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今天怎样当校长

时间:2014/9/19
一、校长要增强领导教育的预见性

■今天教育所面临的形势、环境与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

■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种理念。校长要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眼界要大,做事要实。

校长要增强领导教育的预见性,了解我们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今天教育所面临的形势、坏境与过去已经完全不一样,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要增强领导教育的预见性。

首先,要充分预见到我们教育对象的结构变化

它包括五个方面变化:一是上海市人口与外省市人口之间的结构变化,这是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最近市统计局有一份专业报告。现在本市户籍的中小学生人数为166万,到2011年将减少到 136万,然后逐年增加.到2020年达到182万。但只仅仅统计了户籍人口,事实上中小学学生数不是在减少,而是有增长的趋势。说是减少20万,但外来务工子女有32万,相减后多出12万。这样的结构要求上海的教育必须同时针对上海户籍人口以及全国各地在沪人员的子女,而后者的基础、背景、家庭环境等是完全不一样的。

二是上海已具备一个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雏形。我们的教育.除了面向国内的学生之外,还要面向境外的、国外的学生。三是原来学生是以户籍所在地为依据就读学校,小学、初中都在一个地方。现在对学校的选择性增加,一部分学生会变换就读的学校。四是现在初中入学率基本上是百分之百,高中也有99%,大学已经达到80%.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始混合了。上海已经普及1 2年教育,只要这个小孩可以学习,都要让他进入学校去学习。记得徐匡迪同志到久隆模范中学去说过的一句话“我们的目标,首先是要培养一个合格的公民。”所以现在只提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而淡化重点学校了。市教育工作会议上,我们提出原重点高中的名额要均衡分享,实际上是一个行政性的措施,目的要冲淡一点择校和应试的味道。教育部长周济对上海的这个做法非常赞赏,提出要把原重点高中的名额分到所有的初中,他要求我们分享的名额增加到60%,我们今年只有 10%。五是要接收各种层次、各方面的学生,要提高不同基础的学生的水平,包括有境外、国外的学生。那么我们的教育家、校长的教育水平要提高,我们的教师要会教,要会组织。这就是国际化大都市的教育,我们要具有大教育的观念。

其次,要有教育意识和教育理念的变化

第一要有教育意识的变化。我们原来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大学生、培养专家,现在教育意识变化就体现在素质教育上。我认为素质教育不是一个模式.而是一种理念,但它必须有一个载体,不同的理念采用不同的载体,例如它可以用体育,也可以用文艺。这次市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育分”和“育人”问题,从理论上讲应该是育人,但怎样来实现你的教育理念呢?现在校长高考方面心理压力很重,有考大学和高中的压力。

素质教育面临着四大方面压力:一是家长的压力。家长希望自己小孩考大学、考进好高中,而且机械地认为只要增加学习时间,加大作业量.一定能够进好学校,其实这是不可能的。二是舆论压力。东方文化传统对于学校的评价往往就看它有多少人进重点大学,出了几个院士、几个出类拔萃的科学家。三是国际化的压力。了解国外的人都说外国教育非常轻松.我说这是看到一片叶子就说看到一棵树!中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好?这些年我很自信上海有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有些发达国家小学四年级就分流,定终身,决定将来进大学还是进职业学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什么也不懂.就分流分掉了,这是很残酷的教育。有的国家的教育完全就是精英教育,大批学生的学习放任自流。我们中国的教育是最人性化的教育,尽管资金少,条件差,但所有人基本接受较均衡的教育,而且中等学校、大学出来的毕业生是第一流的。四是与外省市的竞争压力。

校长要有一个非常正确的教育理念,就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整体素质不光是文化素质,而且文化知识获得的载体并不仅是课堂教育。文艺、体育对文化知识的促进效果比上几堂课恐怕还要大,特别是体育,可以培养学生的灵活性、应对性。整体素质包括基本道德素养、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等。中小学形成的思想意识,会影响人的一生。我要讲的德育的第一方面是学校要有基本的、严格的道德品质教育,学生品质养成以后,要改是难上加难.严师才能出高徒。德育的第二方面,我觉得每个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我们提倡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学校所有教职员工,甚至食堂、门房工作人员,都是德育教师,每堂课都是德育课;第三方面,教师、校长是德育工作的关键。教师课堂上的一个站立,一次开口,一个姿态,一个书写,就是活的德育。每个教师一定要有给学生为人师表的印象,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一个教师.如果你的板书潦潦草草一塌糊涂,就是给学生上了一堂很坏的德育课,学生就觉得他做人马虎。我提倡写毛笔字,学书法,因为毛笔字一笔一画,端端正正,一点不做假,这就是教育。

