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科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保证

时间:2014/7/31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管理的核心是“人”,只有学校的每一个人都领悟到了管理的精髓,新课程改革才得以落实,学校的教学质量才得以全面提高。笔者认为,对人的管理应在三个层面来落实,即干部、教师、学生。对一所学校来说,干部的管理工作要落实,教师的教学工作要落实,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落实,有这三个“落实”,教学质量的提高就有了基本的保证。

一、落实干部的管理措施

任何一所学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都制定和形成了一系列完善的管理制度,但并非所有的学校都将这些制度落到了实处。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赖于管理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将每一项制度落到实处。

干部要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学校要求教师做到的,干部要首先做到。校长要关注课堂教学,深入教师中参加课堂教学教研活动。分管教学的干部要带头上研究课、示范课,给全体教师做出样子,做出表率。

要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事业成败的关键在于落实,没有落实,再完善的工作措施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再正确的政策也不可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学校干部在管理中要积极营造崇尚实干、埋头苦干、善于巧干的良好氛围。要克服急功近利、心浮气躁的不良倾向;要经常反思自己的工作是否做到位了,反思自己的主要精力是否放在学校管理、教学研究与反思上了。

要有良好的服务意识。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必须时刻记住,制度是死的,人是活的,只有以人为本才能充分发挥制度的有效性。在制度的落实过程中,干部要为教师、学生排忧解难,要让管理制度不仅是对教师、学生行为的约束,更是对教师、学生发展的推动力,从而充分调动起教师、学生的积极性。

要有强烈的责任心。学校管理干部要时刻将提高教学质量作为管理的根本目标,实施有序的精细化的管理,尤其要在教学常规管理上狠下功夫。

二、落实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执行者,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资源。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只有落实到教师的教学工作中才有效。但教师作为一个鲜活的群体,其教学工作的落实不是只靠制度就能实现,而是必须要依赖教师自身内在的驱动力来实现。因此,学校管理要做到:

打造优秀的教师群体。优秀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教学质量的保证,具有优秀师德和专业素质的教师同样具有极强的工作能动性。因此,学校要充分挖掘资源,对教师进行全员培训,并着力进行名师队伍建设。

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足够的机会。实践证明,只有发挥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提高教师的工作质量,而尊重教师、善待教师,促使教师全面发展才是激发教师积极性的最佳方式。因此,学校要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激励教师发展。

以人为本,柔性管理。制度管理并不能完全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不能让教师的教学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因此,学校管理要充分尊重教师的个性,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让学校管理的组织意志转变为教师的自觉行动。

三、落实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最终要通过学生的出口来体现,学校管理的落实最终也要表现在学生行为的改变上。因此,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就成为了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

抓好常规,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因此,学校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管理要从常规入手,要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基本目标。

关注学生学情,开展分层教学活动。各年级、各班要分析学情,开展多样化的分层教学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就现阶段而言,教师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学习滞后的学生。

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学生成长。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心理差异,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心田,用爱心感化学生、教育学生,帮助他们端正学习态度,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