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广东兴宁一中教研处工作总结

时间:2014/9/16
 一年来,教研处在上级主管部门,特别是在校长和分管教学的领导的直接指导下,依照教研处的工作/职责和条例,抓住校本教研这个核心,继续巩固和发展上学年度教研处建设成果,兼顾学校的其他工作,本着为师生服务的精神,积极地开展各项工作,圆满、高效地完成本学年度的任务,为今年高考取得高质量的大丰收作出了贡献。

一、指导、监督、检查、落实教研组常规工作的开展。

学校规定科组单周进行备课组活动,双周开展教研组活动,要求各备课组、教研组在每一次活动中要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要有记录。活动情况在教研处室内上墙公布,以接受大家的监督。每学期组织各教研组进行一次教师批改作业质量检查和写教案质量检查工作,及时总结,表扬奖励先进,鞭策后进。作业批改情况,见“二00三学年度上、下期作业检查情况总结”。今学年评出优秀教案一等奖3人,分别是吴海涛、毛平、陈秀琼,二等奖4人钟文苑、古薇华、邬海辉、张伟涛,三等奖5人分别是肖万寿、刘汉云、王海山、蔡惠廷、刘永财。每学期与教务处的中层干部一起对各班各科教学情况进行谈话式调查,学年结束前组织以班为单位对授课老师和班主任工作质量情况调查。及时将学生的意见反馈给相应的教师,使教师以最佳的教学方式、手段来满足学生对获取知识和对班级管理的需要。落实好教研组长和骨干教师在组内开展开放周和讲座活动。我们和校长或教研组长深入到课堂听课,听完课后作指导性的评价。规定了行政班子、教研组长、年青教师和普通教师的听课节数。对各教师的听课节数和各教研组的平均听课节数作统计,每学期结束后予于公布,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

二、抓好课题申报、立项课题试验研究,鼓励教师积极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课件),及时总结经验。

