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来,课改的东风吹遍每个学校,不可否认,从基层行政领导到每一个老师,都深深感受到课改的重要意义。但就突破教学质量瓶颈的深层原因来分析,我觉得,除了推进课改、构建教学模式和培育职业精神之外,老师教学业务素质的提高显得尤其重要。
对于我们这样一所即将撤并的学校来说,最根本的工作除了建设和谐校园之外,就是要保证教学质量不滑坡;为年轻老师们的终身发展着想,竭力培养他们高尚的职业精神,要努力提高老师们的教学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以适应义务教育工作的时代要求。
如何将这些设想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呢?作为校长,不能仅仅是在教师会议上这么喊喊口号,要以扎实的行动和措施,让全体老师们感到校长是在真正做这件事,以期在教学改革方面人人有较为突出的表现和作为。
工作要求和目标明确以后,最重要的措施就是抓课堂教学。本学期开学以来,我继续执行行政听课制度,已经听了40多节课,着力在课堂教学阵地的督战上下了一些功夫。通过行政随堂听课交流,了解课堂教学状况,培养年轻老师们的敬业精神,促进他们的专业成长。
本学期在行政听课过程中,除着力教学模式构建外,始终关注着这样几个方面:
一、细察细节,听完每堂课后给老师们多提个醒
教学准备是否到位。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若没有充分的准备,教者就会暴露出许多低级的问题。对教材的钻研程度,教案的书写,简易教具和课件等多媒体的准备,学生精神状态的激发等等,都是教师课前需要认真准备的。
老师上课的精神状态是决定教学效率的重要因素。老师在课堂上没有热情和激情,没有一颗对学生的爱心,没有对所教知识内容的倾情,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热情,课堂教学效率必然很低下。每每在课后交流和点评时要特别强调这一点。
我还特别注意听老师的作业讲评课。本学期在听了几堂讲评课后,觉得老师们基本做到了“四精四必”,但也发现了老师们不大注意的一些问题。如是否在课前进行了认真批阅,有否进行面批,在讲评课教案上是否有学生作业情况的详细记录;讲评时是否分清重难点,如何让学生自己来纠正错误,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文理科作业讲评课的不同处理方法,阶段性的复习巩固如何落实,是否做到了像洋思学校那样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有没有课业负担过重情况,有没有分层要求,等等。通过交流和行政点评,老师的一些不规范做法得到纠正。
二、关注老师们的教学基本功,不断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
教学语言是否顺畅,教学用语是否简洁规范,是否注意音调语速的适度与变化,教学语言是否有感染力;知识的教学板块安排得是否清晰,是否符合孩子的心理与认知规律;问题的设计是否有梯度,有没有经过精心构思,教师的提问是否随意、简单,等等。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反思,努力保证每一个提问都能体现促进思维活动的价值,不断提高每一个孩子在课堂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和思维深度,调动他们的思维积极性,最终获得学习的高效性。
三、引导老师们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做一个让孩子喜欢的老师
孩子们是演员,他们演好了,就是进入了积极思维的最佳状态。这里需要老师作为导演角色的专业热情和教学智慧。这几年的听课体会是,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显得极为重要。如有些学生天资很好,那为什么学业方面没有较好的表现?我想这些学生无非是学习信心与习惯等方面出现了问题,而这些不是立竿见影就能解决的。老师们不能仅仅从简单化的表层寻找原因为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到位和处置失当去解脱自己的责任。如在听课过程当中,我特别关注老师们在一堂课的教学里,对学生有没有进行过表扬、激励,有没有激发学生争取进步和获得成功喜悦的热情。我常引用“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这则教育名言来提醒年轻老师们要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善于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时刻呵护孩子的稚嫩心灵。不然,我们就不可能成为让孩子们喜欢的老师。
平时所开展的这些广泛的听课交流,旨在让本校同仁能够不断反思教学实践,使大家最终都能成为个性化的老师,能够诞生更多的让广大孩子喜欢的个性化课堂。这是课改基础工程所期待的理想境界。
做课改基础工程的引导者
时间:2013/1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