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应有什么样的选才思维呢?
选才是战略而不是战术。如果校长仅仅认为选才是战术的话,那么很容易只关注解决当前学校师资人才队伍的缺口状况,这是一种被动式的选才策略,万一学校出现师资人才 “另攀高枝”的状况,那么校长将极有可能面临捉襟见肘的困境。校长应当把选才工作从战术层面提升到战略层面,做好长期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既要高度重视学校内部复合型人才、重点人才的内部选拔,也要重视从外部提前引进教学型人才、管理型人才进行储备。校内招聘和校外招聘同样重要。不少校长很善于人才运作,能够积极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途径对校外人才进行主动的争夺。其实选用人才不光要把目光投向学校外部,校长还要淘好身边的 “金”,也许会“念经”的不仅仅只有“外来的和尚”。通过内部招聘系统来培养和选拔人才,可以增强学校教职工的凝聚力。
不要轻视应届毕业生。不少校长在招聘人才时,都比较注重经验型的人才,而对于应届毕业生,校长总是担心他们经验不足。诚然,经验型人才可以解决学校的燃眉之急,一下子提升学校师资队伍的实力,但由于其年龄、经验、阅历等原因可能更多地形成了思维定势和固执的价值观念;而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往往年轻气盛,思维活跃敏捷,又受过多年正规系统的教育,掌握了较深的专业知识,其可塑性使他们能够成为学校文化的传承者、推动者、创新者。校长应有什么样的选才之道?
“和”,指的是核心价值观的融合。一个已经形成核心价值观并已经被广大教职员工所认同的学校,对于人才的态度,必须做到“海纳百川,以我为主”。也就是新进来的人才,必须认同并遵照学校的核心价值观,不能与之处处冲突。当然,校长要理解,“和”的本质不是只有绝对唯一的标准,可以“和而不同”,在价值观上,除了核心价值观之外,可以求大同(核心价值观)存小异(其他价值观)。“贤”,指的是以德率才。学校是教化之地,所以对人才的要求尤要重视其“德”。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能否用上正道,关键看他是否具有正直、诚实、友善、宽容、正义等优良品德。师德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它包含诸多深层的东西,如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管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能”,指的是强调业绩为重的能力主义。毋庸置疑,校长选才,更多的仍然看重人才的能力能否为学校发展起到作用,如果选拔的人才没有业绩,这将是学校人力资源的浪费,校长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因为人才的引进都或多或少地会引起学校现有员工的不平衡以及文化冲突。但是必须注意的是,重“能”但不能惟“能”,盲目推崇能力至上、业绩至上并不利于人才的发展以及学校和谐文化的形成。“仁”,指的是宽容错误、减少疑心、放开胸怀、鼓励创新。一个有胸怀的校长应当以“你有多大能耐,就能给你多大平台”的态度和实际行动对待即将选拔以及已经选拔进来的人才。校长如果不够大度,不给予人才发挥的空间,更无法真正开发人才的潜能。过度的敏感、猜疑以及控制将直接影响人才能力的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