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转型升级”

时间:2013/12/20

“转型升级”,是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为此,我们必须化大力气进行探索,力争在实践层面上要有大的突破。

一、教育价值的“转型”。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升入高一级学校、找到一份好的工作,是家庭和个人的教育价值追求。这种带有太多功利色彩的价值追求,虽然无可厚非,但忽视或缺少应有的对“人”个体价值实现的关注,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教育价值的“转型”,不是要舍弃教育为国家发展、民族振兴、家庭幸福的价值追求,而是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和身心发展,更多地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需求,更多地关注人与自然、人与文化的和谐共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让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过一种完整的幸福的教育生活,这才是具有现代特征的基础教育价值观。

二、教育质量的“转型”。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以“双基”检测结果的分数,被普遍认为是教育质量的全部。这种唯分数的质量观,仍然影响着今天的教育。为了拼取分数,造成学生学业负担过重,各种心理问题频现,体质健康状况下降等,社会对此提出了强烈的质疑。教育质量的“转型”,不是放弃对分数的追求,而是在摈弃分数唯一的基础上,关注学生分数取得的过程和分数以外的东西,通过对现行教学模式和教育方法的改革,努力构建包括学业水平、学习动力、学业负担、学生身心健康等要素的全面质量标准,并对这一标准实施动态的评价。

三、教育环境的“转型”。主要指校园文化环境、制度环境、物质环境等教育内部环境。文化环境的“转型”,是个渐变的过程,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学校探索并培植有着本校血统、带上时代烙印、能对师生发展产生深刻影响的文化基因,这就需要学校的智慧和坚守。制度环境的“转型”,主要是让科学、民主、开放、高效的现代学校制度着陆,并生根开花,积极回应教师、家长和学生对学校教育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参与权的渴求。物质环境的“转型”,要在不断完善硬件装备的同时,侧重于软件装备的升级——以教育信息化推动和支撑教育现代化;从由设施设备的配置为主向管理和使用侧重,建立和完善让现代化设施设备“活起来”、“灵动起来”的机制。同时,物质环境建设要主动服务于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和教师教学模式的创新。

四、师资建设的“转型”。没有师资建设的“转型”,教育的“转型升级”必将成为空谈。促进教师队伍的内涵式发展,要走综合改革之路。一要树立师德是师资“转型升级”核心的理念,把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教育境界,作为师资建设的重中之重,同时,把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素质,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二要进一步完善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和学校的联动机制,明确职责,共同助推师资建设。三要破解师资建设中的问题,即教师配置上由数量温饱向结构合理转变,教师队伍建设中由个体培养向团队发展转变,教师激励上由依靠“硬实力”向依靠“软实力”侧重,教师管理上由“向下领导力”向“向上领导力”注重。还要不断完善教师发展序列,帮助教师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搭建发展平台,构建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努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