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总结经验引深高中课堂教学改革

时间:2014/7/17
山西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一年多来,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有的工作甚至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最明显的就是选修课程、研究性学习、通用技术、校本课程等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标志性工作在全省500多所高中全面铺开,模块教学、学业水平测试、学分制等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性工作也顺利开展。但是,一台大戏再复杂,关键还要看前台主角的表演,这个主角就是课堂教学改革,这是高中新改革的核心所在,也是这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主战场。因此,课堂教学改革也必然要成为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最突出的着力点。

一、山西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和经验

近年来,山西的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在相当程度上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教学过程的转变,二是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三是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这些转变是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最根本的收获,总结山西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特点和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大量涌现,呈现出一片蓬勃向上、充满生机的可喜局面。全省11个市的高中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经验丰富多彩,基本形成了一定的模式。由此可见,一年多来,在山西省教育厅的统一领导下,在各市的强势推进下,全省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深入细致。“聚焦课堂,注重实效,着力转变教学方式”,确实不再是一句简单的口号,高中一线教育工作者坚持“务实、踏实、求实”的工作作风,相当多的学校已经在操作层面积累了一套丰富的切实可行的经验。

第二,山西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大方向是正确的。山西的一批校长正在大胆地、坚定不移地甚至是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巨大阻力和压力坚持课堂教学改革。甚至可以说,山西正在进行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场有着深刻背景的革命,而不是局部调整的改良。

第三,领导重视,制度保障,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工作已经升格为大规模的政府行为。高中新课程改革一年来,全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相应的各级教研机构,都非常重视课堂教学改革,并且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新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形成了层层重视、层层狠抓的良好局面。也就是说,个别教师或者学科的力量毕竟是局限的,只有学校的整体改革,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及教研机构,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更大规模的整体行动,才会使这项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因此,教育行政部门的介入必然会迅速整合财力、物力、人力等保障性资源,在制度层面确保课堂教学改革进入快车道。

第四,先进的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学校的常规教学工作中得到了深入落实。比如,新绛中学、太谷二中、太原四十八中等学校明确提出了“以学定教”的指导思想,表明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始考虑自己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具体实际和教学需求,进行“量身定做”,这标志着教师已经开始自觉地走下讲台,有意识地强化教育的服务功能。怀仁一中的“学案导学”、泽州一中的“学导螺旋发展大课堂”与赵曲中学的“问题教学法”等经验也都具有一个共同特点,这就是将学生放到了课堂教学的首要位置。尤其是赵曲中学,一所农村高中能在激烈的办学环境中做出一定成绩来,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课堂教学改革上做文章,下功夫,放低身子,从“问题教学”入手,确确实实树立了“教会不放心,学会才踏实”的课堂教学新理念。更难得的是,不少学校强调“课中备课,不再预设”的原则,这几乎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颠覆,更是对教师业务素质的挑战。

第五,实事求是,实效为本,充满理性,科学为本。山西高中学校的经验,充满一种科学的理性色彩,甚至上升到了哲学层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的教育认知规律体现得非常分明,不管是叫“五个环节”,还是叫“一三五制”,有一个主旋律始终不变:这就是先明确目标,让学生自学,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小组讨论展示,接着教师精讲点拨,最后练习检测、巩固提高。而且这些程序和步骤成竹在胸,都是从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提炼出来的,一招一式都是真功夫。二是具有深厚而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三是每一种模式都可以说是系统论和方法论的完美结合,特别是操作层面讲得非常到位。更重要的是,这些模式在山西的同层次学校中具有很强的推广价值。四是具有一定的批判性和辩证思考,在谈到某一种做法和经验时,总要列出前提条件、相关因素以及存在的问题,甚至对人云亦云的一些经典做法提出自己的反思和质疑。

同时,许多学校已经意识到,建立“模式”是为了更深程度寻找和更大范围遵循课堂教学规律。也就是说,有了模式不是有了束缚,“入格”是为了“出格”,正如省教科院高中课程中心所归纳的三句话:一是“理念统一,但不同学科的模式不能统一”;二是“我们寻找模式,但我们不是寻找统一”;三是“理念胜于操作,操作应该丰富理念”。

