他爱自己的学校,爱每一位学生,爱每一位教师。他真实地在竭尽全力帮助学生发展,他在励精图治推进学校发展,他在千方百计为教师发展提供一个个舞台,他的所有行为,皆源自内心,而非包装。当教师认同校长是一个敬业者的时候,你一定会看到“行胜于言”的效果。再次,校长应该是一个真诚的服务者,教师们在工作中、生活中会遇到种种困难,在困难的情境中,应该有校长鼓励的声音,应该有校长帮助的行为。
改变一所学校,最重要的可能是优化一所学校的精神存在;提升一所学校,关键是提升所有教职工的价值追求、思维方式、教育行为。2005年,锡山区政府曾深入天一中学调研一周,写出了三万字的长篇调研报告,报告中写道:“这是一块充满智慧的土地,处处飘荡着先进的教育思想,人人洋溢着追求卓越的工作激情。”如果有人问,天一的优质发展,最强大的力量是什么?那我的回答是,真实存在于天一校园的“敬业奉献、崇尚科学、追求卓越”的“天一精神”,确实已成为一种无形但真实的文化力量。
一个校长,可能无法改变浮躁的社会文化,但他可以影响并建设一个宁静的、充满着学术研究与理想追求的校园。他可能很难改变教育体制和机制,但他可以把控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管理风格,以一个真实的凡人、一个热爱教育的职业工作者的身份,去影响周边的一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