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日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时间:2014/9/1

日记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种灵活多变、有情而发、写作练笔的方式,是陶冶情操、鼓励学生学好语文的有效手段。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要靠平时多练,而日记写作是实现作文多练的有效手段;日记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大的作用。 

一、培养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当代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我始终觉得日记教育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育形式。”听说读写是学语文最基本的能力,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来讲,写日记也相当重要。日记跟作文是不一样的,日记属于一种私密性的写作,而作文是个开放性的,写作文要有一定生活素材的积累,而这些素材往往是通过学生平时的记录积累而得的。很多高中学生写的作文句子不通顺,逻辑混乱,口语化严重,让人很难弄懂。主要是学生们的词汇量太少,缺少写作素材,写的文章枯燥老套。针对这个问题,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加大学生的阅读教学,每学一篇课文,都要总结这篇课文的写作方法,指出值得大家学习的地方,让学生课后进行讨论、评价。其次,让学生每天坚持写日记和摘抄,用简短的话把每天发生的有趣的特别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在后面写上优美的句子和词语,“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量变才有质变,只有量的积累才有可能导致质的提升。如果没有大量的语言积累,学生是无法写好作文的。特别是上了高中的学生,整天为数理化转,语文几乎没空写了。这时候如果不要求写点日记,到写作文时就“巧媳妇也难为无米之炊”了。日记是写作的起点,慢慢的扩展,会变成一个游刃有余的,无所不在,无所不用的一种表现方式。古往今来的文化名人,绝大多数都有写日记的习惯的。1917年,毛泽东写道:“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日记最初是一个训练手段,然后慢慢的变成一个大的写作,个人的写作可能变成一种历史的写作,社会的写作,时代的写作,比如你是一个国家的史官——我们历朝历代有,天天站在皇帝的旁边,皇帝今天做了什么事情,接见了哪些大臣,他都有个记录,这是国家的日记,最后这些日记成了国家的重要文献资料。现在,学生的作文能力极差,原因之一是读写脱节,写的训练量少。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中学生一个学期就写六-八次作文。而有的老师因为教学时间紧,教学任务重,难以安排,难以批改,一个学期只搞一两次作文呢!如果要求学生写日记,就可以促进读写结合,写日记在课外进行,一般只查阅不批改,这就使加强写作训练成为可能。由于写日记提供了较多的写的机会,学生有可能把课文中学到的各种表达技巧运用于写日记中,自觉地运用“写作理论”指导写作实践,学用结合,读写结合,从而提高作文水平。

二、有利于陶冶情操,提高个人修养。

学语文最关键的是它能够唤醒学生主体内心的需求。日记是学生表述心境、吐露真情、记录生活、感悟人生的广阔天地。学生刚开始写日记,内容主要是自己日常生活中的琐事,随着时间的延伸、年龄的递增,他们记的内容不再那么单一了,他们写的日记更多的是记录自己对世界、生活的认识、理解,以及对此的评价及意见,包括自己在实践活动中的真实心态和想法,对过程和方式的评价及建议;有的表达自己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包括自己的成就、失望以及生活或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学生通过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真实生活,可以学到课堂以外的知识,特别是对生活全面、客观、公正的认识,他们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既充实了生活阅历,又为日后写作提供了源泉和动力。诗人张志公说:“日记的价值不仅表现在写的当时,更表现在若干时间之后。”日记写作是一种言语活动,它反映了学生的生活和思维。在日记写作时,学生所学基础知识,只有不断地深化,才能真正地转化为自己的知识。而大量的日记写作积累,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的书面语言更加流畅、自如。从而使他们不断提高课外学习的质量。而课外学习质量的提高又会促使课内学习质量的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三、培养学生优秀的意志品质。

语文教学有着自身的特点,它不仅传授语文知识,特别要注重培养学生为人之道。日记,不仅让孩子们丰富知识,学会思考,学会写作文,更重要的是学会做人。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在低年级时学习成绩很不错,但上了高年级有畏难情绪,完成学习的正确率和效率性不是很高,甚至有的学生成绩一落千丈。当然高年级所学的知识不再那么简单,随着知识的深奥,有些学生就吃不了苦,也就是没有了顽强的毅力。而在日记教学中,最困难的一点就是如何能让学生持之以恒地写下去,一方面,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和鼓励,还要采取一定的恰当措施予以保证。例如落实一日一篇的制度,定期开展评选优秀日记的活动,采取多种方式鼓励日记佳作等等;以此来激发学生写日记的积极性,并保证持之以恒,培养学生坚韧顽强的意志与毅力,磨练优秀的意志品质。在日记的磨练中,不断发现自我,完善自我,让学生的自我意识得以发展和完善,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肯定是学习好的,考一本,考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即使考不上重点大学,将来在生活当中,即使遇到困难,也能坚持下来,也会成为一个从容、淡定和品质优秀的人才。

四、日记是师生沟通的桥梁。

日记像一座桥梁,架设起老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沟通。日记进入教学领域,意味着学生和教师在文章中进行交流。也就是说,日记已不完全是个人的空间,它已进入广泛的教与学的领域,成为教学的重要载体,是学生展示写作才华的广阔空间。日记是学生真实而自由地记录个人情感、生活情景以及所见所闻的一种途径。学生日记的内容是真实的,流露出来的思想情操是可信的。因此,这是了解学生心灵窗口的第一手材料。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信息”对学生进行教育,对平时思想行为表现消极的学生,注意鼓励他发现自己的优点长处,引导他向好的方面转变。对平时表现积极的学生,严格要求他们,提倡写出自己不足之处或失误,督促他们自我反省、自我约束,引导他们获得全面发展和进步。有时,高中学生的某些想法不便直接告诉老师,这不利于师生沟通心灵、增进了解,甚至还会造成某种“误会”;也不利于教师了解学生,获取教育教学的反馈信息。我们要求学生写日记,学生可以把某些不便于直接告诉老师的某些想法写在日记里,老师可以通过查阅学生日记(学生允许的情况下)了解情况,从而与学生沟通心灵、增进了解。老师也可以根据学生情况有的放矢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转变观念,反思教学实践,改革课堂教学,革新教学模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结构,获取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总之,日记对语文教学甚至对一个人的成功有着巨大的影响。教育家朱永新倡导的日记成功学,学者李美志倡导的美好人生工程,都在更高更新的层面上认识并实践着日记的新功能。李美志倡导的“灵感日记”,帮助人们捕捉住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集腋成裘,积水成渊,积土成山,在点点滴滴的智慧积累中改变人生方向,提升人生品位。高中教师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把创设情境、唤醒体验、激发情感等生活实践渗透到教学理念之中,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乐趣和积极性,教会学生记录感知。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周围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周围的变化,然后将自己的真情实感形之于语言,真正做到我笔写我心,从而使写日记成为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让日记在语文教学中真正发挥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