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教师培训质量,精心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现代社会,一个教师仅仅依靠自己刻苦钻研、勤奋努力等是难以成为名师的,他必须是勤于学习,不断借鉴他人先进的教育思想、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并善于反思、勇于实践的。而培训就为他搭建了这种平台。一个有准备的教师可以寻找一切时机与名家直接对话,与同行密切交流,提升自己的素养和水平。如我县文山学校语文教师罗海英,她多次被我校聘请到培训班授课,在她参与授课的每次培训中,她基本上都同时身兼师生两种角色,即使她不是学员。今年暑期的初中语文教师培训,天气炎热,她在完成讲座和示范课之余,几乎全程参与了培训班的一切活动,尤其是南昌市东湖区送课教师的课。这样一位有心人,她能在教育教学和科研上取得现在的成就是不足为奇的。而一个无所谓的教师即便是参加更高层级的培训,那些专家学者的思想对他而言总是云里雾里,与他失之交臂的。
作为教师培训机构,如何为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呢?
1.科学设置课程,增补教育素养,充实学科新知
这里所说的教育素养是指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必须具备的心理、精神、思想等方面的优秀素质,包括较完美的品行品德、健全人格,人文素养、读书习惯和对教育的忠诚等。只所以要补课,是因为这些素养在一部分已经在岗和即将上岗的教师们身上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现象,有些还成为重大的问题,如家教盛行、敬业精神衰减,学习习惯较差等。为此,根据培训班的性质设置相应的课程,如新教师培训中开设师德教育内容、班主任培训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就成了必要。
此外,现实教育中,沉重的课业负担,无形的升学压力,同行间的竞争,教师们用于自我学习、提升和更新专业知识的空间已被挤压到无法想象的地步。这种情形下,指望教师完全靠自己拓宽知识面,提升专业水准是有一定困难的。通过培训让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学科知识,获取更多的专业新知识是培训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2.力求联系实际,强化教育教学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行为的基本能力素质,表现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技术、教学常规、课堂设计、作业设计和处理等方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培训课程设置中重点要考虑的。比如在学科课程培训中,我们都会安排学科带头人或名师上示范课,然后开展评议和移植活动。今年暑期举办的小学语文、自然教师培训中,上海教师精彩的示范课让参训教师大开眼界,特别是自然教师王平在学员上完一节示范课后,自己再上同一内容的示范课,课堂上,他的取材就是他这几天在吉安县的素材,他操作的实验也是信手拈来,而不一定需要实验室的器材,但他的课就是上得那么成功,从而以行动回答了学员普遍认为自然课选材难、实验难的问题;再比如班主任培训中,在安排本县优秀班主任经验介绍后,马上组织学员观看魏书生老师的《如何当好班主任》录像,并要求联系工作实际讨论,学员想说的话更多,感受也更深。
当然,任何培训,不管它设计得有多完美,但培训者总不太可能将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到受训者身上,因此,受训者若处于有准备的状态并具有对受训适度偏高的期望值,对于确保培训效果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完善校本教研机制,着力营造教师专业成长的氛围校本(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教研是学校教师队伍整体培养和提高的一条最基本、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它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活动形式。围绕三种基本形式,学校要扎实有效地开展常规性的校本教研活动,力争使教师忙中有闲,闲中有思,为此,提出几点建议:
1.提倡教师写好自己的专业成长日记或博客,做到持之以恒教师通过日记更主要是博客,将日常的教育随笔、教学心得、教学反思、教案设计、教学策略、课堂实录、研究成果等上传发表,使隐性知识显性化。博客为教师教育反思能力的提高搭建平台,提供了个人反思的载体,记录下了个人思想活动、教育活动、学习活动的变化,也为教师之间构建起了分享和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反思氛围的形成。当然,教师的专业成长日记或博客要做到持之以恒,日有所新,成为每个教师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2.引导教师总结提炼自己的教育教学心得,养成反思的习惯经验加反思等于教师成长。一学期下来,不论是新教师还是老教师都有各自不同的收获和体会,这时要引导他们对过去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加以反思和梳理,然后尝试着用教育理论加以分析和阐述,最后提炼和结构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在适当的时机与全体教师共同交流和分享,这对于教师个人素质的提升及教师队伍整体的专业化成长都非常重要。
3.倡导教师每学期读几本教育教学专著,提高综合素养和内涵为使教师实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的状态,要倡导和鼓励教师每学期深入和系统地读好2-3本经过精心挑选的教育教学专著、名著。做到品读一本专著,打开一扇心窗,钻研一本名著,如听大师的谆谆教诲,使教师们受益匪浅,让教师们乐在其中。
总之,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一内一外,两者互为补充,互相促进,这对于一个有准备的的教师来说,其专业成长自然是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