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校园是人类成长、发展的重要文化环境,同时又是选择、聚合、传递与发展人类文化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此,学校校园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文化存在和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社会成员培养成为文化人并继续发展人类文化。
校园文化是整个人类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广义的理解它是校园内影响学生的所有文化因素的统称,即把包括课堂文化和课外文化在内的学校的整体文化视为校园文化,狭义的理解则视校园文化是非相对于“课堂文化”而言的一种“课外文化”。具体而言,校园文化包括实体性校园文化与非实体性校园文化。
管理性校园文化:一是由学校建筑的布局造型、颜色、各项教学设备、设施、校园种植的花草树木等组成的校园实体性的物质文化;二是图书馆、资料室收藏的以及从社会流入学校的各种图书、报刊、资料等构成的实体性的精神文化。
非实体性校园文化有两类:一类是由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学校机构体制、学生的行为守则等校规、校纪所构成的非实体性制度文化。一类是由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管理人员与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教风、学风、校风等构成的校园非实体性的精神文化,也包括由学生参加的各类课外活动所构成的一种实践性的精神文化。
把校园文化融入人类整个文化系统中,它应该属于一种什么性质的文化呢?毫无疑问,校园文化属于一种精神文化,更确切一点说,校园文化主要是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精神文化,这是因为:第一,校园内的建筑、设施等物质环境因素较多地渗透了精神因素;第二,校园内的各类活动带有较多的精神因素、审美因素;第三,校园文化以其突出的人文性、审美性调节与影响着校园内的各种人与人、人与物、人与组织制度之间的关系并使其审美化。这种具有审美特点的校园文化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非强制性、非压抑性,由于校园文化是一种审美情感文化、审美活动是自由又轻松的,大量的校园文化活动会让学生淡化或摆脱课业的种种精神束缚与压抑,兴趣、爱好得到某种满足,才能得以施展、个性获得某种程度的解放,这不同于规范性的组织缺席与道德教育,学生们的个性和情感可以自由伸展。正是校园文化的这种审美的精神文化补充满足了学生情感健康发展的要求。因此,校园审美文化是校园文化中最富有人情味,最富有自由性,也最能体现现代教育观的文化层面。二是中介性。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精神的审美文化,是介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之是的一种中介性文化,是沟通二者的桥梁。在校园文化中,校园的物质文化环境,物质设施经过美化改造,成为富有审美情趣与价值的审美景观和精神物质的结合体。三是渗透性。校园文化作业一种审美情感文化,具有情感的弥散性,渗透到整个校园的各个方面,克服校园其它文化活动在育人方面的片面性、局限性,比如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审美因素的渗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从而改变了那种单一的灌输接受的关系,促进了教与学关系的适度平衡。
正因为校园文化的这些显著特点,决定它在审美育人方面的独到功能:
第一,校园文化具有审美凝聚功能。
校园文化通过规范、培育、塑造、发展个体,树立起一种学校群体共同追求的价值观与精神风貌,从而形成一种无形的凝聚力,把师生员工紧紧维系在这样一种共同的文化精神上。也正是这种共同的校园文化氛围的长期熏陶、感染、培养了青少年新的学校群体意识、新的文化认同意识、新的归属意识。随着这种新的群体观念的形成,学生开始从某些方面淡化家庭观念。青少年学会用这种群体的利益,群体的行为准则约束、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便会形成具有群体特色的精神风貌。形成师生员工的内在凝聚力,为完成学校教育宗旨共同努力,从而树立起学校群体的良好形象。
第二,校园文化具有审美直辖市功能。
校园文化促进其人格的协调、平衡发展。生活在优美、和谐的校园里,会使青少年体验到人生的乐趣与生命的完美,保持健康心态。校园里的各种高雅的审美文化活动会使青少年获得自我表现与心理宣泄的良好机会,使他们能减轻压力、放松、淡化、摆脱心理困境,从而促使青少年的潜能、创造性、个性得到充分施展。校园文化和谐的精神文化氛围,可以减少、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摩擦,直辖市校园内的人际关系。校园的艺术活动、审美活动的师生提供彼此情感交流的机会,每一次的合唱、舞蹈、书法、电影活动都会使师生们获得一次情感的共鸣,获得一次真诚而又无言的集体对话。正是这种艺术的交流,使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彼此理解、信任、直辖市了校园的人际关系,此外,优美整洁的校园自然环境,也直辖市了人与自然的关系,鸟语花香、宁静美丽的校园环境,会使师生们身心愉悦,同时党政军民学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环境意识。
第三,校园文化可以使情感陶冶、释放和升华。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无培先生认为美育能“陶养吾人之感情”,具有审美性的校园文化通过优美的校园环境、井井有序的校园布局,给学生形成美的享受,陶冶学生珍惜青春、热爱生活的情怀。美好的校园环境不仅能影响陶冶性情,还能使青少年情感获得某种释放与宣泄。通过校园的各种课外活动,如体育竞赛、文艺表演、学生的才能得到施展,能量得到释放,被压抑的某些情感获得宣泄,在这种宣泄中情感得以升华。美是以善为前提的,美感中往往蕴含着道德感、审美感受与道德具有内在价值取向的一致性,两者之间通过相互渗透而互相补充,美感可以增加道德感、道德感亦可以增强美感。
校园文化在本质上是一种具有鲜明审美特征的精神文化,抓好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利用与发掘校园文化的审美育人功能是学校美育的一项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