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备课的程序和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个人初步备课,然后个人具体进行个性化补充完成。教师要认真学习、钻研、领会《课程标准》,了解学科特点,把握教材内容、目标、要求、重难点。
二、备课的具体要求
(一)备教材
1、依据“课标”的要求,认真钻研教材。
(1)通读所任学科的各册教材,建立并逐步完善本学科的知识结构。
(2)弄清教材的逻辑体系、知识体系和基本要求。
(3)把握本学期教材各章节、各单元的重难点,熟悉每一个知识点在其中的地位,确定知识点深度、广度、授课起点、落点,提出具体要求和落实的措施方法。
2、依据《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选学有关的教学参考书,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驾驭教材的能力,青年教师应该虚心向骨干教师学习,在初备课的基础上多听他们的课和教学建议。
3、根据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习目标要求,遵循课堂教学规律,确立课堂教学结构,安排好教学步骤及教学时间。
(二)备学生
1、弄清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状况,影响学生接受能力的各种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预测学生学习新知识出现的种种问题,使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既符合《课程标准》要求,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2、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判断学生对知识的兴趣程度。研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重视思维方法、思维过程、认知策略等训练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治学态度和克服困难的顽强意志品质。
(三)备教法
1、根据教材需要,结合学生知识能力状况和心理特点,选择科学的教法,以启发式教学为主,贯彻“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
2、精心选择和设计习题。注重习题针对性和典型性,紧扣课程标准及教材;根据不同的课型适当加宽、加深知识广度与深度;既要有巩固基础知识的练习题,又要有培养能力的提高题。
三、强化集体备课制度
1、主备教师在集体备课前准备好教学案。备课组长组织好人员,定时间,定主题发言人,积极参与集体备课,不得无故缺席。
2、集体备课时首先说课,其他教师补充完善,在讨论的基础上,平行班级达到“五个统一”,即统一课时划分,统一每课时的学习目标,统一基本教学案,统一预设学生自主学习后可能出现的疑难问题及解决办法;统一课堂作业等。
3、落实“老带新”制度。结合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等工作,强化教师结对帮扶措施,营造团结协作、共同进步的良好教改氛围和集体备课氛围。
4、落实作业反馈与单元检测制度。做到目标具体可行、重点难点明晰有突破、检测及时有效,及时获取学情反馈,教师及时做出相关改进。
四、教案书写要求
1、教案正文的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课题;(2)课时;(3)课型;(4)教学目标;(5)教学的重点、难点;(6)教具的准备(不需要的可不写);(7)教学过程:①导入新课。②教学步骤和讲课内容,包括教师、学生的活动能够设计和教学方法等,要求要详细。③作业布置。(8)板书设计(应简洁明确、避免满堂板书、书写杂乱);(9)教学后记(教学反思):教案实施后,即使将教学过程的经验、教训记录下来,特别是教学效果如何,以利于下次课时弥补或作为以后教学的借鉴。(第9条要求为对35岁以下的教师的要求)
2、要求做到超周备课,坚决杜绝不备课上课的现象,教案要本人亲自编写,不照抄照搬别人的教案;书写清楚,杜绝潦草,不浪费纸张。无政治性、常识性的错误。
五、教案检查
1、检查内容包括:有否教案、项目是否齐全、环节完整性、书写是否整洁、教案的特色(尤其是教学过程的设计)、反思成功之处和存在的遗憾。
2、平常备课超前2-3课时为宜,期末对全学期教案进行检查。
3、学校教研室每学期对教师的教学案进行不定期检查或抽查。每次检查结果,记录在统计表中,作为量化考核常规项目的数据。
4、学校行政领导及教研组长随机听课、推门听课后,教师要主动将教学案交与听课者查阅并虚心听取听课者的建议和意见。如无教案,按没有备课处理。
5、教案可为纸质教案或电子教案,纸质教案,一学期统一检查一次,由本学科教研组长负责检查;电子教案在每周上完课后,一周为单位,统一上传到教师在学校OA系统中的个人文件件中,由科教科杨兆菊老师每周一统一检查,并于每月月末在学校网站上统一公布教师备课检查情况。学校组织专人随时抽查。
六、要求
新进校三年之内,包括三年的教师,要求有手写详案;初中级职称的教师要求有详案(纸质、电子均可);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要求有简案,教案内容要完整,要能够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只有教学目的、内容提要、习题解答、材料摘抄等简单内容的教案视为不合格教案。
七、建立教师教案奖惩制度
1、对备课不认真、不规范甚至不备课的教师,进行教育,并在学期考核时按学校规定扣分。
2、对备课认真,备课工作中表现突出者,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优秀教案评选展览活动,对评选出来的优秀教案学校给予奖励,学期考核时按规定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