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发展改革的新形势给校长的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作为校长必须要站在当今时代的高度,谋划学校的发展与生存,运筹教师的培养与聘用,创办社会认可的学校、人民满意的学校、教师倍感温暖的学校、学生终身怀念的学校。因此,校长管理理念必须发生新的变化。
一、人文化
学校刚性管理制度束缚了教职工个性张扬和创造才能。因此,我们必须确定以尊重人、激励人、发展人、成全人为出发点和归宿的人本思维,把师生真正当成服务对象,采取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引导、沟通、对话等柔性管理手段,使教职工感受到民主、平等、亲情、和善、友爱的氛围。冯绪旋局长在全区学校领导班子任命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要求:“我们要时刻做到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要把广大教师学生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切实把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解决好。凡是关系教师学生切身利益的事都是大事、要事,都要马上去办,办就办好。一时有困难的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解决,特别是对困难教师和学生,要给予特别的关心和帮助,真心实意地为他们排忧解难。”作为校长要全面加强校园管理文化建设的研究,创造具有亲和力的学校人文生态环境,创造和谐、友善、亲切、融洽的教学氛围,使学校成为师生满意、留恋的地方。
二、开放式
传统的学校管理往往给人一种无生命的感觉。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理念是“学校是生命力生成的场所,是教师和学生成长的乐园”。那么,作为校长,应选择开放式的管理,关注教师的需求,关注学生的发展。冯局长在讲话中明确指出:“面对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要果断决策、科学决策、勇挑重担,以勇于创新的胆识,敢于负责的勇气,争创一流的魄力,切实担负起领导的责任。面对成绩和荣誉,要客观分析,冷静思考,懂得谦让、顾全大局、面对过失,要正确对待、勇于承认错误,敢于承担责任,始终坚持党性原则第一,把个人利益置之度外,真正对党、对人民、对事业发展负责。”特别是要为教师成长营造宽松和谐的工作环境,构建积极向上、健康和睦的人际关系,为学生的发展创设必要的条件,把落脚点放在“一切为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上。
三、研究型
敏思好学是善政之本,学以致用是理政之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教育事业发展的任务日益艰巨。对于校长的知识结构、政策水平、工作本领和领导能力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新境界,任何事情靠纸上谈兵是办不成的,任何工作按传统经验是办不好的。因此,现实学校管理工作要求校长必须专心深入实际,积极参加教师课程改革的一切活动,了解和把握教师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学习和掌握课改的相关知识及心理健康常识,以便我们有的放矢地对学校各方面的工作进行宏观调控、微观指导,从而使目标准确、责任明确。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总结新经验,及时商定新举措,找准工作的薄弱环节,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对策,不断增强指导工作的针对性、科学性、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