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一中 李迅
很久以前有留法的朋友对我说过,法国成绩优秀的高中毕业生基本不上大学!我一直很纳闷,法国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产生了不少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数学家、科学家和政治家,对世界文明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为什么会有这么个说法呢?
此次法国研学之行,我才知道之前的听说应该算是个小误解。法国的高等教育大体分为两大类:大学、大学校;前者重普及,后者育精英。普通高中的学生只要通过文学、经济和社会、科学三个不同的高中会考(相当于我国的高考)的一个系列,就可以获得业士文凭(相当于我国的高中毕业证书),即获得进入大学的入场卷,可直接到任一所大学注册入学;高中毕业生基本上都能通过会考的。而大学校则是实施高等专门教育的机构,培养高层次的科研、管理、工程技术人才。学生主要来源是法国顶级高中所开设的大学预备班,如路易大帝高中、里昂柏克高中等等,这些高中承担了国家施行精英教育的任务,在高中三年后还开办两年的大学预备班,路易大帝高中毕业生能进入本校大学预备班的不足40%,里昂柏克高中毕业生能进入大学预备班的不足30%;只有大学预备班的学生才有资格参加全国统一组织的大学校入学选拔考试,从制度层面而言,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也可以经过选拨参加这场考试,当我向法国国家教育科研所的高级研究员了解这类学生考入大学校的比率时,对方用手指圈出了零!这场考试不但严格而且难度大,胜出者几乎都是大学预备班的孩子。(相当于我们学制中的大学三年级开始大学校学习)。大学校规模都比较小,每年招生大约三百人左右,也有只招几十名的;响誉世界的顶级大学如法国综合理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等都是法国的大学校,这些大学校以教学严谨、教育质量高而著称,毕业生主要服务于国家上层管理、教学科研和工程技术岗位,有效地确保了法国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的发展。大学预备班学习期间的费用几乎全由法国政府承担,在法国,一旦进入了大学校无疑就意味着将来不用担心没有心怡的职位,意味着你进入了法国的精英阶层。
法国这种高等教育体制及近现代教育制度的奠基人是1804年建立第一帝国的拿破仑皇帝。据悉拿破仑当年希望从广大百姓中选拔有识之士,让平民的后代脱颖而出,以打破根深地固的贵族体系,为法国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贡献智慧;一位数学家顾问向他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拿破仑极其欣赏,便让其智囊团认真研究拿出方案,自此,法国的高等教育便有了“一个国家,两种高教”的特殊的双轨制格局。我在巴黎十一大学访问时,了解到附近有一所兼具大学和大学校的新型组合体高校,虽然目前这所高校影响还不大,但体现了法国精英阶层并不墨守成规,也在积极地探究教育体制如何更适应当下需求。
和法国几所优秀高中的大学预备班华人学生座谈时,我发现台湾学生比大陆的多的多,看来华人望子成龙的传统是一脉相承的;我们大陆的学生、家长偏爱于美国、英国,说明我们对法国的教育还不太熟知,我们的国际视野也还不够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