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

时间:2014/9/7
班级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环境,它给予学生直接的感染和影响,学生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有很大的关系。要搞好班级的德育工作,班主任不但要明确班级德育工作的目的和任务,还要掌握德育工作的办法和工作艺术。

一、抓好常规训练

日常规范的训练,看来事小,但它却是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做法习惯的基础,基础不牢,则崇高思想品质做法就无从谈起。学生入校时,由于他们的知识、智力和初步思想品德经过不一样环境而各有所异,他们中间有的已经产生了一些不良的习惯,如散漫、娇气,欺侮弱小同学等。这些习惯反映在小学生身上,虽然看起来是小事,但如果不从小抓教育,听之任之,则可能成为不良习惯和品德形成的开端。

一般说来,小学生常规训练主要包括了日常生活常规、课堂常规、学习习惯以及思想品德常规等。小学阶段正是日常生活常规训练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小学阶段,规定学生养成爱劳动,自己的事自己做,勤于动手,爱清洁卫生的习惯,养成不乱扔废纸,不随地吐痰,不乱涂乱画,不攀折花木,上学、放学在途中不逗留等良好做法习惯。规定学生在教室讲话时不大吵大闹,不随便给人起侮辱性的绰号,要经允许才能使用别人的东西,归还别人东西时一定要致谢,见了老师要问好,热爱集体活动,自觉维护公共场所整洁等。

课堂纪律规范,规定学生养成在课堂上遵循纪律的好习惯。如不迟到、不早退、不随便旷课,上课时不随便说话,发言要先举手,坐的姿势要端正,不能东倒西歪。要专心听讲,不做其它与学习无关的事情,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独立并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在常规训练中,思想品德教育也要形成常规化,使学生形成习惯。如遵循校规校纪,认真参加学校升国旗仪式,爱护学校环境卫生、花草树木。同学之间团结友爱,不搞小集团,提倡互相帮助,讲文明有礼貌,不说脏话粗话等。

对于常规训练,班主作要常抓不懈,要频繁向学生提出规定,逐步开展练习,甚至变为学生自己内在的规定和自觉做法。正面引导学生,当学生达到某项规定后,要及时开展表扬。在常规训练中要耐心、细致、循序渐进,加强学生常规训练,不但要严格规定学生,而且教师要起示范作用。班主任的做法就是一面镜子。班主任的做法习惯,在学生眼中,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榜样和无声的教育力量。

二、找准切入点,因人而育

一个班级是一个集体,在这个集体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脾气,有自己的长处、短处。不一样的学生有不一样的个性。首先班主任就要摸清每一个学生,看他属于哪种类型,再根据不一样的类型给予指导。比如:我把班上的学生分成了四种类型,一是急于求成型,其表现是各地方基础好,但心情急躁,并有较强的虚荣心,做任何事情都想争第一,在做事过程中毛毛草草,急于求成,结果达不到自己的愿望,垂头丧气,一蹶不振。对这类学生,重点是开展“智”、“恒”的教育,教育他们明白学习、办事目的要明确,为达目标而不遗余力地奋斗;在实现目标时要善于观察和发现问题;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怕挫折,失败时能静心总结教训,继续前进;做事脚踏实地,善始善终。二是懒散、浪费型。其表现是学习基础较差,上课不认真听讲,回答问题不积极;办事拖拖拉拉,自立能力差,责任意识差,不能按时完成作业,不懂也不问;校内校外乱花钱,吃饭挑食,不珍惜学习用具和劳动成就,不爱护公共财务。对这类学生重点是开展“勤、俭、奋”的教育。教育他们懂得“劳为本,勤为先”的道理,具有“俭养廉,奢生恶”的意识;要省吃俭用,合理消费,不贪图享乐;衣着朴素整洁,举止文明大方珍惜劳动成就和学习用具,爱护公共财物;有竞争意识,不甘落后,有远大的理想和宏伟的抱负,自强不息,有坚定的自信心;保持活泼开朗,奋发振作的精神状态。三是胆小、孤僻型。其表现是胆小怕事、畏缩不前;发言不大胆,不敢在公共场合露面,不敢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不敢讲真话;平时不合群,整天孤孤单单一个人,不一样情人,不关心人,不体谅人,不愿与人交往,缺乏合作精神。对这类学生,重点对他们开展“勇、群、重”的教育。教育学生能随地表明自己的主张、见解和观点,不畏强暴、敢于斗争、敢于冒风险、不怯场;敢于正视自己,战胜自己;懂得同情人、关心人、体谅人,能容人之短而取人之长;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珍重友谊,关心集体,合作尽心尽力;有自制能力,能抑制冲动,不做偏激的事情。四是综合型。其表现是同时具有两种或三种类型特征的某地方。对这类学生,则针对其侧重点开展重点教育。

三、不拘一格,达到育人目的。

一是针对不一样类型的学生开展不一样的心理知识指导。二是利用晨会、班队会对全体学生开展心理知识讲座。三是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德育。四是校内外一切活动中渗透心理德育。五是学校、家庭、社区紧密配合,实施心理德育。六是教育环境的优化。教育环境的优化是最关键的一条。因为客观环境的影响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起着决定作用。班级是学生最主要的生活环境,作为班主任最主要的是创建班级的教育环境,学生在优良的环境中潜移默化,逐渐克服心理障碍,做到没病防治,有病及时治,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班主任在定期对学生的心理德育素质开展测评,测评时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和实施民主评定的办法,要以正面激励为主。语言要委婉,具有诱导性,对有心理障碍,个性品质较差、做法偏激的学生,要循循善诱,开展疏导、激励上进,切忌讽刺挖苦或“直言不讳”。通过测评,激励学生优化认知过程,加强心理保健,促进道德内化,不断完善自我。逐步成为功课能自学、生活能自理,受挫能自强、做法能自律的公民,使他们逐步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创造、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树立既符合社会需要又满足个体意愿的生活理想,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栋梁之才。

四、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坚持抓好升旗仪式和节日纪念日教育

学校按照国旗法组织每周的升旗仪式,校长或教师作国旗下的讲话,对学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班主任要精心组织节日、纪念日活动,如“四·五”清明节扫墓,“六·一”儿童节活动,“九·十”教师节慰问活动,“十·一”庆祝国庆等。

事实证明,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在短时间内能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反之,一个不称职的班主任会使一个好的班集体每况愈下。这充分说明,班主任组织和领导能力在班集体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要按照德、智、体全面成长的规定,开展班主任工作,全面教育、管理、指导学生,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