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校长我们都很清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但是在现实的教育之中我们是否真正理解和在日常管理和教学中贯彻和落实呢?听了各位专家,特别是刘宝剑老师的课,让我对自己的管理进行了重新的思考,让我对校长的作用进行了重新的认识和定位。
虽然校长基本都是在社会建构的过程中以个人的阅历为注脚,构建出独具特色的教育理想和教学理念,并把学校中的教学这一核心作为其工作的重点;在自身的反思中形成了独特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每一位校长所选择和推崇的校园文化和办学理念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同时,无不深深打上了个人成长的烙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往往和学校领导者的个人特质息息相关。但是真正的教育是有其内在的规律,是有共性追寻的,我们的理念、管理观是不能与其背离的,管理不能是为了好看,为了迎合媒体和家长,更不是为了搞噱头,我们是为了国家的未来和发展培养人才。因此校长必须要有正确的管理理念。校长怎样的管理理念才是正确的呢?在听了刘老师的课后,让我有了如下的思考。
一、校长要有正确的教育观教育是人类基于“未来一定更美好”的预期,抱着“希望后人更幸福”的愿望,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引导、培养、塑造的活动。教育需要在理想与现实、未来与当下、个体与群体、成人与儿童、适应与引领、传承与创新之间作出选择和平衡,所以,“变革”是教育发展的常态,我们应当积极而理性地看待教育改革。一方面,教育必须面向未来,“为尚不存在的社会培养人”,这就要求我们充满激情、富有理想;另一方面,教育又必须面对现实,基于真切问题、具体情况和客观条件,这就要求我们保持理性、讲求实效。教育的这种两难处境,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信念和智慧的严峻考验!作为一名中学校长,我认为要跳出本位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要站在为培养10年或20年后适合于国情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以教育家的眼光审视自己的办学理念,沿着正确的办学方向,实现科学发展的教育信念、高远的教育境界和高超的教育智慧,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特色,逐步成为教育改革的引领人。教育不能迎合,要的是引领。
二、校长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质量观教(jiào)学是“教师的教(jiāo)”和“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教与学相互作用、相互促进。教是为了学,也只是为了学,离开了学,教便毫无意义。因此,教应当基于学、引发学、促进学,而且最好是在“我要学 ”的时候教。当前我们的教,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学生的分数,有杀鸡取卵之嫌,这样教育的原因就是学校迎合家长的需求,造成的后果是学生被动学习,对学习毫无兴趣,从学校毕业后就根本不再去看书学习,对一个民族来说这是相当危险的。所以作为现在的校长必须要有正确的教学观,要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终身学习能力上去琢磨。
校长必须清楚教学要成功必须把握好教学的基点、时机、强度、流程、节奏,让教师和学生的情感、知识、思维产生互动和共振,这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我们的任务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品德、责任)、学会认知(知识、技能)、学会做事(方法、生活)、学会共处(沟通、合作)、学会发展(适应、创造)。我们的质量考核体系应该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不能只看或者只注重学科的分数。这一点是需要校长站在一定的高度和需具备一定的魄力的,但是只要我们去做了,必定会取得一定的突破。关键是我们大家都要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