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怎样使校本培训扎实有效

时间:2014/9/7

现代社会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知识更新的速度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快。作为教师,要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就必须坚持学习,不断吸收新的知识,提高教学研究水平。教师提高知识与业务水平的途径虽然有很多,但最符合多数教师要求又能大面积迅速提高教师知识业务水平的手段应当是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就是以校为本开展教师培训。其中“校本”的含义有三:一是以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更有利于学校存在问题的自行解决;二是基于学校发展的目标,校本培训是一种“从学校中来,到学校中去”的培训,是以学校存在的问题为培训的起点,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培训的归宿;三是学校有充分的自主权,其培训的主体是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任务是为校本培训提供咨询、指导以及评估、监督。因此,笔者认为校本培训就是为了满足学校与教师的发展和需求,由学校发起组织,主要在学校中进行的一种教师在职培训。它的最大优点是内容灵活,形式多样,效果明显。

那么,应该如何开展校本培训,才能使它扎实有效,而不至流于形式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搞好调查研究,全面了解教师的实际需求

校本培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能够根据教师的实际需求安排培训内容,培训的结果又可直接用于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掌握教师的实际需求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

一所学校中,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知识、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各自的实际需求也大不相同。一般来说,年轻教师应该重视技能、技巧的培训和学习,中青年教师重在有效经验的提炼和普及,而年长教师则不能忽视新理念、新思想的灌输和渗透。总的说,在调查研究过程中,我们要力求做到三个结合:

1、教师的需求与学校的发展相结合,找到二者之间的最佳切合点,确定培训内容;
2、教师的知识业务水平与现代教育技术相结合,分清二者之间的主次关系,合理安排好培训内容;
3、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与其他业务素质相结合,摸清真正存在的问题,精选培训内容。
通过这样细致的调查研究,有的放矢,才能为下一步安排校本培训做好充分准备。

精心研制计划,充分考虑校本培训的实效性

根据校本培训的特点,学校制定培训计划不仅要与学校的近期工作目标和长期发展规划相适应,还要与教师队伍的建设规划相适应。因此,学校领导必须高瞻远瞩,首先要制定一个长期的培训计划,然后在此基础上将其具体化,循序渐进地分解到每学期、每月乃至每周的培训活动之中。每次活动都要有专人负责,保证培训计划的落实。为达到这一点,要力求做到三个到位:

1、活动之前,安排布置到位;
2、活动之中,讨论研究到位;

3、活动之后,考核评估到位。

 三、综合利用多种形式,积极拓宽校本培训的渠道

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教师互相之间较为熟悉,因而为活动形式的多样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一般来说,我们将平时的业务活动内容均纳入校本培训的范畴,使教师在互相学习交流的过程中得到提高。例如,举办专题讲座,开展课堂教学研讨,进行教科研案例分析,组织经验交流以及平时的听课、评课、说课等。并根据实际情况或需要,将诸多形式交叉进行,使培训始终与教师的实际需求和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实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不仅拓宽了培训的渠道,而且大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具体形式有:

1、案例分析式:通过对案例的剖析与诊断,一方面促进教师研究自己,另一方面分享别人成功的经验,积累反思的素材,在实践中自觉调整教与学的行为、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案例分析式是一种新兴的校本培训形式,如目前不少学校推出的“教学反思”就是“案例分析”中的培训形式,网络中大量案例为案例分析式培训提供了方便。
2、课堂观摩式:通过课堂教学实况,让受训者亲临现场观看、学习、交流、借鉴,以开阔受训的境界,使之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学技能,这是校本培训中一种常见的培训方式。其基本要求有:一是课例要有较强的示范性,要让受训者观摩后,有一种境界大开、耳目一新、受益匪浅的感觉;二是执教者须有较强的教学能力,要体现示范性;三要提前向受训者讲明此次教学观摩的目的、要求,使之作必要的资料准备,心中有数,这样观摩的效果会更好。
3、研训一体式:研训一体化培训是一种将教研、科研、培训熔于一炉的培训。这种培训形式,优化各类教育资源,彻底打破教师培训中条块割据的壁垒,以提高中小学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为切入点,使理论与操作实践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体现了按需施培的原则,从而开创了校本培训的新格局。它的基本要有:一是以问题为切入口,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只有将问题转化为课题时,才能构成培训课程;二是强化问题意识,善于将经验转化为理论思考;三要重视对阶段性成果的总结和推广应用,包括结题、报告、成果鉴定、评价、论文撰写以及推广应用程序方法等,以便为下一轮的研究打下基础或提供借鉴。
4、沙龙研讨式 :由培训者与受训者或受训者与受训者之间围绕某一问题而会聚一起自由讨论,以解决其疑点,形成共识,它是一种参与式的培训。集体讨论、分组讨论、参观访问、同伴互助等都属于参与式研讨。它的基本要求有:一是参与者一般情况下是自由组合,双方是平等的伙伴关系,双方有可供借鉴之处;二是每次研讨必须确定主持人,主持人要对研讨内容、形式以及发言内容提出明确要求,保证研讨的顺利进行;三是每次研讨要有明确的主题以及围绕主题必须准备的材料,这是研讨最重要的环节。

 5、专题讲座式:培训者直接通过语言表达的方式,系统地向多个受训者同时发递培训信息的一种培训方式,这是目前校本培训中采用的一种基本、且行之有效的培训方式。

6、师徒结对式:学校让一些年轻教师跟随一些熟练教师特别是德艺双馨的专家型教师学习的培训方式。主要通过传、帮、带、导等方法,对培训对象的教育教学理论、专业知识、教学技能、工作能力等方面作长期的指导和培养,使之尽快成才,并形成特色。笔者在县立中学工作期间,它就是校本培训的一种主要形式,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它使得一批又一批年轻教师脱颖而出,成为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

7、校际合作式:学校与学校之间开展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互助的教师培训活动。其中有强强合作、强弱合作、弱弱合作,还有相邻的几所学校组合在一起的联片互动形式。不论是哪一种合作形式,其目的都是互相学习和借鉴,取他校之长,为提高本校教师素质服务。其培训方式主要有“请进来”、“走出去”、定期互访、送教代培、专题研讨、合作开展课题研究等。如在县教育局的组织安排下,我县学校之间的结对帮扶工作就属于强弱合作形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四、发挥教师作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本培训

由于校本培训基本是在校内进行,按照以人为本的培训理念,应当把教师作为培训的主体。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积累了或多或少的经验,那些经验比较丰富的教师完全可以胜任培训者的角色,以自己的现身说法与其他教师进行平等对话与交流。这种方式极易被教师所接受,成效十分显著。其次,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专题论文的交流,让每位教师都有机会充当主讲,激发了教师的探求欲望,调动了教师们参与培训的积极性。此外,还应将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纳入教师综合考核,作为教师评优评先的一个依据。

五、重视评估反思,不断拓展校本培训的新思路

培训结束后,学校要组织专门班子对教师培训的情况进行测评,如组织教师进行座谈或问卷调查等,通过各种渠道收集各方面的反馈消息,以便总结经验,查找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培训内容,更好地设计以后的校本培训思路。同时,要将每一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的情况反馈至教师本人,以帮助他们了解参加校本培训取得的成绩和进步,同时认清自己在校本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这一点往往是我们相当一些学校在校本培训工作中所忽视的,或做得不是很到位的,也应该是我们多数学校今后校本培训工作中需要改进的一个主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