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福州一中一位2013届高中毕业生的信

时间:2013/12/18

敬爱的李迅校长:

    您好!

    当您看到这封信时,我应该已经开始了艰苦的大学生活,在一中生活了三年的我将面临全新的挑战。

    很感谢三年间给我莫大帮助的母校老师们,是他们带领我发现一个又一个未知的自己,帮助我成长为一个更优秀的人,希望他们一切都好。

    给您写这封信,还想说的是在一中生活三年后,对母校一些自己的看法,希望对母校今后的发展有所帮助。

    首先我想说的是研究性学习。不可否认学校在这一方面已经花费足够的精力,但我想应该还未达到学校预期的效果吧。感觉同学们对研究性学习的热情还不够,大家仍没有将其作为一个可以开拓视野,提高自身能力的平台,我希望学校可以更多鼓励同学们去认真对待这一个学习的机会。

    提到研究性学习就让我想到了社团。高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应该是希望英语俱乐部了吧。吴彩菱老师对这一个社团尽心尽力,她真的是一个十分尽责的老师。高一时,彩菱老师教的是隔壁班的英语,偶尔上课是经过,都会被她的激情所感染。虽然坊间流传着各种对她的不满,主要是针对她上课时常常离课本而去而去提及一些看起来和考试无关的内容。但我认为对于学生获得真正的英语是很有益的。当我看到彩菱老师和社团成员经常用英语对话时,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惊呆了。彩菱老师并没有过多在意外界的评价,只是认真而努力地坚持着自己的事业,我认为学校需要这样的老师来更好地开展素质教育。

    然后我想给学校的体育课安排提出建议。一中与大部分中学一样,一周有两节体育课并且对高三学生也没有缩水,这一点足够赞。我希望学校可以做出改变的是将两节体育课合在一起,这样对于整个体育课程的延续性十分有帮助。我想只要不是恶劣天气,比如酷暑、风雨等。一堂90分钟的体育课大部分同学还是能够坚持下来的。惟一的问题是合并后同学们一周便只有一次这样活动时间,可能在频率上有些不适合。校长可以与体育老师们商讨一下这件事,征求他们的意见,毕竟他们对此最有发言权。若此方案的效果未知,可以在某一年内试行,再由同学和老师的反馈作出决定。

    作为一个无比热爱篮球的学生,我还希望学校可以为篮球场中的两块灯光球场安装上顶篷,这样可以保证校篮球队每周规律的训练。众所周知,排球队是一中的王牌,他们的成绩有目共睹,而在这背后,是他们每周刻苦的训练。由于排球队可以在体育馆中训练,所以他们常常可以做到一周三练甚至四练,而篮球队若遇上雨季,常常一周都无法训练一次,这样的训练与附中、屏东等篮球强校相比,差距太明显了。所以我真心希望学校能够为篮球队提供一个更好的场地,只要有一块防雨的顶篷能够让队员规律而有效率地训练,篮球队也会想排球队一样优秀。而规律的训练也将更大地激发校队的热情,并且最小限度地影响他们的学业。若常常因突发情况而无法确定能否训练,那队员们的学习安排将被打乱,而训练也大打折扣。所以我恳请校长认真考虑此事。

    在高三时,曾有一个学妹对我说,希望可以和我一起创个校刊,从我们的角度带来学校最新的信息,表达我们的看法,我觉得这个想法很棒。但很快我们便终止了这一个计划,因为学妹就此事与她的老师讨论,老师告诉她学校已经有了“拓风”这样的官方刊物,不会再允许我们自己创刊,老师担心学生的言论会触及学校的一些敏感信息,因此我想问问校长是这样的吗?我觉得学校应该是一个言论相对自由的地方,只要刊物未被居心叵测的人掌控,对于热爱一中的学生来说,是十分愿意提出对学校的意见的。若可以保证这一点,那么我想一份民间校刊对学校会是无害的吧!而且这样一份刊物可以更好地让同学们了解学校,甚至在一些突发性事件时正确地引导价值观,帮助同学们全方位知晓事件的来龙去脉。我不知道校长对此看法如何,如果您觉得可行,可以给我短信or电话...拉我入伙的学妹可以替我完成我未了的想法,当时我也找到了一些可以担任刊物美编等重要职位的候选人,他们也会提供帮助。

   以上的话都是我的个人看法,希望校长可以认真考虑。

   我想一中应该成为的不仅仅适合学习的地方,更应该是一个适合成长的地方。

   当我返校时,期待见到一个更棒的一中。


    此致
敬礼!

一中人   
201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