校本教研的重点是课题试验,这是教改活动的主体内容。我校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科研工作,大力开展教法改革实践和新课程实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形成了浓厚的教改气氛,不断取得新成果。这学年要求中、英、数每组至少3项、其余组视成员多少要有1~2项。教研处协助各科组挑选好主持人,由主持人和备课组长、教研组长共同确定参加成员。课题立项后按计划、分步骤实施教法探讨、改革的试验,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调整、改进,做到边总结、边调整、边实施。我校是《中学化学最优教学研究与实验》课题实验基地。2004年5月又成为中教创新教育研究院在《中国特色教育理论与实践》课题(数学方面的)特色教育示范基地,这说明我校有雄厚的科研基础与条件。继续研究的课题共有8项,其中国级的有:廖建环主持的《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品质培养》,罗文锋主持的《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的革新实验》;地市级的有:罗建泉主持的《高中物理模型题研究》;县级的有5项,主持人分别是:罗尚明(杨国朝)何苑林、陈志宇、陈宏新、余伟春。今学年向上级主管部门共申报课题共34项,立项的有14项,申报和立项的数目均比上学年增长近2倍。中、英、数向国家级申报课题或实验基地各1项,其中语文组由杨彦豪、罗益平主持的《中小学作文教学理论及操作体系实验研究》——作文三步法,于2004年7月5日通过了由中语会组织的专家验收,准予结题。数学组承担“特色教育示范基地”已被立项。2004年3月向省级申报的课题共有7项,其中语文、英语、物理、政治、生物、地理、信息技术组各1项;2003年9月向县级申报课题共24项,其中语文组5项,英语、数学组各4项,物理、化学、史地、体艺组各2项,政治、生物、信息技术组各1项。立项12项,其中语文组2项,主持人分别是陈东霞、黄卫东;英语组2项,主持人分别是蓝桂宏、罗健辉;史地组2项,主持人分别是罗晓东、陈耀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体艺、信息技术各1项,主持人依次是叶光明、罗宇东、李伟东、曾菊清、余伟春、温利英。教改的方向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变“教师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知识”,形成有效的五个“统一”。即:完成教学任务与实施心理调适的统一,知识教学与创新能力培养的统一,讲授与训练的统一,教法与学法的统一,智与非智的统一,形成一种互相理解和尊重的心境,营造民主愉悦的氛围,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由于学校重视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所以撰写教育教学论文蔚然成风,在2004年5月由学校统一上送县级参评的论文(含课件)49篇,其中语文组9篇,英语组5篇,数学组、生物组各2篇,物理组6篇,化学、政治组各4篇,史地组6篇,体艺组10篇,电脑组1篇,获奖的共26篇,获奖率达53%,其中一等奖获得者为罗尚明、丁启康、温新方、袁慧霞、肖万寿、陈耀雄、陈建聪共7人,二等奖获得者彭亮元、孙玉萍、杨伟兵、黄卫东、刘伟元、欧阳文芳、廖小珍、熊春燕、张远波、范文华、刘志光、廖胜天、罗茂荣、陈伟辉、陈莹芳、练康、罗雄波共17人,三等奖罗琼芳、杨杏春共2人。2003年12月上送县、市两级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例评选共9项,其中语文、英语组各2项,生物组4项,信息技术组1项,获得一等奖的有陈东霞《客家山歌探源》、何爱芹《医疗垃圾对环境的污染》,获得二等奖的有刘芳《珍惜水源,保护环境》,吴海涛《茶与文化》,李海强、刘永财《硬件知识初探》,2003年8月至2004年7月,论文以个人形式邮寄报刊杂志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而获奖或发表的:语文组中省级张筱强1篇,地市级罗尚明1篇,古红青1篇,陈东霞5篇,县级古红青1篇,古学虹1篇;英语组中省级石伟平1篇,化学组中省级李伟东、罗伟芳、余洪浪各1篇,廖建环2篇,其中一篇与余洪浪、温鸿葵合作;政治组中,省级曾庆浩1篇,县级杨利娟、张茂新各1篇;生物组中地市级练康1篇,体艺组中县级罗洪修1篇。以上各项合计今学年我校教师发表或获奖论文,省级8篇,地市级16篇,县级31篇。

三、重视优质课评比、说课比赛和其他各类比赛活动。

推动我校教师教学水平提高的主要途径及措施之一是,通过自下而上的优质课评比活动。先由各教研组内部组织评选,每组推荐佼佼者1至2人,由本处室安排他们在每学年的下期中段后的时间里进行总决赛。经由教研教务以及各教研组长组成的评审小组评出今学年度的优胜者:一等奖袁慧霞、欧阳文芳,二等奖蓝利霞、毛平、吴海涛、罗琼芳,三等奖黄玉芬、钟艳雄、陈伟辉、黄卫东、杨顺金、张伟涛,史地组开展了“课堂教学设计”评比,陈志宇、范练红的有关教学设计内容送上级参评。数学组开展了说课比赛,优胜者李海鸥的说课《平移》以录像的形式上送梅州市参评。物理、化学、信息技术组,参加了省、市级优质课评比活动,以录像的形式上送参评,参加者有肖爱民、陈伟辉、黄海云、温利英、刘永财。部分已知结果,肖爱明老师的《电场线》教学录像课,获省级二等奖,梅州市一等奖,为学校赢得荣誉。学校还发动全体教职工参加“三字一画”比赛,较好的作品如杨彦豪、刘伟坚、刘维新等老师的字画上送梅州市参评。

