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新教师,工作伊始,年长者即告诫我:多听听老教师的课。一年以后,我感受极深。
一、听课是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捷径。
确实,对于一位刚刚走上讲台的新教师而言,老教师丰富的教学经验具有极其宝贵的借鉴价值。他们的耳提面命可以使我片刻之间领悟到许多本该需要我自己一个人摸索数日甚至数年才可能得到的经验和体会,从而少走了很多弯路。在这一点上,听课不夫为一条向老教师取经的好办法。二、听课要讲究循序渐进。
年轻教师的成长如初学书法者,从打基础到形成自己的风格,有一个临摹到创新的过程。从学生到老师,这是一个角色转换,能否尽快地适应角色要求,直接影响到教学水平与质量。因此,在听课这一环节上要重点突出,循序渐进。比如,初始阶段,不妨注意一下老教师是怎样走进教室的;师生用什么方式互相致礼的;以及他是怎样讲开场白的;怎样复习检查,怎样讲授新课的,怎样提问,怎样评讲,怎样板书,以及他的语速,表情,态度等等。熟悉这一切以后,再注意一下讲课音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原则和特点,而后逐步对教学过程中师生的双向活动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通过观察,吸取他的长处,并在此基础上作一些尝试,就会向前迈出关键的一步。三、听课要遵循“三到”
常有这样的体会:听课时为讲课者的思想激情,艺术魅力所感染,似乎学到个少东西,课后一整理,搜肠刮肚,却不知从何着手,出现这种情况,我认为关键在于没有做到“三到”:心到、眼到、手到。心到就是在课前要预习,对难点、疑点作注脚,同时设想一下,如果自己讲这一课,会怎样讲,以便听课有个对比。只有心到,才能在听课时做到精神集中,虚心听讲。否则,就不能捕捉住者教师处理课本知识时的独具匠心及其他的启发式教学的艺术。眼到,就是在听课时不能光顾着埋头作笔记,要时刻注意一下讲课者的教态(表情、手势等),板书设计(讲解与板书怎样衔接等)。手到即在听课时要认真做好记录,记下每一个环节的教学方法,记下讲课者对难点、重点的处理,作为自己教学的借鉴。只有做到以上三方面,有时侯,哪怕所听的课总体上不十分理想,但讲课者的某些长处仍可以给我们极大的启发,不知道,你有这样的感觉否?四、听课后要善于总结
没有思考的学习,如没有学习的思考。要想取长补短,课后的总结不可忽视。每一位老教师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已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讲授同一内容,下同的教师有个同的教法。因此,课后要善于进行比较、研究、评价不同教学入法的长处与短处,只有这样才能结合自己教学的实际,取长补短,改进自己的教学。譬如,在听课中,我发现有些教师之所以上课有较好的教学效果,与他们下时的积累是分下开的,典型的材料,幽默的例子,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加深了同学的理解。从而使我明白了课外功夫的深浅与教学效果也是密切相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