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的教育成功与否,其中一个重要的评判标准在于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有人说:“智育抓不好,便出次品;体育抓不好,就出残品;而德育抓不好,势必出危险品。”因此,培养高中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的心理素质和文明礼仪的行为习惯是至关重要的。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仪是个人立身之本,国家治理之策。文明礼仪是人类为维系社会正常生活而要求人们共同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规范,它是人们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相互交往中逐渐形成,并且以风俗、习惯和传统等方式固定下来。对一个人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文化修养、交际能力的外在表现,对一个社会来说,文明礼仪是一个国家社会文明程度、道德风尚和生活习惯的反映。重视、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已成为道德实践的一个重要内容。 文明礼仪教育不是一般的礼貌教育,而是一种道德修养,健全人格的教育。良好的校园礼仪也是创建和谐校园文化生活的基础。
我校处于石门西北区域,高中生主要来源于农村。石门西北区域自然条件差,农民收入主要靠在外打工赚钱,在家的家长少。对孩子的教育无暇顾及,孩子在家主要由爷爷和奶奶带大,隔代教育导致孩子在文明行为习惯方面表现较差。他们大多以自我为中心,不爱劳动,自私。在义务教育阶段一定程度上强调了政治思想建设而忽略传统道德建设和文明礼仪教育,导致中小学生缺乏起码的礼仪常识,小到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大至行为放浪,甚至触犯法律。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进入高中后,他们追求时尚,一些不良的习惯也带进了学校。如有的同学说脏话,给同学起绰号,同学有困难不去帮助;有的同学不听老师的话,不完 成 老师布置的作业;有的同学在校园里乱扔纸屑,看到纸屑垃圾视而不见,在墙上乱涂乱画;有的同学不遵守交通规则,上课不守纪律;甚至有的同学在学校不专心、不努力学习,在家里不尊重、不孝敬父母和老人等。作为高中教育如何开辟有实效性的学校德育教育,优化育人环境,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做人显得更为重要。而为社会培养“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合格的高素质的建设者,是新时期党和人民赋予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历史重任。我校一直思考如何利用礼仪文化对学生进行陶冶教育,提高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为此学校提出了“为学先修德、成才先成人”的办学理念,开展了《农村高中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通过近一年的研究,学校加强了文明礼仪教育,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主要做了以下一些工作。
1、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给师生美的熏陶。
步入学校,迎面见到的是“石门六中欢迎您”,校道两边的花坛中有爱护花草的警示牌,教工宿舍墙面上悬挂着《市民“八不准”行为规范》。校道东侧的宣传橱窗中有六中特色的宣传内容,准备拆除食堂墙面上的有邓小平同志说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和《中学生守则》及《中学生日活行为规范》、《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校办公楼前高高悬挂“为学先修德、成才先成人”的横幅,墙面上有名人名言。教学楼墙面上悬挂着“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校训和“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健体,学会创造”的素质教育培养目标。步入教学楼,更能充分感受到文化气息:各班教室外面的墙面上有学校师生原创名言,教学楼东头和西头各有一面整容镜。楼道墙面上有文明礼仪的宣传牌和相关的警示牌。教室中的墙面上悬挂的名人名言等内容。这一切凝聚着教育者的用心,营造着家一样的温馨,时时给学生以鞭策和影响,置身其中“爱我校园”情结油然而生,日日俱增,给师生构建出一种人文和谐的校园氛围。
2、将文明礼仪教育纳入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学校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广泛开展文明礼仪知识学习普及活动。①校园广播站设立每日新闻、礼仪之星等新颖化、固定化的专栏,每天三餐饭的时间进行播音, 宣传文明礼仪知识。②充分利用橱窗、黑板报、手抄报等宣传阵地,积极宣传和表扬在文明礼仪教育中涌现的好人好事和成功经验。③举行“讲文明礼仪,做文明中学生”主题班会和“习惯决定未来”主题班会及“书香进校园、礼仪进课堂”等系列活动,学生处从细节入手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让学生在不留痕迹的教育氛围中,产生了心灵感悟,将说教与灌输变成了心灵的沟通与情感的交流;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渗透和正向的激励,促进文明礼仪良好氛围的形成。
3、开展“文明礼仪伴我行”系列活动。①开展《送温暖 献爱心》活动,学校多次组织青年志愿者到皂市镇福利院,为这里的孤寡老人送来“送温暖 献爱心”。为孤寡老人们送去米和食用油等生活用品。同时,还组织学生老人们谈心、拉家常、询问老人的身体情况、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把爱心献给孤寡老人。②开展“感恩父母”和“孝敬父母”等系列活动,。学校利用月假期布置一道特别作业。实施了“感恩”和“孝心”教育的“四个一”活动,回家后要求学生做到:问一声好(回家或出门向父母问候)、每天做一件家务(为辛劳的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如洗衣服、做饭、打扫卫生等)、为父母洗一次脚(可敬的父母啊,您工作辛苦了!让我为您洗洗脚,为您洗去一身的疲惫吧)、写一篇美文(酿一篇日记或美文:爸妈,这是我用真情酿成的美文,您感受到其中的甜蜜了吗)。教育学生从“一”做起,真正学会关心父母,懂得怎样爱父母,如何孝敬父母,并能自觉地去培养这种良好的品行,发杨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父母爱心的回报也进入了一个高层次、高境界。③配合社区进行文明礼仪宣传活动。为配合皂市镇创建国家级文明乡镇,学生在镇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到街道社区开展文明礼仪宣传,帮助社区清理卫生死角,把德育教育贯穿到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文明礼仪教育落实到学生日常生活中。④开展“把文明礼仪带回家”活动。学校利用寒暑假号召每位同学做文明礼仪的使者,“把文明礼仪带回家”,把自己所学到的文明礼仪常识与家长共同交流,纠正家长的不文明行为,使学校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学生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先锋。同时定期召开家长会,开通“家校通” ,及时的与家长沟通信息,做到了在学校进行文明礼仪教育的同时,加强家长的榜样教育力量,使他们也能在一点一滴中,在举手投足间,对子女进行文明礼仪教育。
