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学会工作,必须回答和解决以下三个问题:一是“学会”是什么?教育学会是一个具有行政和社会组织属性的群众团体,它具有群众性、广泛性和学术性三个特点。群众性,即是说会员的主体来自基层、来自群众,带有“草根性”,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的地位。同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成为民主决策的必要延伸。广泛性特点,则反映了组织成员中,既有来自全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又有来自基层各级各类学校(单位)的校长和一线的教师。其广泛的代表性,决定了它的作为。同时,在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成为科学决策的重要手段。从学术性来看,该组织应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积极适应新形势、明确新任务、推进新发展,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联系实际、与时俱进,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认真负责的态度,以教育工作者的需求为导向,了解广大会员和校长、教师的所需所盼,自觉围绕教育行政部门提出的发展目标,开展教育科研,提升学术水平。使其学术性成为行政决策的有力补充。同时,其学术价值和贡献的大小,直接影响和决定学会工作的品位。
二是“学会”做什么?搞好“两项服务”,将是体现学会特点,发挥学会价值之所在。即对上为教育改革与发展和行政决策服务,对下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服务。要打造一支队伍。即一支热心学会工作,敢于探索、勇于实践又善于管理的理事会班子队伍。要确立一个抓手。开展教育科学研究,破解教育发展难题,是学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使教育科研贴近舟山教育发展实际、发展水平和发展需要。要构筑一个平台。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对于增强学会工作活力、扩大教育民主、提高决策科学性不仅必要而且十分重要。要建设一个阵地。即办好一个会刊。让会刊成为行业向社会展示的窗口;成为广大教师的良师益友;成为提高会员学术水平的有效载体;成为展示教育者智慧的学术舞台。
三是“学会”怎么样?学会工作做得怎么样?这是学会加强自身建设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会推出的“星级分会”专项考评办法,对于增强学会自身建设,提升学术水平、打造学会品牌、强化服务意识、拓宽服务渠道、创新服务方式、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鉴于此,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了“三项”特色活动。一是开展会员议案征集活动。一年一度的会员议案征集,是学会履行“两个服务”职能的一个有效载体,也是会员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一种有效渠道,更是会员与行政进行联系和沟通的桥梁和纽带。二是开展群众性的教育调研活动。调研前精编“选题指南”,供参与者选择,使调研活动有的放矢;调研中加强“现场指导”,提供技术支持,完善过程管理;调研后组织“课题评审”,形成调查报告,供行政决策参考。三是开展主题论坛征文活动。开展“破解教育难题,服务教育发展”主题系列学术论坛及征文活动。使系列学术论坛及征文活动,成为本会组织广大会员凝心聚力、协同攻关,解决教育发展难题的“思想库”、“智囊团”、“加油站”;成为促进教育科学和谐发展“出思想、出实招、出新招”的有效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