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认真总结了“三为”的办学传统:一是坚持以“树人”为目标,始终把人的培育放在首位,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二是坚持以“教学”为中心,推动各项工作,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三是以“严、实”为基点,贯彻“三全”、“三严”的治校方针,培育以“严谨、扎实”为主要特征的,以良好校风、教风、学风为主要体现的学校文化。
同时,从时代的特点出发,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学理念,并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三个统一”:在培养目标上,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在教育内容上,坚持“规范教育”与“创新教育”的统一;在教育方式上坚持“管理教育”与“自主教育”的统一。我们将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在学生发展至关重要的三个增长点即学生个性特长、创造能力、自主精神的培养上,并以“自主精神”的培养为核心,以构建“自主发展”的学校教育框架为主题,进行了积极的实验与探索。
这一实验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锻炼、自主探究”的意识、态度和能力,最终使学生成为“发展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近期目标在于帮助学生形成在德智体美劳诸育中全面提高素质并积极发展个性特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他们“自主、自立、自强、自信”的精神和“自律、自学、自治、自理”的能力。我们以教科研为先导,确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策略和实践研究》为实验总课题,统领相应子课题和学科课题,主要从“促进学生自我教育”、”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促进教师自主发展”这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实验。经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初步达到了目的,建立了学校“自主发展”教育的基本框架。
听说你们松江二中的办学特色中,具有“责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型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整合”、“自培阶梯工程”等“亮点”。"责任教育”,对健全学生人格很有实效,是否能全面介绍一下“责任教育”的构想与做法。
●我校从1997年就开始进行责任教育,我们把它作为“三义”教育落实点,“三观”教育切入点,也作为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激发点。通过近几年的深入探索和实践,目标进一步明确,内容进一步充实,途径进一步拓宽,效果也日益明显,有力地促进了我校以现代德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的,目标明确、内容充实、课程保证、队伍有力、网络齐全、基地落实的学校德育工作基本框架的形成,并较好实现了德育系统五个方面的整合与互动,提高了德育的实效性。
(1)责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思想、政治、道德三个方面增强自我责任、激发主体意识,落实自主行为,通过“明确责任—强化责任—实践责任”三个环节,达到“知一情一行”三者有机统一,在相互作用,环环推进中,增强学生的责任感,从而使责任要求内化为情感,外化为自觉行动,最终形成学生全面的高度的责任心。
(2)责任教育的内容是孝敬父母、善待他人、关心集体、有益社会、热爱祖国、胸怀世界,六个层面由此及彼,层层递进。
(3)责任教育实施的策略:一是有所侧重与全面推进相结合。一方面,我们根据不同年级,侧重不同内容,提出了不同要求,采用了不同方式。在高一年级,我们把“为家庭、为他人、为集体尽义务是我的责任”作为重点教育专题;高二年级,我们把“为社区为家乡出力是我的责任”作为重点教育专题;高三年级,我们把“为国家、为人民作贡献是我终身的责任”作为重点教育专题。另一方面,我们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今天怎样做二中人”的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讨论,对照目标,实施个人“自我发展三年规划”。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把责任意识自觉落实于行动,形成责任习惯。我们向同学们提出了“抓早、抓小、抓经常”的责任要求,学生会、团委、各个班级也辅之以各方面的检查评比,促进了同学们自觉实践责任的积极性。二是分层教育,分类提高。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采用不同的方式。