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合作学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14/9/24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学生成立合作小组,合作小组如何在课堂内外合作学习,达到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互相交流,达到全面的提高的目的。

关键字:合作学习,合作小组,兴趣小组

在全球化的今天,合作交流是人类生存的必备能力。“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通过师生互助互动、小组交流合作、挖掘学生潜能,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社会技能,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方式。合作教学模式可以极大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习成绩提高。目前,合作学习作为实现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教学组织模式被广泛研究和使用。本文仅“合作学习”在历史教学中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望同行指正。  

一、课堂上的合作学习  

第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组建合作小组要和班主任进行协商,将不同性别、学习成绩、学习习惯的学生的座位编排在一起,可以同桌2人或前后桌4人为单位组建合作小组,每小组设协调员、报告人、主持人、记录人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合作学习分工明确、小组成员相互依赖、相互沟通、相互合作地学习学科性材料,从而达到学习目标,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第二,明确教师的作用。

“教师并非只是知识、信息的传授者,而是帮助学生去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信息的引导者。”,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发学习、主动学习,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知识与技能的点拨者。教师的任务是: 1、营造和谐、平等、民主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发现欲、求知欲和创造性,形成相互讨论、质疑、交流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合作的过程中,理解不同历史时期里的人们的价值观、人生态度、信仰等。2、指定课程目标,向学生说明教学任务及目标结构,根据学生实际,指导并分配合作任务,教师应重视任务的落实,可用设计活动提纲等方式提示学生。3、耐心培养合作技术,让学生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使他们学会表达、倾听、评判与赞赏别人等合作技术,并不时地提供和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和小组合作技巧,培养学生的关爱情怀,形成正确的人际交往关系和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4、教师是合作过程的调控者,要深入学生,适当控制课堂纪律。学生的历史知识并不完善,理论素质并不高,在合作时或讨论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善于诱导,在学生“愤”“悱”时予以点拨,不至于脱离主题或难以深入。另外要创设一个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刺激学生适度兴奋,增强信心,在回答问题时,应给予鼓励和适度嘉奖,千万不能苛求学生,更不能挫伤学生积极性,师生间要保持融洽的协作关系,从而较好地完成教与学的任务。5、合作学习的评价。评价应注重过程的评价,对学生的成绩一定要肯定,激励学生的责任感,并协助学生一起讨论他们彼此合作的情况,使合作学习能健康进行。  

第三,合作学习课题的选择。

合作学习主题内容的选取,既要体现教材知识的主体,又要兼具时代气息,也可以把目前史学界的一些热点、焦点问题介绍给学生,根据需要性、现实性、创造性、科学性和典型性的原则来确定课题。如:“辛亥革命成功与否?”、“希特勒是民族英雄吗?”、“如何评价秦始皇?”、“为什么说康乾盛世危机四伏?”、“中国的近代化问题”等等。课前,教师精心选题,并指导学生广泛阅读、查找、收集、摘抄与课题相关的资料,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究和创造的能力。

第四,课堂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

课堂合作学习的形式主要有:讨论、小游戏、故事会、小制作、小调查、看图分析、历史短剧等活动。其中讨论是合作学习的最主要形式,所谓讨论式教学,就是通过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在商讨或辩论中互相启发,从而完成教学目的,探求真理的教学模式。教学中正确运用“讨论”即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唤起学生的自我意识,体会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过程充满诱惑、新颖与回味,而且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品质和心理素质,加深了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培养了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如讨论:“春秋战国为何会出现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的学说中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和利用?”  辩论又是讨论的一种重要形式,如讲授二战时,为了使学生搞清楚二战爆发的原因,提出两种观点进行辩论,甲方观点认为:如果没有希特勒,就不会有二战爆发。乙方观点认为:没有希特勒,战争一样会爆发。双方收集归纳论点和论据(历史事实),形成观点,然后双方进行辩论,最后甲方接受乙方的观点,认识到二战是否爆发应当从当时的历史背景着手,搞清楚必然性与偶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接着要求学生进一步思考,个人究竟在历史发展中起什么作用,通过讨论同学们统一了认识: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很重要,但个人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规律,只能起加速或减缓历史进程的作用。没有希特勒二战照样会爆发,只不过希特勒的出现,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其次,自编历史短剧也是合作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苏霍姆林斯基说:“当学生体验到一种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历史短剧的编写、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体验历史剧的时空感,重塑“历史”,犹如身临其境,这是课堂教学表现形式的创新,这是一种有效、互助的合作,培养了学生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如讲述北宋时,让学生自编了“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几个历史短剧,学习秦时,可让学生装扮成秦始皇和秦朝大臣,就如何巩固秦的统一进行模拟讨论,没想到学生们的积极性特别高,而且表演很成功。  另外,让小组准备故事、进行小调查、制作小制作等也不失为好的合作学习的方式。如在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一节前,布置了写调查报告:“我们家的变化”,在学习“大跃进”、“文革”时,布置了“听爷爷、奶奶讲‘大跃进’‘文革’中的故事”的作业。中国古代史中成语典故很多,如讲“淝水之战”一目,可让小组分别准备“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故事,效果也不错。 

总之,课堂合作学习要坚持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学生始终参与其中,或探究、或辩论,全新的合作学习方式营造了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置身其中,看不到失败者,看不到被遗忘的角落,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了“以人为本”的目的。

二、课外历史兴趣小组的合作学习  

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智能,体现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我们学校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进行合作学习。主要活动如下:兴趣小组进行一些历史课题研究、文物古迹考证、地方风俗采集等。  

1,教师要选择历史研究课题,或由学生自拟,但课题必须要有价值性和可操作性。如:“历史上西部的开发对我们今天的启示”、“巴以问题的探索”、“当今世界恐怖主义问题”、“秦始皇吃过葡萄吗?”、“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家乡的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等。  

2,分组活动,拟出研究计划,分配每个成员在子课题中的主要责任。教师指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图书馆、书店和上网查找资料,还可进行社会调查、人物访谈、参观访问等)搜集资料,注意资料的真实性,互相之间要进行信息的交流和汇总,做到资源共享。

3,辅导学生如何撰写小论文和调查报告,通过小组成员的合作学习,形成小论文、调查报告、经验总结、墙报等形式的书面材料。 

4,成果的展示交流和进行结题的答辩、成果的鉴定和评价,应注重对学生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以及情感态度、探究欲望、合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对优秀小组进行表扬,强调协调性和互助精神,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自主探索与相互交流,有利于思维能力的提高,并加强了同学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  

三、学生合作动手制作教具  

动手制作教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引发他们的创造欲望,发展他们的想象力,依靠集体的智慧,大家一起动手制做一件教具,进一步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神。兴趣小组在课余时间,因地制宜,自制历史教具,师生们协作钻研教材、查找资料,认真设计,通力合作,功夫不负有心人,制作了不少教具,如:旧石器(石斧、石刀)、竹简、翻车、筒车、唐代曲辕犁、活字印等。尽管当中不少教具还很粗糙,但同学们在集体制作的过程中,互相帮助、集思广义、互相学习、互相勉励,通过合作,增进了团结,加深了与教具相关的知识的理解。   

实践证明,开展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参与交流的学习空间,相互切磋,共同提高。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会学”转变,变被动的单向接受知识为自主探索、合作学习,,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合作学习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团结协作,通过交流、合作还有助于学生学到获取各种知识的方法,对学生的发展和终身学习是极为有利的。合作学习符合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对学生发展有利,又促进教师素质提高,是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