二、山西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肯定成绩重要,找出不足、对症下药则更重要。山西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目前存在的问题还不少,有些甚至已经成为课堂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省高中的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存在着较为明显的不平衡现象,主要存在于城市与农村之间、名校与普通校之间,有的甚至是天壤之别,这种差别常常是硬件和软件双方面的,实际上是教育不均衡在高中领域最突出的表现,这种不均衡也常常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在山西省全面推进的断裂带。也就是说,办学实力的不均衡造成了学校之间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的不平衡,并且产生了事实上的马太效应。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有一个艰辛的漫长过程,甚至需要采取一些非传统的有效措施。

第二,认识问题仍需要解决。目前主要存在三种倾向:一是穿新鞋走老路,对新课程所倡导的新理念充耳不闻,认为高考模式不变,现在的课堂教学模式就不用变;二是对新课程改革或者说课堂教学改革有抵触情绪,认为是乱折腾;三是随大流思想严重,对课堂教学改革缺乏应有的热情和主动性。这些问题和倾向需要尽快加以解决,否则,课堂教学改革就会受到直接或潜在的影响。

第三,从山西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的经验来看,表现为: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理性有余,感性不足;冷静有余,激情不足。其中有些学科的模式尤为明显,甚至给人枯燥乏味之感;不同学科的的不同学案没有呈现出明显的个性风格和特点,有文本化、程式化的倾向。同时,对选修课和模块教学以及研究性学习等重视不够,应试教育的思维仍占有相当的地位。

三、山西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努力的方向

从教学自身规律而言,教无定法,如果有法,教学则为技术而非艺术。但教学艺术毕竟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找到并掌握这些规律,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变得主动。山西高中新课程改革工作才刚刚起步,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我们去努力。

第一,各个学校要加强校本教研。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前台,那么校本教研就是后台,集体教研活动的作用不可低估。当然,校本教研要有效,用教师们的话说,就是参加一次活动要有一次的收获,这就需要校长和其他学校管理者充分调动集体的智慧甚至勇气。

第二,要提高学案指导水平。学案是有思想的,但要做到这一点是需要过程的,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同时,要尽可能多地开放各种教育资源,要有大课堂意识,甚至要有突破时空概念的意识,将“45”分钟课堂仅仅看做一个“流程”,像北京地区正在探讨的“课时革命”,按照学科知识点教学的需求决定课时的长短,以“内容”来决定“形式”。

第三,要加强教学评价方面的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考试评价研究,包括模块考试、选修课的评价等,这些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二是课堂教学改革的评价。同时还要有意识地警惕两个倾向,一是“看起来热闹,实际上低效”,二是“机械地少讲,机械地合作”。要加强评价研究,就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深刻理解课堂教学改革的内涵,这是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前提。

第四,要倡导教师学会反思,学会批判,这是新课程对高中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尤其是在课堂教学改革风起云涌的时候,要理性判断,要有所选择,要慎重改革,要量力而行,套用胡适的话就是“大胆创新,小心教学”,因为我们面对的是学生的前途和前程。

第五,要根据当地实际,逐步形成个性化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教学特色。各市和各学校要创造条件和机会,形成相互学习和交流的良性局面,并在新课程改革工作推进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培养和树立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山西名师。

第六,“实事求是,实效第一”,防止“一刀切”的思维。也就是说,具体到每一节课,要根据教学内容特点等情况进行具体处理,未必都要“少讲”,我们之所以大张旗鼓提倡“少讲”原则,说到底是面对强大而保守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矫枉过正,通过“少讲”这种办法撬动一种课改的新理念。但并不是“少讲”就能包办一切,一定要有正确的思路。第七,要充分发挥全省38所基地校的辐射带动作用。基地校要主动,基地校所在的市更要研究,以点带面,逐步推进,要有计划、有实效,全盘考虑,统一安排,使基地校的作用和能量有一个展示的平台。同时,基地校之间要多学习、多交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更大范围内的共同进步。第八,要真正树立正确的课堂观、学生观和评价观。要认真学习省教科院刚刚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高中课堂教学改革工作的指导意见》,同时,在今后的课堂教学改革中要注意处理以下几对关系:一是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二是模式与个性的关系;三是是课堂教学与校本教研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