对一般学生群体,重点从基本规范抓起,以责任感带动规范的落实,使他们记得责任,遵守规范;对优秀学生群体,积极引导培养,使他们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学校业余党校在这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目前,我校有学生 600多人参加了校党课学习,有 119人写了入党申请书。四年内共发展30多名优秀学生入党。三是榜样引路,荣誉激励。我们宣传杰出校友的事迹,请知名校友来校作报告,请老校友与学生一起座谈“人生、价值、责任”。在迎接百年校庆的活动中,我们组织开展寻访百名校友的活动,把校友的成就整理成文,在进一步体验、感悟中激发加快成长的责任意识。与此同时,我们积极宣传在校同学“尽责”的先进事迹,我们大力宣传、表彰了原高三(5)班方磊、张磊、苏明三位同学不顾个人安危,勇斗歹徒,救助弱者的事迹;宣传了原高三(4)班已被清华大学录取,又被发展入党的蔡麟林、张尧立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事迹。校园中,由各个班级轮流布置的“班级风采”宣传栏,更是推出了每个班级的“学生之星”。我们还在原有文明班级、文明学生、文明寝室的基础上增加了“星级寝室”、“星级室长”等的评选,引导同学们由“达标”向“争星”的更高层面发展。
(4)责任教育的途径:一是融入专题教育。广播站开设“责任” 专题节目,学生电视台举办“责任大家谈”,每个班级每学期安排一次”责任”主题班会。在“二中精神大讨论”中,”松江二中学生应有怎样的形象”的讨论,更把责任与当前全面提高素质的目标与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二是渗入学科教育。通过科学家、名人名家事迹宣传和最新科技成果介绍等,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成才责任。三是在各项活动中推进。如学生会组织开展的“寝室是我家,我爱我家”的活动、“净化、绿化、美化、优化”校园活动,”松江二中形象大使”活动以及“爱国荣校歌咏会”、“学雷锋,为民服务活动”、“我心中的校园——道路、建筑物征名活动”、纪念一二九歌咏会、新世纪杯征文与演讲赛等,也都进一步强化了责任感。四是在校内外实践中深化。校内主要是让学生参与学校管理。我们完善了学生自理会及值周班的制度。还聘请学生干部担任”校长助理”、“主任助理”,开设“校长信箱”,安排“校长接待日”等,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这些做法,使学生进一步获得了学校主人的体验,也形成了“管人先管己”的共识,促进了他们自觉落实学校责任教育的要求。校外主要是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参观、考察、采访、公益劳动、为民服务、文明宣传,使同学们在“了解社会、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宽了视野,增强和深化了社会责任感。五是以隐性教育促进内化。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潜移默化的熏陶每每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为此,学校注意发挥“无声”的教育作用,如:侯绍袭烈士像——“缅怀先烈,继承遗志”教育;云间第一楼——中华文明史教育;江泽民题词——“合格人才”教育;“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为民服务爱心教育。这些也都是我们进行责任教育的隐性凭借。
新的课程结构由基础型、拓展型、研究型三类课程构成,分块教学,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你校拓展型课很有特色,受到市教研室领导的表扬,请讲讲你们是如何积极开发的。
●我校的拓展型课程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从学校培养目标出发设置的、体现我校学生共同基础学力要求的、限定选修的科目,如:交际英语(口语)、计算机拓展、心理健康辅导、劳动课等。
另一类拓展型课程是由学生根据自我发展方向,自主选修的。我校积极开发这类拓展型科目,努力满足学生需要的多样性,给学生的自主发展提供多元选择。 近四年来,我们向学生提供了60多门选修科目,供学生自主学习。主要涉及学科学习类、科技发明探索类、生活技能类、体育技能类、人文艺术类等。
有些科目,选习人数虽然很少,但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宗旨,我们坚持开设。此外,我们还开设了微型课程——专题讲座课。利用社会教育资源,邀请专家学者来校演讲、报告,四年来共安排了90多讲,内容涵盖政治、经济、科技、文学、艺术、环保、市镇建设、社会生活等。“神舟五号”发射成功后,“神舟五号”总设计师助理罗斌和发动机主任设计师曾红玲也曾来我校作探索宇宙的科普讲座。
我们还在课外开设了“雅思”课程和“法语”课程,由外籍教师任教,同学们自愿参加。在强化英语的同时,将外语学习拓展到第二语种。我们对开设的拓展型科目不断进行筛选,将受到学生欢迎的科目保留下来,艾根据学生的需要,不断开发新的科目。努力提升了一批优质的有特色的科目。如:计算机拓展课、心理健康辅导课、雅思课等。此外,主题英语等20门科目也形成了各自的讲义。各科目都做到了有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案、考勤与考核评价。
