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所谓“精细”就是精密细致之意,恰如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
所谓“精细”就是精密细致之意,恰如我国古代思想家老子所说:“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天下大事,必做于细。”精细化管理就是落实管理责任,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要使教育教学管理更加有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实施精细化管理。只有深入实施精细化管理,努力用精细、高效的管理激发和培养教师的进取意识和奋斗精神,才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环节;教学质量的优劣,又和教学管理密切相关。学生学习的每一点进步,都和教学管理息息相关。因此,加强教学管理,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一般教师都责无旁贷。人们常说:“细节决定成败。”教学也是如此,细化管理总是优于粗放型的管理。结合具体工作中出现的管理粗放、工作不扎实等不良现象,学校应在以后的管理中引导每个老师把每一件平常的事做好,把每一件细小的事做好。
为使教师教学工作有章可循,学校应制订切实可行的教学常规管理细则,对教师制订计划、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教研活动等进行详细规定,并采取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原则,对教师的教育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并及时反馈。
学校在强化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要落实目标意识。学校除了要有整体目标,还应协助各年级制定各自可行的努力目标,学校教导处负责督察目标的完成情况。同时,学校还要落实好课程方案,开好各科课程,拓宽课程资源,使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科间的整合,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沟通与联系。
学校教育的重点是抓课堂教学,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因此,学校应要求教师钻研课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落实好“三维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减少课堂教学中的死角,做到课堂中的任务在课堂内完成;组织教师参加观摩和讨论,引领广大教师高度关注教学设计,细心打磨教学细节,竭力追求教学过程的精细、教学方法的精当,积极开展新课程背景下的“精致课堂”研讨活动。
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教研组可间周开展一次集体备课、听课、说课、评课、研讨一体化的教研活动,重点研究课程改革形势下课堂改革的策略和方法,力求在开展精细教研的过程中,培养教师“每个教学步骤都精心,每个教学环节都精细”的反思意识,形成科学、严谨、精细的教研风气,从而提高教研的质量。教师在此活动中互帮互学,能缩短教学上的差距,促进学校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在精细管理的过程中,应要求教师工作态度务实,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工作,不跟风逐潮,不翻新花样,不做表面文章,不搞形式主义,力求工作卓有成效。学校要细致入微地审视管理工作中的“小事”、“细事”,力求一丝不苟、精益求精。
当教学管理的精细化思想形成教师的共识以后,学校就应该创造精细化管理的文化环境,克服大而化之、粗放型管理的旧习,体现出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使学校就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促进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