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本管理”时代正在到来

时间:2014/7/31

中小学的管理主要体现了校长的管理素质和水平,其中包括教育理念、法制观念、管理风格、管理能力,以及人格魅力与亲和力等。校长能否因校制宜地分析判断问题、履行管理职责、进行管理创新、激励改革精神、调动全校积极性、挖掘多方资源、协调各种力量、建设和谐校园等,是能否形成学校整体系统发展合力的关键。 

当然,“校本管理”也不仅仅是校长的问题,学校的领导群体、教师群体、学生群体、家长和相关社会群体也是学校发展“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其协调配合、共同发展、相互支撑,就难以形成适合“校本管理”发展的生态环境。

2003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泰国首都曼谷召开了以“校本管理”为题的国际学术论坛,与会各国的教育官员、学者及各类学校的校长代表等都认为,在未来教育改革的发展中,以学校自主、自立、自强等为特点的“因校制宜”的改革是值得关注的。当时,我国的相关改革还主要以“校本课程教材”、“教师校本发展”、“校本研究”等为内容,以学校自身整体的发展为关注对象的实验研究还极为有限。

不可否认,在中国的“学校法”正式出台前,校长的职业特性尚未明确,此时推进所谓“校本管理”的改革有一定的难度。但古今中外的学校管理经验证明,没有校长的主导和管理作用,任何学校的生存与发展都是不可能卓有成效的。

值得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内一些中小学校的校长开始有了“校本管理”的意识,并开展了相关的实验和改革尝试。这是在学校层面通过改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益探索,也是促进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改革不断走向深入的重要保障,可以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正在进入“校本管理”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