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从理论角度。我们应该把教材中所涉及的理论知识弄清楚,认真钻研教材,确定本课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以及理论知识之间的联系是什么?理论知识的基本点有哪些?这种提法是否在现实中已经发生了变化?比如说,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一课时,我们应该首先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它与市场经济有哪些不同?为什么我们现在要采用这种方式?最后就应该清楚,到底什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在这一课中,书上第60页,有这样一段话“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原来我们国家提倡的是“先富论”也就是重视效率,而在“十一五规划”中,我们开始由效率优先转化为公平原则,由原来的“先富论”变成了“共同富裕”。二、从实际的角度。寻找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内容。实际内容可以是正面的,反面的。这样可以便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中结合运用。在介绍经营者的素质一课,可以从海尔张瑞敏的经营管理方式“激活休克鱼”已经成为了美国哈佛商学院的经典管理案例,在给美国的学生进行传授,而小天鹅,这个曾经是中国洗衣机业界的龙头老大,因为管理者将其股票作为好处赠送给当地的领导,影响品牌信誉度,小天鹅没有对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最后导致整个品牌出售。可以直观的给学生建立“企业经营者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应该具有的基本素质。当然,理论联系实际的材料要进行筛选,要注意到质量和数量。质量是指选用材料的科学性。数量是指在众多的材料中,选用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材料,做到少而精,防止堆积了大量的材料,致使冲淡主题。
三、从授课方法的角度。教学方法是教材中的理论与教学实际之间结合的桥梁。需要我们在备课时仔细的考虑,采用怎样的办法把这一节课上好。如讲课中的板书应该怎样设计?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等方法怎样穿插使用?学生何时自学?教师何时讲解?怎样提问学生?都是我们应该在备课中结合学生的实际认真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