第二是教育理念必须有重大的变化,因为你面对的是各种的学生。比如你的学生是个外来民工子女,难道就能轻视他吗?我们可以查查自己的上辈,许多就是外来打工人员。上海本来就是移民城市,祖祖辈辈是上海人的不是很多。我们的教育理念是素质教育,眼界要大,做事要实。

第三,要增加教育领导的教育预见性

因为当前教育层次的变化,对我们是非常大的挑战。社会层次有这样四个变化:一是就业层次变化。就业不一样,酬金也不一样,消费层次和理念都不一样.甚至包括居住层次,活动场所层次都不一样。许多小孩子上学,有的家长开车送来,有的小孩自己走来,有的小孩被自行车带过来,层次分得非常清楚。二是家庭经济变化。经济条件比较宽松、富裕的家庭,对子女的要求是,你书念得不好,我送你到国外去;家庭比较贫困的,就要求孩于拼命学.家里翻身全靠你了。这样的情况,对家庭、对教育组织者、对校长来说,困难很多。三是社会观念变化。现在越来越重视高学历.高学历会给你很稳定的工作和很高的报酬。高新技术的大量引入,需要高学历的人。这将对许多没有高学历的人产生很大的反响。四是社会层次的变化。在上海居住的有外国护照的人员非常多,这就使得我们教育将要面临更深刻的、更广泛的、更激烈的矛盾。

二、校长要提高教育的拓展能力

■我们要从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展,要向家庭、社会拓展;从校内向校外拓展,向外省市和国外拓展。

■一个教师如果单单照一本书教,只能是一个合格教师,但不能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这个教师能够按照这个教材而吸取其他各方面好的内容来进行教育,那这个教师是一个优秀的教师。

■拓展教育公众工作能力。要让我们教师、校长的公众形象都有树立起来。

教育必须具有一定的规模与储备能力。我们这几年的教育达标工程其实是把一大批差的学校去掉,现在幼儿园、有的小学是人满为患。说明现在教育规模还不够,教育储备还不强,包括我们教师队伍、校长队伍。教育对象是在变化的,一下少了,一下多了,“少啦少啦多啦多”,就是我们教育的主旋律。上海的人口结构的变化大,一下子30万,说不定40万,所以我想大家要有思想准备。我们现在广泛推广小班化教育,希望在新的人口还在下降的过程中。赶快把小班化搞好。小班化可能会有一个回潮,现在小班化在不断扩大,到人口增加了可能要变中班化。

关于体制问题。一方面国家还是要承担教育投资,政府还要办好各类教育,幼儿园不能全部甩掉,要以国家管理为主,绝对不能放,我们的思想要清楚。另一方面教育理念问题。我们推进二期课改,教师要取各地所长:校长必须要有自信,要坚信自己培养出来的学生必定各方面都是很好的。

要有教育方式的拓展能力。在教育社会化程度越来越强的社会背景下.拓展能力有这么几个方面:首先我们要从学科教育、学校教育向终身教育拓展。体育不仅仅是跑得快跑得慢,而要让学生养成终身健身的理念,只有极少数人才能打破世界纪录或成为专业体育运动员。其次要向家庭。社会拓展。我们提倡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社区教育,我们要宣传我们的教育理念,教育工作,让大家都知道。第三是从校内向校外拓展。要有校外活动基地。第四是向外省市和国外拓展。我们最近要设立一个外国留学生的奖学金,原来留学生是拿外国奖学金,而现在我们让外国留学生到中国来,我们给他奖学金.这个理念全部变掉了,这点钱我们还是出得起的。

校长要有拓展教育能力。一是校长管理教育的能力的拓展:二是教师教育能力的拓展,希望广大教师既要用教材又不要局限于教材,特别不要把教辅教材给学生。大量使用教辅教材,就说明我们教师的教育能力还比较弱,你不能归纳、总结、浓缩学生所要学的东西。一个教师如果单单照一本书教,只能是一个合格教师,但不能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如果这个教师能够按照这个教材而吸取其他各方面好的内容来进行教育,那这个教师是一个优秀的教师。华罗庚教授生前讲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书要越读越薄。教师可以“博览群书”,但不能让学生“博买群书”。刚开学,我到上海书城去看,从小学一年级的教辅材料一直到高中都有,我呆住了。小学一年级要啥教辅材料,我实在想不通。教师能从一万道题目里浓缩一百道,让学生们减轻负担,这就是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育能力拓展问题;三是拓展教育的影响力。教育要影响到家长、社会和各阶层,各个学校,好的要辐射出去:四是拓展教育公众工作能力。知识分子喜欢关着门来做事,做好了也不讲,过分谦虚。要让我们教师、校长的公众形象都树立起来。仅仅通过评选优秀教师,这还不够,数量还太少,这方面我们要多想办法去做。

