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育人为本 服务至上

时间:2014/8/2

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要追求什么?这是作为一所学校办学者首先要搞清楚的问题,它决定了学校办学的方向,至关重要。北师大褚宏启教授说:我们为什么办学校——是为了让学生更幸福,让社会更进步,让国家更有竞争力。中央教科院储朝晖教授说:教育由教化转化为对人的成长发展的服务,教育的期望是解放人、发展人、服务人,以人为本是现代学校的价值基础。他们的这些观点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首要问题。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用科学发展观来来审视学校教育,就是要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为和谐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因此,我赞同这样的教育理念:教育以育人为本,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 

 “育人为本”从理论上讲,大家都容易接受,但要转化为具体的教育行为则绝非易事。从2004年至今,我有三次到国外进行教育培训考察的经历,虽说时间都不很长,但都让我深受教育,引起思考。我去过的国家有美国、加拿大、德国、法国等国家,这些国家的建国历史都不很长,没有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但这些国家国民素质都比较高,整个社会民主法治、发展建设和谐有序,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加拿大更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自然环境保护良好,实现了共同富裕。我们经常说跳出教育看教育,这些国家的“软件”、“硬件”在不长时间内发展到较高水平,除了先天的自然条件等因素以外,和教育到底存在着什么样的因果关系?这就促使我思考:教育是为了什么?教育到底是要追求什么?也就本文开门见山提出的问题。首先,我们教育目标的落实与这些国家有差距。我们的教育方针表述可能会比他们更科学、更全面、更远大,但在实际开展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偏离目标太远了:重智轻德,分数至上,而他们在教育过程中实实在在把学生道德品质教育、做人的基本素质的培养放在中心位置上,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其次,我们过于强调统一的共性教育。虽说“至圣先师”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出“因材施教”的理念,但就目前世界各国建立的教育体系和实行的教育模式来说,西方发达国家显然更能体现这一教育原则。第三,我们的教育过于重视完整的学科理论,对学生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不如这些国家在实际教育中重视。另外,从教育评价来看,社会和学校的配合程度也有较大差距。如加拿大学生参加社区服务情况列入毕业的条件,这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学生社会实践、人际交往等实际工作生活能力,另一方面又能弥补学校教育的“短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一点职业学校更加值得借鉴学习。上述四点,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有的不能马上照搬照学,有的即使想学也难以做到,但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培养,重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等等,在我们实际的教育工作中是可以认真落实的。 

我这里提出的“服务至上”,指的是要真正树立起为学生成长为教师发展服务的观念,要有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我仍以去国外教育培训考察所见所闻为例。我常常可以看到在学校的公共场所,如教室外走廊或墙壁上,放置着学生的作品和比赛获奖的奖状、奖章、奖杯,或者某一区域让学生来设计布置,让我感受到了学校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学校努力为学生成长发展服务。一是尽力为学生在校学习、活动、生活提供物质条件。如在公共区域安装电子显示屏,及时完整向学生提供信息,在走廊两侧做了许多能放衣服书包等用品的柜子,方便学生学习、生活。二是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的适合学生需要的课程。从我所考察过的几所学校来看,课程设置丰富、分类细致,因材施教,教学形式生动多样,为学生成长、个性发展创设了有利条件。学校办学都有自己的特色,在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设置课程以外,开设具有学校教育特色的课程,如音乐特色课程、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课程、自然科学特色课程等等,让我感受到教育的多姿多彩。 

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服务,除了学校这个主体外,还有直接与学生打交道的老师。老师能否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服务与学校管理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一所学校教书育人的责任最终是落在每位教师身上,一所学校、一位校长,他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是通过每位教师来实现的,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同样是只有通过每位教师的辛勤劳动才得以实现的。因此,从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来说,有没有树立为教师服务的观念,让每位教师能够心情舒畅地在校园里认真学习、努力工作,直接影响到教育目标的实现。 

那么,如何体现为教师服务这一观念呢?作为学校管理者,首先是要尊重教师。作为学校干部、一名管理者,要有正确的教师观,重要的就是要摆正自己和广大教工的位置,干部和教师的人格都是平等的,要从心底里尊重我们每一位教师,心中装着教师。其次是学会沟通,全方位了解教师。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仅仅对教师尊重是不够的,还要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提供施展才能的舞台、营造实现教育理想的环境,这就需要管理者掌握沟通技巧,深入、全面、细致地了解教师心中的所思所想,了解教师工作、学习、生活,了解教师特长、强项和弱势。第三是学会理解、宽容教师。当教师因为各种原因向学校领导提出一些要求和申请,有的是合情合理的,有的可能合情不合理,有的甚至既不合理也不合情,这时作为管理者要耐得住性子,不要以对自己的要求去要求教师,设身处地想一想:对在管理者眼里看来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要求,从要求者角度来考虑,有没有也有合情合理的成分,这样在处理问题时才会理解教师,才会从情感上与教师拉近距离。在对因一时不慎犯有过失的教师,在批评教育的同时要宽容,教师是人而不是神,同样也会犯错误,犯错误并不可怕,重要的是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第四是充分信任教师,帮助教师获得成功,感受工作的幸福快乐。在尊重、了解、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师都有把工作做好的愿望,因此,在管理制度的设置上要考虑教师工作的特点,那些不以人为本的制度越少越好,如果仅仅从工作的时间、工作的量上加以规定约束,而不能从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发挥教师教育个性方面为教师创设良好的环境,那么是收不到好的管理效果的。因此,作为学校的管理者要让每位教师感受到是受到领导充分信任的,是受到重视的,是学校中的重要一员,感觉自己就是学校的主人。此外,我们要尽力帮助教师获得成功,感受到工作的幸福和快乐,这是激励教师努力工作、创造性地劳动最好的催化剂,这种帮助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如提出学校发展的共同愿景,对教师开展科学评价等等。 

学校教育核心是育人为本,要实现这一办学思想,服务至上,竭诚为学生成长教师发展服务是其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