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振奋的全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会议于8月30日在省会长沙隆重召开,并出台了《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省的决定》,决定中指出“到2010年,全省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加强普通高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扶持薄弱高中学校建设,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根据学龄人口变化和城镇化进程,合理调整高中布局”,的改革学校招生与考试制度,坚持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就近免试入学制度,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逐步推广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积极稳妥推进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有利于人才成长的选择机制。对高中教育改革提出了许多创新和改革方案。但我认为要取得《决定》预期的效果,关键在如何落实《决定》,如何真正把扶持落在实处。农村普通高中教育正面临着举步维艰的困境。生源流动马太效应,教师流动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学生家长的从众效应,象几根粗大的绳索捆绑着农村普通高中的发展。如果得不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的必要扶持,农村普通高中只会走向自形解体的绝路。要想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必要要处理好示范性高中与普通性高中、城市普通高中与农村普通高中、职业教育与普高教育、初中义务教育与高中非义务教育之间的关系,加强教育政策的调控力度和教育行政的监管、督查力度,走制度与市场相结合的办学之路。要尽快实行教育强省、强市、强县的终极目标,为富民强省、强市、强县提供有力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我认为扶持薄弱高中学校建设如果从以下几方面强劲入手,便可达到全面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一是改革考试招生制度,让生源合理流动。
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好《决定》中“全面实施初中毕业生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高中招生制度,逐步推广示范性高中招生计划分配到初中学校的办法”。《决定》只有真正落实好素质考试和无分数招生,才能从源头彻底杜绝高中招生中的生源大战,生源交易,生源流向不均衡现象,真正刹住招生中的腐败歪风,堵住无序竞争中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浪费,从而有计划地实现生源的合理分流,实行教学资源合理分配,发挥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当前,示范性高中凭借自身的优势和“霸王地位”,在招生政策、招生指标等方面凌驾于普通高中之上,任意扩大招生规模,增加招生指标,增设特长专业,无限制增大计外生数量,管理游离于县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控制之下,从而让优质生源过度集中,使部分学生智力受到遏制,在竞争中败下阵来,造成“人才抛荒”。
我认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从教育战略的高度,从行政区内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着眼,以制度的形式规范示范性高中长远发展方向,让示范性高中在地域内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育“领头雁”的作用,不要养成了它们“大哥大”的排头,导致的教育“虚脱”和“退化”。
二是适应城镇化进程,合理调整高中布局。
随着学龄人口数的不断减少城镇居民的增多,和职业教育办学规模的扩大,农村普通高中生源面临着不断下滑和萎缩的趋势,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政府适当减少普通高中学校数量和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是英明的举措,适当扩大城镇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也是大势所趋。但地方政府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综合平衡,统筹兼备,千万不可让势单力薄的农村高中在教育的市场竞争中自生自灭,沉浮由天。这样不仅会让生源分配出现更加不均衡,教育质量更加不平衡,更重要的是造成人力资源、教学设备的巨大浪费,滋生各种教育腐败现象。当前县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薄弱高中的发展态度,基本处于一种坐山观虎斗的旁观态度,甚至是避而远之的听任态度,这一方面说明政府权力对教育的渗透不够,另一方面说明政府对教育的长远规划还模糊不清,造成了教育内耗的关键所在。
《决定》明确提出“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扶持薄弱高中学校建设,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提高办学水平和质量”。我认为要均衡发展地域性高中教育,光靠一两所示范性高中是不够的,要合理规划城市、农村普通高中的分布区域,要合理规定城市、农村普通高中的办学规模,合理划分各学校招生区域,严格控制学校招生计划,用行政法律手段加强对学校行政权限的管理,用重拳打击招生中的各种腐败现象,保证地区教育的均衡和谐发展。
三是建立教师培养长效机制,合理调控教师流动。
示范性高中和城市普通高中的优越性越来越吸引着农村普通高中优质教师,教师向城市流动成了影响农村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的致命因素,特别是学生家长对名师名校的崇拜心理,使得越来越多的优质生源随教师的城市流动而涌进了城市,农村高中生生源数量和质量上与城市普通高中的差距越拉越大,甚至个别农村高中学校被城镇学校挖空得连正常的教学秩序都难以为继,不得不临时聘请代课教师这大大降低了学校的声誉和质量。要使区域性高中教育得到均衡发展,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必须要制定控制教师流动的相关条例或规定,如禁止示范性高中和城镇高中在农村普通高中抽调教师。部分大学生必须在农村高中工作一定的时间,城镇学校只能在新毕业大学生中招聘教师,对工作在农村高中的教师给予奖励工资的办法鼓励他们安心工作,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定期选派青年教师脱产进修,随时补充农村普通高中的教师的不足等等。《决定》明确指出,“建立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和落实省属高校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具体办法,建立师范生顶岗实习制度,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师队伍薄弱状况”,因此,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制定区域内教师培养的长效机制,及时满足农村学校学科教师的需求,稳定教师队伍,并控制教师的流动。这样就会使农村普通高中在稳定中和谐发展。
四是合理分流特种生源,走特色学校发展之路。
学生禀赋因人而异,教育也要因材施教。要瞄准高考,最大限度让每一位学生成材,音、体、美等特色教育,也是学生成才,学校发展的一条终南捷径。农村薄弱学校面临生源质量越来越差的不利局面,只有发展特色教育优势,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目前生源充足的示范性高中,城镇普通高中,片面追求升学率,无论有无条件、师资,都争先恐后开设了小专业特长班,并利用它们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与薄弱学校到处争抢生源,很多学生不明真相慕名而往,错过了区域内最好的艺术教育机会,影响着学生个性的发展。
《决定》指出,“拓展优质高中教育资源,扶持薄弱高中学校建设,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因此,我认为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要全面考察,综合评估,合理设置区域内特色学校,合理分配区域内特种生源,尽量取缔示范性高中的小专业,集中优秀师质,集中优质生源,最大限度调动区域内的特色教育资源,让学生受到最好特色教育,最大可能地让学生尽快尽好地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