四、与时俱进,抓好老师的培训工作。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世纪,这个时代的竞争主要是人才市场竞争,人才源于教育,教育重任主要落在教师身上。所以我们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决不能只吃老本,默守陈规。这个学年我们着重老师的知识水平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手段走上现代化等方面作培训。开学前以科组为单位学习新教材内容;开学后派部分骨干老师到外地进行各种培训,以期达到传、帮、带的作用。教研处定期组织老师开展自学与辅导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学习后谈体会。如组织老师学习了《教改前沿观潮》、《解读教育现代化》、“21世纪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等。组织老师到各校学习交流,如:数学组老师到平远中学、英语组老师到丰顺中学、化学组老师到五华水寨中学;派各科组骨干老师参加省、市、县级高考备考会议,鼓励老师参加普通话和各级计算机水平等级培训考试,选送有一定计算机操作能力的部分老师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以带动全校老师在这一方面的操作能力,现在多媒体教学在我校正蓬勃开展。在电教组等的大力支持下,学校举办了课件制作培训班2期,班主任统计培训班1期,以及网络知识培训,应用软件培训,收到了较好效果,为师生员工办公逐步走上现代化和成果资源得到有效共享奠定了较好的基础,进一步掀起了电化教学热潮,制作课件比上学年多。据不完全统计,语文组20件,教学组4件,英语组69件,物理组15件,化学组10件,政治组8件,史地组5件,生物组6件,电教组54件。为帮助新上岗的老师尽快达到作为重点中学的教育教学要求,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开展了“一帮一”结对子活动,组织了八对,语文:罗益平、练富芬。数学:朱丙涛、王辉林;邬海辉、李海鸥。英语:陈秀琼、蓝利霞。物理:罗宇东、张远波;刁加泉、杨杏春。化学:李伟东、李宇东。生物:王铁桓、刘启明,据了解新老师能虚心请教,老教师能悉心指导,收到较理想的效果。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帮扶,我校教师素质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显著地提高了教育教学质量。

五、重视第二课堂活动,办好数、理、化、英特长班,成绩显著。

教研处十分重视各教研组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要求各教研组根据本组学科特点和新世纪对各类人才的要求,引导学生参加各种课外兴趣小组活动,以开阔思维视野,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使自己成为有开拓精神的创新型人才。如成立了“英语角”,“学校小记者”,“电脑俱乐部”等活动小组。在课外兴趣小组基础上,成立了参加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小组,学校特为他们提供更多的便利条件和必要的经费,以便为他们到外地调查、考察、研究、收集数据和材料。在第十九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校上送作品30项,其中信息技术组8项,物理、生物、史地组各4项,化学、政治组各3项,语文、数学组各2项。经筛选有3个项目参加了5月在华师附中举行的决赛,有2个项目获得省二等奖,分别是叶晓平、高渊、黄颖为合作的《“非典”后对客家围龙屋的居住环境的思考》指导老师为:陈耀雄、曾健红、孙玉萍;吴燕萍、袁鼎、李裕明合作的《医疗废弃物处理的调查及建议》,指导老师为何爱芹、肖苑文、曾菊清。各年级利用课余时间举办数学、物理、化学、英语特长班,辅导老师精心准备每一次内容,参与的学生兴趣浓,知识水平提高大。为激励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在教研处的倡导下,对获得国级或省级奖励的学生除按贯例嘉奖外,再为他们制作个人俏像,附加事迹介绍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上。这一学年英语科中获全国一等奖2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15名,数学科中获全国二等奖1名(居梅州市第一),全国三等奖3名,获梅州市二等奖的有7名,梅州市三等奖的有4名;物理科中获全国三等奖而同时又是梅州市一等奖的有3名,荣获梅州市二等奖的有9名,梅州市三等奖的1名;化学科中获国级二等奖2名,国级三等奖3名,按广东赛区排名,获省一等奖1名,省二等奖2名,省三等奖7名。获梅州市一等奖的有1名,梅州市二等奖1名,语文科中高三⑹学生袁鸿杰代表广东参加全国十间名牌大学及萌芽杂志社主办的“中华杯”第六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荣获一等奖。在兴宁市第八届文峰杯征文大赛中,上送作品33篇,获一等奖2篇,二等奖1篇,入选1篇,电脑科中,荣获TCL杯梅州市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地市级二等奖的作品有2件,三等奖2件,优秀奖3件。

