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网络上听一位教授的讲座,记得她讲过这样一句话:学校高层次的管理应该是校长带领老师们走上研究之路,当一个老师走上了研究之路,那么他就会是主动的去工作,监督将会变得可有可无。
今天在聊城市送课下乡活动的名师讲座中,又一次听到了这种声音、这种理念。讲课的老师在她的讲座中讲到,作为校长、作为领导,在管理中重要是“引领”,从思想上、理念上、行为上对教师进行引领,而不是简单的“管”。这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教育哲学、管理哲学。
的确,反观我们现实的学校管理,从管理理念到管理模式,再到管理的方式方法,更多的是一个“管”字,“管”是在学校管理中占据统治地位。目前我们县有些初中学校都实行着签到、坐班查岗制度,凡迟到者、查岗不在者,都有包括经济处罚在内的各种惩罚措施,少则5元、10元,多则20元、50元等。尤其是坐班查岗制度,将老师“囚”在办公室,,领导不查岗是不准离开的,而领导呢?一般都是值班的领导等到第四节课查岗,查岗以前没有事做的时候,就是在办公室聊天、喝着茶水看着报纸、上网打游戏,等等。这种管理是不是就能真的提升了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了呢?来纵向比较一下几年的情况,会发现一些问题的。
这种以“管”为主的管理,对领导来说的确是很省心省事的,只要定好制度、发号施令、让人遵守就行了,不遵守的就罚。而“引领”的管理呢?需要领导做什么事情,像深入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学生、和老师共同搞教研,等等,多累啊!甚至有一些领导属于才疏学浅型的,只有靠官本位的思想和行动来维护自己的地位和形象了。
我认为这是制约我们教育发展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因素。一所学校要想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就必须消除这些因素。
怎么消除?就是主动的革新。
如何革新?
首先,革新管理的思想、模式和行动。
众所周知,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化,以不同于以前的工业化社会。信息化使社会的方方面面包括学校教育发生了也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而我们的管理还是停留在属于工业化社会那个时代的管理层次,有点管理学专家指出以“管”为主的控制型管理是工业化社会的产物,它是适合那个时代的,而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显然这种管理不但已经不再适应,并且还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于是,学习型组织及其管理应运而生了,并在实践中得以应用。这就是我们学校管理变革的方向。
再者就是革新管理人员。
现实学校内部的管理人员到底有多少人不具备从事教育管理所必需的专业素质和技能,没有调研过,当然说不好。但是,有一个问题,是应该值得我们去思考的,就是:什么样的校长才是好是校长?什么样的管理者才是好的管理者?
总之,我希望通过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来以此提升我们的教育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