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警惕学校管理中的彼得原理陷阱

时间:2014/9/17
管理学家彼得研究千百个有关组织中不能胜任职务的失败实例后,分析归纳出著名的“彼得原理”。即:“在一个等级制度中,每个职工趋向于上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地位”。具体意思是:每一个职工由于在原有职位上工作成绩表现好(胜任),就得被提升到更高一级职位。其后,如果继续胜任则将进一步被提升,直到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职位。由此的推导是:每一个职位最终都将被一个不能胜任其工作的职工所占据,层级组织的工作任务多半是由尚未达到不能胜任阶层的员工完成的。 

彼得原理无意中道破了所有阶层制度之谜。凡一切层级制度社会,都受彼得原理控制,学校也不例外。一些优秀的教师,由于教学非常有特色,成果显著,深受校长赏识,于是,被提拔为副教导主任或教导主任甚至是副校长。可是上任之后发现,学校中的琐碎的事务让其忙得焦头烂额,再也无暇顾及教学上的事。最终是“荒疏”了业务,又“忙坏”了职务。

学校中不同“角色”对人的素质构成的要求也不同,能做好教师未必能做好领导。教师面对的学生,一般地讲,只要有较为坚实的学科知识和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谙熟学生心理,有爱心,又善于表达,就能在课堂内外自由驾驭。但作为学校管理者不同,学校管理者除了教师所必备的知识技能以外,还需要懂得管理学、管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专业的知识,必须有统揽全局的魄力、“海纳百川”的气度,还要有较强的经营意识和社交处世能力,而这些并不都是好教师都具备的。

同样的,能做好教导主任未必就能做好副校长、校长。因为在新的高一级岗位,被晋升者往往使用的是他们在低层岗位上时使用的管理经验和办法,显然,这种管理经验和办法在一定层次上的岗位中有时是不适应的。因此我们常常看到,当学校班子内部进行调整后,一 段时间内整个组织内部的管理水平下降,人员不协调,组织效率不高。

彼得原理陷阱主要是由学校的不恰当的激励机制和人员的晋升机制所产生的。学校要想有效预防彼得原理这一通用陷阱,就必须改革学校的人员晋升机制和激励机制。为此,校长应注意如下几点:

一、以“法”治校,以“师”为本。

学校中的官本位体制作为一种学校文化,一直为人们所推崇。如管理中,学生“干部”的“终身制”模式就是学校领导干部终身制的“折射”。像校长、教师给学生讲话时普遍使用的“官腔”语体以及对一般家长的傲慢或者冷漠态度,像学校管理中等级森严的一级压一级的管理体系及不同的福利待遇,这都是官本位体制下的官僚主义思想的一种表现。究其原因,是学校中民主法制意识薄弱,创新精神的缺乏。长此以往,就会把教师的潜能引导到对官本位的追求上,“重教”也就成了一句空话。教师地位不高,学校也难成为一流学校。

因此,校长要真正破除“官本位”思想和一元化,贯彻以“师”为本的理念,引导教师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安心从教。让优秀教师把热情倾注于教学,成绩创造于岗位,在物质、精神等利益分配上要向一线教师倾斜,使优秀教师保持平衡的心理态势,进而激发其从教的积极性。要落实“领导就是服务”的观念,强化学校管理者的服务意识和奉献意识,在利益分配上不要和优秀教师攀比。要实施以“法”治校的策略,建立和健全学校内部管理制度,确保依法行政,依法治校,促进管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按岗设人,用人唯能。

校长要对学校不同级别的各个岗位进行工作岗位研究,明确各个岗位的责任,细化各个岗位对具体的诸如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学历等不同能力的要求,编制“学校管理人员岗位职责说明书”,按岗设人,建立“能上能下、双向选择、年度考核、一年一聘(或三年一聘)”的用人机制。在人员晋升时,可以参照晋升者的实际情况与所晋升的岗位需要的标准来予以取舍,能者上,庸者下。通过这一方式,基本上保证各级管理和技术岗位的人员都基本符合本岗位的要求,从而做到有效避免彼得原理陷阱。

在用人问题上,校长要突破“教而优则仕”的观念。教优不必让其“仕”,教不优未必不让其“仕”。因为“教学”和“管理”毕竟不是一码事,短于“教”却完全可能长于“管”。要防止用人时的“一丑遮百俊”和“一俊遮百丑”的现象的发生,要按岗设人,按岗选人,按岗“赛”人。

三、岗位培训,爱岗敬业。

现代社会,技术、管理发展日新月异,新的技术、管理知识每天都在不断出现,即使昨天是个合格的管理者,如果不加强学习,今天就有可能落伍。

因此,作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就必须不懈的学习,吸取新的知识。作为校长,应不断引导学校中各层各类人员加强学习:①校内定时定员组织学习学校管理的有关理论和经验。②定期输送管理者参加脱产或函授学习。③请专家教授来校作讲座。④请企业家来校介绍管理经验,从企业管理中吸取营养。⑤组织学校管理人员赴各校参观学习,进行岗位经验交流,取长补短等。总之,要建立一整套的学校管理人员岗位培训机制,来加强各类人员的岗位知识,使他们能够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以期能够持续地胜任自己的本职岗位要求,有效避免彼得原理陷阱。

要加强学校管理人员爱岗敬业教育。告诫他们不要得鱼忘筌、登峰弃杖,要为学校管理排课,并把教学表现作为其岗位考核的一个重要的参数。唯有如此,才能使管理者通晓教育教学规律,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师”。

四、创造条件 着力培养

校长要转变教育思想,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要正确处理好培养和使用的关系,为教师及班子成员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加强思想品德教育,使他们具备崇高的道德思想情操。2、积极支持他们参加高学历层次进修。3、大胆启用新人,创造成材条件,为他们的成长搭建施展才华的舞台。4、压担子,力促年轻干部岗位成材。5、提高他们实施素质教育的教学、科研及管理能力,培养他们的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

青年干部的成长,离不开实践的锻炼,要充分地相信他们,放手让他们去干。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他们便会不断地成熟起来,形成各自的管理风格和管理特色。学校也会因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而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