六、紧跟形势,重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展。

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国家教育部门要求普通高中开设的一门新课程,目的是培养青少年一代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满足新世纪各行业对高新技术人才的迫切要求,有利于我国能够抢占科技的至高点。我校领导十分重视这门课程的开设。教研处积极组织,认真动员布置,挑选好老师,与年级主任一道编排好课程表,实施过程中检查督促。我们将研究性学习划分为三个阶段,一,选题阶段;二,调查、研究、收集数据、资料阶段;三,撰写研究性论文的总结阶段。高一、二年级学生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热情高潮,分别深入到图书馆、实验室,或走出校门,到厂矿、企业、农村,贸易市场、山川、湖泊等地进行调查研究,写出了大量的颇有见解和价值的论文。教研处按照已制订好的研究性学习论文评比办法,评出了一批优秀论文。奖获情况如下:高一年级上送论文651篇,其中获得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3篇,高二年级上送127篇,其中一等奖2篇,二等奖6篇,三等奖14篇。

七、协助学校狠抓高考备考,深入挖潜,为今年高考桃丰李硕作出了贡献。

去年高考中我校有超常的表现,800分以上全梅州市18人,我校占9人,总分前10名中我校也占5人,750分以上27人,重点入围221人。今年高考要上一个新台阶,压力非常大。学校经济状况依然困难,优质生源部分流失,一些骨干老师走出梅州,高考使用新课程卷,困难重重。但在新一届市委、市政府和教育局的班子成员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一中人发扬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精神,在学校各项工作,尤其是高考备考工作中做到和衷共济、群策群力,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使今年高考又取得了高质量大丰收,真是桃丰李硕。今年有1066位学生参加高考,实现了“二个第一,七大突破”。“二个第一”:一个是总分800分以上3人,仍居梅州市各县中学首,罗思思840分,陈毅东832分,廖红兴800分;另一个是:罗思思英语单科分841分,居梅州市之首。“七人突破”分别是:①总分750~799分的人数有较大突破,今年22人比去年增4人;②总分700分以上人数有较大突破,今年85人,比去年增22人,比增34.9%;③第一批(重点)上线数有重大突破。今年334人,比去年增113人,比增51.1%;④第二批(本科)以上上线数有较大的突破。本科A线701人,比去年增166人,比增31%,本科B线728人,比去年增136人;⑤单科分800分以上人数有较大突破。今年17人,比去年增5人,比增41.7%,此外,赵文静语文878分,罗琦数学873分,胡晓文英语826分,廖红兴、陈常青化学819分,均居梅州市第二名;丁青云、吴广财、刘鸣综合科811分,罗思思、陈佳妮历史789分,陈蓉英语(Ⅱ)753分,均居梅州市第三名;⑥英语单科分梅州市前五十名中我校有12名,约占四分之一,难言可贵的是前一、二名是我校学生,比往几年有较大突破;⑦今年我校历史、生物班的学生高考成绩比前几年有较大突破,成绩喜人,总分和单科分达800分以上的共有5人次,总分700~799分5人(去年最高分是693分),重点入围率20.3%,本科入围率59.3%,均比去年增近10个百分点。另外,第三批A线以上888人,B线以上1043人,入围率达97.8%。可见,无论是“点”还是“面”成绩均突出,考生高兴,家长满意,群众称赞,领导肯定。

教研处为学校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作出了如下应有的努力:①在认真总结上届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后,极力主张同类选科中应继续平行分班,使得每个班均有领头雁,又能充分调动全体高三级老师的积极性;②为学校出台高考备考策略和制订、起草奖励方案提出见解,作出努力;③协助落实分类推进工作;④尽可能地为各科提供高考备考信息;⑤协助挑选和管理好A班和B班人员及课外辅导工作;⑥管理和协调好综合科老师的教学与辅导工作;⑦密切关注和协助管理好高三年级老师、学生的备考状况,发现不足及时帮助解决、调整。

以上从7个方面总结了教研外一年来的主要工作。教研工作意义重大、责任也重大,我校教研工作起步不久,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任务艰巨,我们坚信,教研工作在上级正确指导下,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