4、开展检查评比活动,规范学生文明礼仪习惯,提高了文明礼仪教育的实效性。①学生处根据工作计划每期组织开展一次“内务星级寝室”评选活动。寝室是学生生活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展示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窗口。为了倡导健康、文明、卫生的生活习惯,将寝室建成整洁、优雅、温馨、文明的生活场所,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调动广大学生对寝室内务工作的积极性,提升寝室的品位, ②学生处多次开展对全校学生个人生活用品进行了详细的检查。主要是规范学生个人用品的卫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检查要求个人物品齐备,包括桶子、饭碗、毛巾、牙刷、牙膏、嗽口杯等。③学生处对学生仪表进行不定期的检查。检查的内容是看学生中是否有烫发、染发、化妆、佩戴首饰、男生留长发、女生穿高跟鞋等现象。在检查之前,学生处根据《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仪表提出的明确要求,并以此为突破口提升学生文明礼仪素养。通过检查督促,使学生仪表整洁规范,彰显出良好的精神风貌,使我校的文明礼仪教育初见成效。④开展“文明之星”的评选活动,为了让全校师生人人知礼仪、讲礼仪、行礼仪的良好风气,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习惯,从而使学生由“他律”到“自律”,自觉地把友善、微笑待人、遵守行为规范等道德目标付诸实践,学校每学期开展了两次“文明之星”的评选活动。⑤对文明习惯差,违反《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学生,学生处开设培训班,让学生学习《文明礼仪知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三字经》、《弟子规》、《朱子家训》、《曾国藩家训》等,让他们深受教育,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标。⑥每天学生处进行一次学生日常管理通报。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卫生纪律、文明行为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检查,做到了一天一通报,一月一小结,对做得好的班级给予奖励,对一些违纪和不文明的行为及时进行整改,督促到位,使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⑦开展告别“槟榔”、“手机”、“吸烟”、“乱丢乱扔”等不文明行为的活动,规范了学生的行为习惯。
5、开设礼仪课,学习礼仪知识。
礼仪教育在中华民族古代教育中曾占有极其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我们的老祖宗曾明确提出,人“不学礼,无以立”,要求“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包括孔子、孟子在内的许多古代大教育家围绕礼仪著书立说,形成了一个内涵丰富的庞大的理论体系。为了加强文明礼仪教育,学校要求各班利用读报或活动课时间,由班主任组织学习礼仪知识或观看礼仪教育的视频。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礼”什么是“仪”,明白“礼仪”的具体含义。学习《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学习“个人礼仪”、“公共礼仪”、“交往礼仪”、“学校礼仪”、“家庭礼仪”和《维护校园环境“十无十不准”》、《讲文明“十要十不要”》、《高中生仪表美“十不要”》、《常用礼貌用语》、《日常礼仪规范二十条》等内容,让他们为生活在中华民族这个礼仪之帮而感到骄傲。学习之后写学习体会或观后感,使礼仪教育更具实效性。6、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文明礼仪教育。
教师是文明礼仪教育的使者,在教学活动中在加强学生的文明礼仪教育。①教师起到榜样和示范作用。学校要求教师以得体的着装、文明的举止、负责的态度、博爱的心态去教育感化学生。②在课堂教学中要加强课堂礼仪教育,如学生坐、站的姿态、进出教室规范、回答问题的要求、学生合作学习的要求、课堂纪律的要求等。③结合高中各科教材中的内容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如政治教学中的民族精神、奉献精神、集体主义、国际关系、良伦理道德等,历史教材中的儒家思想、历史故事等,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旅游资源、世界各地的乡规民俗、宗教习惯等,语文教材中的《论语》、《战国策·齐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过秦论》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化学教学中环境教育、低碳生活等都是文明礼仪教育素材。7、以礼仪教育为载体,形成全新的师生礼仪风范。
除通过礼仪课进行学习之外,高一进校时举行为期一周时间的军训,让学生站、立、行、坐达到军人标准。在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上还进行了礼仪系列宣讲和操作训练。在校期间所有学生必须穿校报,做到整齐规范,防止学生攀比。上课时教师强化学生礼仪教育,学生基本形成了“坐姿站姿腰挺直,请教回答问题先举手,递接物品要双手,用心听讲不走神”的课堂礼仪和“不跑不闹不争抢,轻声慢步靠右行。遇到老师同学问声‘好’,礼让风度满校园”的校园礼仪。在师生外在形象方面,我们也注意培养富有正气、朝气、自信,团结向上的团队精神。学校要求教职员工工作过程中做到热情、诚恳,行为举止庄重、大方;仪表得体,说普通话,说文明用语;谈吐文明,有修养、有气质;符合教师身份。室内办公用品摆放有序,卫生干净整洁。我校通过开展《农村高中生文明礼仪教育的研究》课题研究以来,对学生进行了文明礼仪教育,进一步弘扬了校内精神文明,建设了良好的校风,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学生讲文明的多了,懂礼仪的多了,团结友爱的风气浓了,师生言谈举止文明了。家长也说孩子懂事多了,知道孝敬父母,还能帮助做些家务了。我们深深的体会到:教育必须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情感的发展规律,才能更具有实效性、持久性,它的积极影响才能转化成一种推动个体成长的巨大力量,文明礼仪教育是真正的人心的教育,是富有魅力的德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