三、校长要增强发展教育的能力

■“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校长无形的榜样比有形的、号召性的更好。

■校长不仅仅管理学校,还有各方面的协调,以及对学校在整个改革中的变化、发展的控制能力。

■    我们办学校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所以对学校的学风、校风方

■    面的教育、建设要有长久之计。

教育关键是发展,发展才能解决各种问题,所有的困难问题只能在发展中解决。

引导和影响教师的能力。关键是校长要倡导,我非常同意“一个好校长就是一个好学校”的说法,再加一句,“一个好校长就能带出一批好教师”。校长无形的榜样比有形的、号召性的更好。要抓好这方面工作得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治理,这是最初等的管理方式。第二阶段是规范,订守则、订规范、订规章。第三阶段是提高素质和管理水平,这是本质性的、高层次的管理.这是教育发展中非常重要的问题。校长是勤奋学习的,那他可以引导教师勤奋学习。校长的人品、能力、举止就是榜样。

整体的协调和控制能力。校长不仅仅管理学校,还有各方面的协调.以及对学校在整个改革中的变化、发展的控制能力。

教育长久发展方面的谋划能力。我们办学校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所以对学校的学风、校风方面的教育、建设要有长久之计。一个新办的学校如果能创立一个新的校风,今后再不断地传下去,几十年以后不断地浓缩,就成为名校的特色。老学校的传统更要继续保留、保持,并发扬光大。我觉得这些很重要。有的学校比较轻视。从形式等各方面都把它改掉了,那就成为无根之木,把根都弄掉了!现在提倡弘扬民族文化精神是非常重要的。去年我们专门拨一笔款子,就是帮助那些有传统的历史老校,希望比较好地保留下来。这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更大的是一个软件,我们校长要作长久考虑。

四、校长要努力成为教育家

■有了校长高地就有了教师高地,就有我们的教育高地。我们培训的目的除了要统一思想,统一理念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想推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长。同时我们希望也要出一批赫赫有名的教育局长。

这样的培训已经有三年了,可以作为一个阶段。希望能推出一批上海的教育家。推出“一批”,不是“一个”在我们国内、国际上有影响的教育家。希望在座的同志们中要有一大批成为这样的人,因为你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都学习了很多东西,而且在各方面都显示了很强的能力和显著的成绩。周慕尧副市长曾跟我们讲过一件事,我体会很深。他说,上海有国内、国际最好的菜肴.但是没有推出一大批最高级的厨师。国外好多人做了没几个菜跑过来就变成特级厨师、一级厨师、金牌厨师了。他又说上海的基础教育,在全国和世界上都是没话说的,但我们还缺少一批年轻的、好的教育家。现在我们要通过各种措施推出来,除了宣传、培养之外我想提出两个敢于“冲前”:一个是要勇于承担国内、国际各类型的教育学术会议、教育活动,而且要发表你的真知灼见,把握好机会。我们现在许多老的教育家,比如吕型伟、顾泠沅等他们经常在这些方面出来,而我们年轻的出来比较少,这不行。另一个要积极参与所有的国际、国内关于教育学术方面团体活动,成为其中的中坚力量。从市教委角度来说,会积极支持的。这两年我们开始增加“软”的方面的经费预算,前年一千万。后来市领导批评我们,“太少!两千万。”我想明年争取更多,就把这些钱花在软件上面。我希望借此送一大批校长到国外、国内去,如果经费有困难我们会坚决积极支持。让我们的校长们能够在国内、国际上有影响力,有知名度,要让国外、国内的许多机构不时地来邀请我们的校长,去传授经验,形成我们的校长高地,有了校长高地就有了教师高地,就有我们的教育高地。我们培训的目的除了要统一思想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要想推出一大批在国内外有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校长。同时我们希望也要出一批赫赫有名的教育局长。希望老同志能带他们。二医大王振义院长是个院士,他的门生叫陈竺,现在是中科院副院长。王院长把陈竺推了上去,形成了很强的学术梯队。老同志最大的功劳就是把年轻人推上去。”我感谢上海的许多老同志,但有个小小的要求,比如唐盛昌校长,你起码要带一两个校长出来,也是全国有名的:顾院长也要带一两个,让他们在国际上讲话。上海要有一批这样的人,上海才有水平。下阶段的校长培训就是希望在座的同志们都能成为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界著名的人士,你们的比例越高,上海的教育水平就越高。这次我们花了这么多时间,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关键是大家一起参与,大家一起用心。我们教育界能举办这么大规模的培训,说明我们教育系统的局长、校长们境界高、水平高、要求高。这不是给自己说好话,而是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