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课堂表演

时间:2014/9/18

喜欢表演是学生的天性。主体教育论认为:“犯错是孩子的权利,求知是孩子的天性,好表现是孩子的需要、孩子的特点。”让语文课堂形式多样,气氛活跃又能提高教学效率,是每位教师孜孜以求的目标。从课堂实践看,学生的表演欲特别强,他们喜欢表演、渴望表演,他们把表演当作一种游戏,可以带给学生无穷的乐趣。从课堂的表演尝试后,我推行了这种方式方法,在教材中,有较强的故事性和形象性的课文,我让学生艺表演来体会文章的内容与中心。

课文表演作为一种特殊的阅读研究手段,强调的是表演主体的自我感受,目的是提高表演者的阅读质量、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研究如何表演的过程也就是研究和深读感悟课文的过程,是琢磨课文、推敲语言、体会情感并如何“形诸于外”的体验过程。正是课堂表演的这种动态生成过程,才使它具有很高的教学价值,表演不是目的,而是手段,一种深读课文,感受语言文字含义,提高阅读能力和审美能力的手段。我认为这种课堂还具有综合实践性和交互开放性。学生在表演中,不但可以加深理解课文,他们可以把书面语言内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可以把自己的感受通过表演表达出来。在表演过程中,还可以动用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形成学科间的联动整合。在表演中,还可以使师生之间、教学之间产生互动,使课堂出现和谐的、热烈的、平等的学习氛围。

如何让学生表演,并一步步的深入体验作者情感呢?我是这样做的。

一、熟读课文,达到背诵的程度。

在表演课本剧前,首先要反复阅读材料,圈画出重点的词句,如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词,然后在教师的启发引导示范中讨论中把握角色,其次,要让学生深刻把握故事情节的发展,生动的对话、形象的动作及人物细腻的神情变化等内容。如在教学《美丽的小路》一文时,先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反复感知,使其对整个故事情节达到能复述的程度。然后让学生体会每小动物们的心情,读出你的理解。拿着课本,分角色朗读。为表演打好基础。

二、放下课本,进入角色。

情感是表演的生命。在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放下课本,进入角色。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并帮助介绍角色,分析启发人物在语言表达的同时自然而然加上的肢体语言表达。如《美丽的小路》一文的角色表演时,我让学生自主选择角色,并在第一组的试赛中老师参与进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帮助学生查找自己的不足之处。学生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情感、声情并茂、表演细腻,对角色进行了很好的体验,把文章所表达的情绪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子和段落,以及人物的形象,也给沉闷的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和活力。

三、加工课文,超越自己。表演的过程,也是学生进行创造的过程,这不仅包括对角色的创造上,还表现在课文剧本的再创造上。在表演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对剧本进行大胆地创造,使剧本显示出表演者飞扬的灵性来,使学生再次超越自我。如《荷叶圆圆》一文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小蜻蜓展开了透明的翅膀,她说了什么呀?小青蛙唱着欢快的歌,把它的歌词唱出来啊!……让学生思考,并表演出来。从而锻炼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同时,使学生更进一步的理解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

表演可以发展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语言表达和非言语表达能力。表演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的感受,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参与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的表演,“情动于中而形于外”,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刻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形象思维,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完成学生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的三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