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人大附中: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

时间:2014/9/11

1.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3月5日召开。这两天,我们都在学习温家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我是做教育工作的,当然特别关注报告中涉及教育的内容。我注意到总理在谈到教育工作时说了这样两句话:“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这还是第一次。这些年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科学家备受重视,科学家层出不穷,科学家地位日隆,这当然是十分正确的。但相比之下,教育家的境遇就差得多。把“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写进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只是一句话,但“含金量”非常高,可谓字字千钧。重视教育家,说明党和政府对教育发展规律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水平。发展科技事业,需要一批“领军人物”,这批领军人物,就是“杰出的科学家”;发展教育事业,同样需要一批“领军人物”,这批领军人物,就是“杰出的教育家”。培养杰出的教育家,充分发挥杰出教育家的作用,必将对振兴和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产生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教育家是在教育实践中造就的,纯粹搞教育研究的人也可以成为“家”,但那是教育理论家,而不是教育家。这就如同文艺界搞作品创作的是作家,搞作品研究的是评论家。从古代的孔子、孟子、朱熹,到近代的蔡元培、梅贻琦、张伯苓、陶行知、晏阳初,教育家都无一例外的诞生于办学从教之中。前不久,科学家王选先生逝世,媒体上的悼念文章非常多,多得出乎人们的预料。为什么?就因为王选是位“顶天立地”的科学家。所谓“顶天”,是指他的研究项目是最高水平的;所谓“立地”,是指他的研究成果能被广泛应用,并在广泛应用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王选把科学与技术与市场紧密结合起来,他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使我们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成为一个时代的标志,所以他成了“顶天立地”的科学家,杰出的教育家也应该是“顶天立地”的人,他应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这是“顶天”,他的先进的教育思想应该被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并在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产生巨大的效益,这是“立地”。建设创新型国家,我们需要更多的王选这样“顶天立地”的科学家。振兴中国的教育事业,我们同样需要更多的“顶天立地”的教育家。从这样的角度看教育家,我们应该将着眼点放在哪一部分人身上?当然是校长们;从这样的角度“造就一批杰出的教育家”,我们应该将着力点放在哪一部分人身上?当然还是校长们。

3.从上述背景谈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个推论:要搞好学校的品牌建设,校长应该努力具备教育家的素质。一所学校要成为世人公认的品牌,她的校长应该是教育家。

4.品牌是个新概念,新到1996年修订第三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都没有这个词条。没有权威解释也好,大家可以见仁见智。我的理解是,一所学校要成为品牌学校,起码有三个要素不可或缺,一是教育教学质量好,要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二是要有足够的自主创新含量,光靠模仿是成不了品牌的;三是要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暴发户和贵族的区别就在于,暴发户可以在一夜之间产生,而贵族需要三代以上才能养成,品牌类似于贵族。

5.品牌只是“表”,它的“里”是文化,是人。学校品牌建设的过程,其实就是人的链条:具备教育家素质的校长——由校长组建并领跑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由贯彻校长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培养出来的高素质学生——品牌学校。所以,一所学校应是校长办学理念的外化。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正视校长至关重要的作用,把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作为一个研究课题,这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6.为品牌“正名”,搞清楚校长素质与学校品牌建设的关系,我们才能细说建设品牌学校,校长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7.搞好学校的品牌建设,校长首先必须具备先进的教育思想。北京大学成就千秋功业,享有万世盛名,首功应该归于她的校长蔡元培先生。蔡元培先生能让北大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第一品牌,又主要归功于他“完全人格教育”、“尚自然,展个性”、“思想自由,兼容并包”三大教育思想。品牌是思想的结晶,校长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学校的品牌建设肯定没有支撑,缺乏动力。搞好学校的品牌建设,校长必须具备科学的人才观。蔡元培先生担任北大校长后,“三顾茅庐”,礼聘“有争议人物”陈独秀做文科学长。这才是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策源地,成为现代中国爱国、民主、进步的旗帜。北大、清华能成为中国大学的“双子星座”,就因为这两所学校都坚持“教授治校”,都有权力很大的“教授委员会”,都有一批名教授,校长只做“导演”,不做“明星”;只做教练员,不做运动员。校长如果带不出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学校的品牌建设只能是缘木求鱼。

8.搞好学校的品牌建设,校长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果把私塾也算作学校的话,孔子就是中国的第一位校长,而且是一位极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校长,他变“学在官府”为“学在民间”,他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开创了中华新文化的新纪元。唐宋以后,学院兴起,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白鹿洞书院等能在众多书院中脱颖而出,名垂千古,也都因为他们的校长,当时叫“山长”,各有创新之处。校长不开风气之先,不创新,学校的品牌建设永远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

9.搞好学校的品牌建设,校长必须具备人格魅力。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前,北大是一种什么情形?学校像“衙门”,学生像“衙内”,校风颓败。蔡元培先生担任校长伊始,从我做起,“约法三章”:一不做官,二不娶妾,三不打麻将。他的校长室学生推门就进,他进校门,向校工脱帽致敬,在蔡元培先生的“身教”之下,北大脱胎换骨,校貌焕然一新。校长既要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又要有高尚的人格魅力,这就是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结合起来,这两种力量结合起来,肯定无往而不胜。人们常说蔡元培先生有“圣贤气象”,北大的品牌就是这种“圣贤气象”熏陶出来的。

10.搞好学校的品牌建设,校长必须具备战略家的远见。在西方,有两种人越老越“吃香”,一种是法官,一种是医生。因为老法官“案例”多,老医生“病例”多,经验丰富。其实,校长也是一样,老校长“教案”多,同样经验丰富。从理论上讲,校长职业化终身制,是有利于学校的品牌建设的。但现实不允许这么做。因此,校长在任时,所思所行要具有远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任时的教育思想要超前,在任时要为后任储备人才,在任时制定的政策要有可持续性。在任时能把学校建成品牌学校,当然很好;在任时打好基础,继任者把学校建成品牌学校,也很好;在任时能把学校建成品牌学校,品牌在继任者那里被保持,那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