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中学在湖北省很有些名气,这名气不仅表现在升学率上,还表现在管理水平和办学特色上。像这样的已经成名的老牌重点中学还要不要再提升名气,怎样提升,靠什么提升?日前,记者就这些问题和荆州中学校长张妙斌进行了长谈。
用心经营一所学校
按理说,老牌重点中学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办学风格和特色,办学所需的经费不愁,师资不愁,在这样的中学当校长应该很轻松。
张妙斌说,如果依照这样的思路,按部就班地当校长,一点也不难,因为钱由政府拨付,上课由教务处安排,老师很自觉,到点就去上课。说句玩笑话,随便派一个人到这样的学校当校长,学校仍然会照常运转。
通常情况下,中小学的校长是由政府任命的。张妙斌认为,政府委任的校长有两种当法:
一种是按部就班地管理学校,怎么管理,管什么?就两件事:一是学校不出事,二是把办学成绩(升学率)搞上去。这两件事做好了,你的管理使命就完成了,同时,你这个校长就可以体面地退休了。管理一所学校可以很轻松、很舒适,可以坐享其成,可以被动地完成任务。你这一任校长是当舒适了,可是你给后任留下的可能是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到时别人可能就不舒服了。
一种是经营学校。经营学校就不一样了,你得去谋划学校的发展,考虑怎样把学校办得更优和更红火。你得主动、积极地去寻求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去整合学校有形和无形的资源,并且让这些资源升值,让学校升值。
这大概是管理和经营学校的区别,一个是守成,一个是开拓。
精心打造骨干团队
这些年,记者听到的大多是内地很多优秀老师纷纷流向沿海发达地区。但是,在荆州中学,记者却听说当年流向广东的教师又回来了。
对此,张妙斌解释说,看一个校长有没有水平和能力,就看他能不能留住人才。沿海一些地区的工资高、环境好,这是诱惑,但我们内地的校长为什么不能给老师营造一个有成就感的环境,营造一个让他留恋的地方?
张妙斌认为,教师也是人,也需要较高的收入,但更需要尊重,需要事业,需要成就一番事业。学校校长要在这方面多下功夫,争取政策支持,提高老师待遇,使绩效挂钩,多劳多得、优劳多得,这样就稳住了队伍,稳住了人心。
“一所名校不仅要有几个出色的名师,还要有一支优秀的团队”。张妙斌说,“教学质量的提高显然不能单靠几个特级教师,要靠大家的共同努力。教师的职业是个合作的职业,需要个人、班级、年级以及整个团队的配合。所以,校长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建设骨干团队,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团队。”
学校管理不是管人
学校与学校之间的常规管理大同小异,规章制度也差不多,但学校之间的管理效果却大相径庭。
张妙斌说,过去学校制定的制度很多,每年都出台新的规定,但真正落实了多少,很少有人过问。比如每个人年初都要提交工作计划,年终交工作总结,中间的执行过程有什么偏差,不得而知。很多制度、规定流于形式。工作是靠觉悟。
现在,荆州中学注重了过程管理,通过制度使每个人的工作到位,从校长到教职工,每个人都明白自己的职责是什么,都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不仅如此,校长还在学校教职工中聘请了15名督察员,随时检查和发现学校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经常督察决策执行效果,并督促校长修正决策,减少失误。比如,督察员在检查医务室的药品时,发现一些过期药品在账单上已经销毁,但校医并未销毁。在实验室例行检查时发现化学剧毒药品摆放存在安全隐患,马上写出报告,要求整改。这事要是在过去,只有等消防队检查后才要整改。学校管理中点点滴滴的小问题就这样被一一发现并及时纠正过来。张校长说,如此一来,我这个校长就从繁杂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了,可以坐下来琢磨一些学校发展的大事。
当校长多年,张妙斌对管理也有了新的感悟:学校管理不是管人,而是靠制度和机制促使人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