松江二中还有一个办学特色亮点,是研究型课程走出了学生社团活动整合的新路。请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校的做法。●研究型课程是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主要载体,也是转变学习方式的重要抓手,我们加强指导,逐步推进,全面落实。高一、高二每周2课时,单独安排,高三年级则放在“加一”选科的教学时间内。按照规划中提出的分年级目标,有序实施。四年来,我校学生共完成课题研究921个,我们注意把问题意识、研究意识、自主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贯彻于研究的全过程。
在全面推进研究型课程的实践中,我们积极探索,大胆实验,走出了研究型课程与学生社团活动整合的新路。整合的要旨:既要保持社团活动的特色——学生的自主活动,又为社团活动的发展找到一个新的增长点——从一般的活动提升到研究性活动;既坚持研究型课程的价值取向——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又要落实实现这一价值取向的载体——学生的自主活动。整合的关键:注重实效——“由力所能及的自主活动中引出力所能及的研究”。整合的原则:倡导“五小(小实验、小制作、小设计、小创作、小专题)”,避免“大而高”和“低水平重复”。
在实践中学生们创造了多元的活动研究模式。如EC分社的“课题研究模式”、化学分社的“资源与环保”主题研究,物理分社的“实验研究”,邓读会的“互动合作模式”,摄影分社的“边学习、边实践”模式等,活动后各分社与个人还进行自我评价,写出活动体会。社团活动与研究型课程的整合,提升了社团活动,也拓展了研究型课程实施的渠道,缓解了学校课程安排的矛盾,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在自主活动中的自主探究。应该说,这是一条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路。松江二中这所百年老校,历史上名师辈出如施蛰存、丰子恺、邹静山、朱雯、王季思、乔友超、金杏兴等。要让学校持续发展,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关键。你校是如何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
●我们认识到:教书者必先强己。学生的自主发展是要靠教师引导和指导的,学生的发展也必将促进教师的发展,这是一个互动相长的过程,因此我们以实施“自培阶梯工程”为抓手,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促进教师的自主发展,以造成学生与教师两个“自主发展”的“双轨互动”“相促相长”,并以教师的自主发展引领学生的自主发展。基本框架如下:一个重点:把培养的重点放在中青年教师这一层面;两种模式: (1)导师带教,专家指导;(2)理论学习,实践研究;三级网络:指导教师、教研组、学校三级培养指导网络系统;四项内容:师德修养、教育能力、教学能力、科研能力;五层阶梯:合格教师、校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名师专家;六种方式:师徒结对、专题学习、实践反思、案例分析、课题研究、观摩考察。其主要特点是以校为本,探索队伍建设系列化,实现教、研、训一体化;以教师个人为本,着眼于激励教师的自我追求、自我提高、自我超越;在面向整体的同时加快中青年教师的成长成名;注重自培过程,注重在原有基础上切实提高。主要措施是加强以师德为核心的思想建设,促进了教师向“德高身正”的方向发展,以学习促进师德的落实,以学习促进理念的转变;加强以粗化发展为中心的业务建设,促进了教师向“研究型”、“专家型”方向发展,学校认真落实职培师训工作,提出“增强内功”的要求,开展“争当学习型教师,争创学习型组室”活动,开展“基于课例”的校本教学研究活动;加强以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为主要对象的重点培养,促进他们追求卓越、加快发展,学校加大培养青年教师的力度,加快骨干教师的培养工作,借用校外专家带培,探索“以名师培养名师”的途径。
现在,我校实施“自培阶梯工程”已见成效,整个教师队伍的素质有了进一步提高,“三心”精神得到较好落实,教学内功有所增强。从任职施责情况来看,绝大多数教师是好的,比较好的,在学生、家长中,在社会上有着良好的声誉。自1999年以来,有3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教育工作者、优秀园丁奖获得者、1位教师被评为上海市优秀共产党员,有 l位被评为上海市优秀书记,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有27人次被评为市级条线先进个人,有39人次在市的各类评比、竞赛中获奖;有28人次被评为区的先进个人,56人次被评为区的条线先进个人,有88人次在区的各类评比、竞赛中获奖。有30多位教师荣获“茸城名师”、“区级导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首席教师”、“师德标兵”、“拔尖人才”等称号,组成了学校骨干教师梯队。青年教师也迅速成长,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生力军,为学校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我结束采访,走过巍峨的“云间第一楼”(校门)时,回望校园,见到了该校取得市文明单位、德育、卫生、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科技特色示范学校、市花园单位、市中学心理健康教育先进集体等铜牌在夕阳的照耀下,金光闪闪,使我感到松江二中这棵老树枝繁叶茂,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