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大家清醒地认识到:没有一个相应的管理制度和体系来支撑、保障,课程改革是难以实现的。江泽民同志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现代学校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生存的源泉。学校要发展,需要管理创新,只有不断开拓创新,学校才能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因此创新学校管理体系和制度,就显得尤为重要。陕西省扶风高级中学校长王西成如是说。
在新一轮课改的背景下,谈及学校管理王西成校长给出以下两个方面的创新:
一、实施学校管理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原则
面对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大家不能束手无策、任由发展,而应该以一种与时俱进的态度来谋求改革和发展。课程改革呼唤学校管理的全面创新。“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学校管理创新一定要以人的发展为本,服务、服从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学校管理要完成这一伟大使命,一方面要坚决改变传统的落后管理模式和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符合素质教育理念和体现新课程精神的新举措。
二、普通高中管理创新的内容及策略
首先是管理制度创新。制度创新其实就是要实现“管”和“理”本来面目的回归。“管”重在控制,旨在约束行为,形成规范,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工作中的有效手段;“理”重在协调,旨在理顺关系,形成合力,是管理的灵魂。强“管”不可缺,柔“理”价更高。“管”“理”并举、刚柔兼济要求校长在学校管理中要统揽而不包揽、果断而不武断、参与而不干预,既全面负责,又授权、分工,做到层层负责,使各层次、各职能部门,既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又保持相对独立,各尽其责,各显其能。要大胆实行校长负责制、全员聘用制,把竞争机制融于学校管理之中,使校长的负责意识,教职工办好学校的民主意识,领导班子其他成员的助手意识,都得到创新。不断完善劳动待遇分配制度,努力做到按劳获酬,优质优酬,多劳多得,打破平均分配,吃大锅饭现象,不断提高教师待遇,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建立起合理的评价和考核制度,以合理的激励保证管理不断创新。从而激发师生的创造性教与学的结合,以多样化的评价、动态评价为主。
其次是管理过程创新。新课程最终的实施者是教师,学校的发展的动力也是教师。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一切为了学校的发展。因此,学校管理从根本上说就是对人的管理,管理过程就是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组织和协调,本质就是发现优势、调动人的积极性。所以,过程创新必须坚持“三先”原则:管事先管人,管人先管心,管心先知心。作为管理者,首先必须调查、了解、研究每一个教师,知其需、明其欲。并在了解个体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做到既见树木,又见森林。其次要充分相信每一位教师。要相信他们的进取之心和实现人生价值的愿望。校长要以多种方式激励教师,且要做到“颂善于公堂,规过于密室”,充分尊重教师的人格尊严。
第三是方法创新。新课程、新形势期待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方式应从一元到多元,从直接到间接,从控制到服务,要有所为有所不为;管理重心应由关心客观的事到关心主观的人,由关注卷面分数到关注人的发展,由关注教学结果到关注教学方式;校长在工作方式上要努力实现学者、研究者、实践者的角色转变,要始终保持积极进取、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展示学者型校长的新形象;要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坚定不移地抓课堂教学、文化建设、人才培养,做与时俱进的研究者;更要抓校本教研、师资培训,参与课程开发,做真抓实干的实践者,努力在实践中增长才干。
综上所述,社会需求是不断地在变化,学校管理如果不能以新的方式提供新的贡献,墨守陈规,因循守旧,则无法应对新的挑战,也无法取得管理的绩效,学校就没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地发展。只有努力创新学校管理,积极引入和强化质量意识,经营意识,竞争意识,不断提高学校核心竞争能力,才能使学校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促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