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与学生谈自信

时间:2014/10/6

曾读过这样一篇短文:主人公是个5岁的小女孩,家住贫困的山区。那里山高路远,交通落后,没有学校,后建成了一所希望小学。在学校落成那天,记者前往采访,碰到了向教室外窥望的她,她对记者随身携带的相机很感兴趣,当记者要告诉她是什么东西时,她非常自信地说:“不用告诉我,我读了书自然会知道。”面对学识渊博、满腹经纶的记者,还挑战说:“你也有不知道的东西。我爸爸叫什么?你不知道,可我知道;我妈妈叫什么?你不知道,可我知道。”这一连珠炮式的问话震慑了见惯大场面的记者,也使在场的每一个人都为她的自信所折服。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有一位名人说过,一个人的失败,其实质是自信的丧失。随着21世纪的到来,充满挑战的剧烈竞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自信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自信与自卑两者的累加效应。愈是自信,愈会成功,愈成功则愈自信。反之,愈是缺乏自信则会导致更深的自卑。我们现在所倡导的素质教育,要求培养的是适应21世纪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人才素质一个相当重要的内容就是健全的人格。因此,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是一个应该引起重视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自信扎根孩子的心灵呢?

一.为孩子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

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活动是学生生命得以表现的基本形式,活动过程是学生的内在潜能双向对象化的过程。因为人有联合他人的倾向,在和他人的交往状态中,有一种比个人更丰富的感觉,感到更能发展自己的自然禀赋。因此,培养学生自信心的最有效手段就是组织学生参加喜闻乐见的活动,如演讲、辩论、表演等,扩大学生交往的范围,为学生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引导学生超越自我。

二、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失败是成功之母,这句话是很有哲理的。但对于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却并不适用。处于儿童、少年或者青春期的学生并不备用未业规划现在的能力,在他们看来,任何失败都是永久性的、灾难性的,因此,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欢乐。

如何让学生获得成功?在讨论这一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弄清成功的基本特征。一般而言,成功是指个人或团体在具体活动中,达到预期的目标,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其为之一努力,切合实际能够达到的目标。这其实也正体现出了教育学循序渐进的原则。在制定活动目标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一下子提出很高的要求,令学生“望而生畏”,而应从较低要求开始,说学生“跳一跳”就可摘到果子,品尝成功的“滋味”,然后再加大力度,让学生“拾级而上”。在活动告一段落或结束时,给予适当的评价。当然,评价的方式并不只限于表扬,可以使学生能够明确感知的各种形式。学生一旦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便会树立起“我能行”的自信心,从而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与分心,集中精力面对任何压力和挑战。

三.使学生养成乐观的态度

自信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学生人格的特质。遇事乐观开朗的学生大都较为自信,相反,遇事悲观的学生则大都自卑。

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评价是一个人从外部评价向内部评价逐步内化的过程,尽管来自于同伴或他人的外部评价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作用,但令人难以捉摸的学生自我评价更不可忽视,自我评价往往内化为学生乐观或悲观的人格特质。

乐观的自我评价,表现在看到自己不足的同时,看到的更是自己的长处,相信自己,不自暴自弃,不怨天尤人,能主动调整情绪,保持平衡的心态。

四.给学生消除自卑心理的方法

与自信相对的自卑,来源于对周围事物的躲避心理,对他人的紧张心理,对自身的否定心理。作为一名班主任,应引导学生剖析自己的心理,学会调节情绪,增强认识自我,了解自我的能力。把失败看作是再学习的机会,充分认识一件事取得成功的过程不止一个环节,但是失败,极有可能是一个环节出错,没有必要指责整个过程。教育学生从多个环节中寻找差错并再学习尝试,这样就可能获得成功。也不要一味鼓励学生争第一,不要把一时的失利看成是永恒的失败。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条著名的教育原则:让每一个儿童都能抬起头来做人。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家说得好:成功,是靠成功推动的。让自信扎根学生的心灵,唯其如此,我们所培养的一代新人才能把握属于他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