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参与《有效学校研究与实践》课题的研究,我对新时期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入地理解和体会,尤其是在我校这样的汉藏合校教育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如何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开展有效地教学,成为值得我校全体教师思索的问题。
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教师来说,我真切感受到了此次课题研究对我的教育理论认识及专业成长的重大影响。2006年9月我走上了梦寐以求的教师岗位,当时踌躇满志,想要把自己的一腔热情播撒在教室的三尺讲台上,但一段时间的工作使我受到了“重挫”,原以为凭借我多年所学和我对教育事业的钟情,我一定能驾驭课堂,顺利走到学生中去,可是当我真正站在讲台上才发现自己所拥有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需要之间仍存在很大的距离,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学如同未经皴染的山水画,单调而乏味。那时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提高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必须多学习、多实践,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幸运的是,不久学校就接受了《有效学校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的子课题“汉藏合校特色化发展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任务,我也有幸参与到此次课题研究中去,在研究过程中我对自己的专业成长有了更多的感悟。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职能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研究学校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面。学校发展注重多样化、特色化,在新课程理论的指导下,不同学校应根据自身实际探索适合本校发展的教育模式,开展有效教学,教育形式的创新有了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实现“有效学校”的前提是每一个教师都应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开拓创新,不断探索,实现个人的专业化成长。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是“人本理念”体现,更是在适应新课程改革要求的基础上,深入贯彻终身学习理念理论的体现。教师专业化成长,不应仅是知识学习,还有倾听、阅读、反思和询问他人等行为学习。它包括自我发展的规划、教学工作的改进、教育理论及实践的学习、教学过程的反思总结、教师之间的互助协作等多方面内容。
我认为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意义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具有“实践性”“发展性”,同时它也应具有“合作探究性”。
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就是要培养一个大写的“人”,一个人格健全的人,一个灵与肉协调,情与理均衡,言与行统一的人。提倡以人为本,呼唤人性回归,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自由与民主精神。以人为本的教育,要创造宽松、民主、和谐、自由的育人环境,要尊重人、理解人,弘扬人文主义精神,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成为新型的高素质的人才。因此,现代教育对学校教育发展及教师的个体实践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实践是学校发展及教师成长的基础和生命。我们说的实践性是指,学校必须在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组织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师也应该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创新教学思路,改进教学方法,以求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学效果。学校的办学思路和教育理念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形成的,而教师专业知识与能力结构体系的不断充实和进一步完善也是在教学实践中逐步实现的。学校特色是在特定环境中形成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在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这个现实土壤中成长的,对课堂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在教学情景中,由于个人化的教育观念和自身的实践经验,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有其独特性。教师专业发展带有的这种“个性”特点,它是把教育问题的学术研究回置于鲜活的现实之中,使理论研究返回思想的故里。
其次,学校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学校在办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地开拓创新,总结反思,逐渐形成符合学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并且这些富有特色的理念思路也在不断的深化拓展,完善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与发展,无论是其职前培养时期,还是在职培训时期,都应当在教育实践中进行,与学校日常生活联系在一起,与身边的教学和生动活泼的学生的变化联系在一起。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目的。
此外,教育研究必须是一个合作探究的过程,学校是一个整体,学校的发展需要每一位教师树立上下一盘棋的思想,通力合作,共同探究适合学校发展的新路子,在合作的基础上促进自身专业成长,从而推动学校的有效发展。
第二,教育教学工作应具有创造性,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我校是一所汉藏合校的特色学校,学校特殊的性质决定了在教育教学的管理和实践中,必须要有不同于一般学校的特点,它要求在教育教学计划、过程和总结评价全过程中不搞一刀切,抓住重点,分清层次,形成自己的特色。我校在办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思路,以养成教育为抓手,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以习惯促学习,以学习养习惯,形成了一套具有特色的教学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