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文化是一种包容的文化,所以我们融汇传统与现代,融合校园物质文化,拓展文化内涵;我们创办银杏读书社,吸纳广大师生,营造书香校园。银杏文化是一种团结的文化,所以我们致力于制度文化建设,建设卓越团队,以“银杏奖”树立标杆,凝聚人心。银杏文化是一种自主的文化,所以我们坚守素质教育,建构“文化德育”,以文化人,唤起学生自我品格提升的意识,实现道德的内化。
一、创设“一社一奖”,打造银杏文化建设品牌。银杏文化应与时俱进,应有特色,有品位,有品牌,我们创立了银杏读书社,设立了教师“银杏奖”,以“一社一奖”为核心带动银杏文化的整体建设。
植根银杏读书社,推动书香校园建设。教师没有阅读就没有专业素养的提升,没有精神境界的提高,也就难有文化品位。为此,三年前,我就组织了银杏读书社,亲任社长,推动教师读书活动。我们将教师社员分为行政、高一、高二、高三等四个读书小组,每组由组长、副组长负责,开展丰富的读书活动,如今,社员超百人,尚有58岁大龄社员。春夏秋冬,四季更替,银杏读书社活动丰富多彩:一是读书沙龙活动,或交流阅读收获,或同读一本书,鼓励教师发奋读书,认真教书,踏实做人。二是“师生共读”“亲子共读”活动,如暑假共读《怎样培养真正的人》;学校组织专家按年级分别给家长、学生、老师推荐了阅读书目,每年都会组织了“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征文活动。三是组织“名师导读”“名家访谈”“名家伴你行”等活动。学校聘请了语文特级教师邓传辉做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的讲座;聘请《常德日报》知名编辑、作家周碧华做了“阅读与写作”的创作经验谈;聘请诗人、散文家刘浩校友,在花岩溪开展了一次师生互动、现场改稿、作品诵读等愉快的采风笔会活动。五是“书香教师”“读书之星”等评比活动,在《铎声报》、学校宣传橱窗、网站等宣传阵地介绍其读书故事。推进“银杏奖”评比,搭建教师发展平台。学校卓越发展靠的是教师的卓越发展,我们深刻认识到,教师的卓越发展需要文化的引领。所以学校推进“银杏奖”优秀教师系列评选活动,将教师的发展融入到银杏文化之中。该奖具体为师德标兵、教学标兵、德育标兵、教研标兵、服务标兵,凡同时具有两项及以上获奖者,授予“‘银杏奖’优秀教师”荣誉称号。我们已经在今年年初成功举行了首届“银杏奖”颁奖典礼,共有78人次获奖。每年将如期举行,让银杏奖教师评选成为教师发展的动力,成为学校发展的引擎,让银杏奖系列标兵受到社会的尊重。
二、创新制度文化,夯实银杏文化建设基础制度是学校管理的基石,但生硬的制度只会给人压抑感,唯有以文化引导制度建设方能实现教师的和谐发展,促进教师幸福地生活。我们创新制度文化,引领团队发展,引领课程建设,为银杏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
创新团队建设制度。学校卓越发展首先在建设一支卓越的团队。职代会上,我提出要建成具有合心合力、自觉自为、共生共荣、至真至善的共同特质的卓越团队。就干部队伍建设,我提出了“三不三在前”的要求,即“不俗,不惰,不贪;学习在前,吃苦在前,奉献在前”;同时提出“在领导班子中间,校长书记要做表率;在行政干部中间,校级领导要做榜样;在教师群众中间,党员干部要做先锋”。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动员大会上,我提出了“四当模范”的要求,即学校党员干部要当好恪守师德、遵守规范的模范;要当好敬学敬业的模范;要当好治学严谨、执教严格的模范;要当好热爱学校、热爱集体的模范。在党课上,对党员干部提出了“三高三自觉”的要求,即思想上要有高境界,自觉地站在学校发展大局思考问题;工作上要有高标准,自觉地发挥中坚力量的作用;生活上要有高品位,自觉地树立良好形象,维护学校声誉。这些要求已经逐渐内化为思想,形成管理文化。创新课程建设制度。一是完善“四课”(示范课、推优课、“同课异构”研究课、比武课)制度建设。特级教师、省市级学科带头人及市级骨干教师人人都需参与“示范课”教学活动;每位一线教师都须参加“同课异构”研究课;每年教研组都必须推出1-2堂研究课参加“红杏奖”教学比武活动,以推优课带动低职高评。“四课”建设在推进高效课堂研究、探讨课堂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方面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二是完善程开发制度建设。上学期学校开发了《中国现代文化名人赏读》《宋词选读》《英语视听说》《物理学史、物理学家、物理学法》等24门校本课程,涵盖文史哲、自然科技、信息技术等,本学期去芜存菁,保持优秀课程,新开发了十门校本课程。三是完善课题研究制度建设。学校制定了国家、省市校四级课题开发制度,规范课题管理。现已形成了四级课题研究体系,已经有钟学丽老师申报的课题《有效阅读与学生发展研究》获准立项教育部重点课题,今年三月,如期开题;唐会荣、雷静两位老师分别主持的省级课题立项,胡宏保、余亚洲主持的市级课题和朱纯刚、李晶、简敏三位老师主持的省级课题子课题立项,在研四级课题达9项。
三、创新德育文化,增强银杏文化建设实效德育文化是银杏文化的重要内容,能极好地凸显银杏文化的自主性。我们提出了“文化德育,以文化人”的理念,放手让学生去参与德育的建构过程,让学生成为德育的主体。
创新德育载体,以文化革新德育形式。一是突出了“三体验”(体验军营,体验社区,体验农村)“三参观”(参观工厂,参观高校,参观德育基地)活动。我们组织参观了市规划馆和林伯渠故居纪念馆;改革了军训模式,将原有6天军训延伸至12天,6天室外军事训练,6天室内军训课程。室内军训课程丰富多彩,有军事理论讲座、校史讲座、励志讲座、校歌教唱、文艺表演等等。二是突出了主题教育活动,开展了“采撷家乡美,励志青春梦”等主题实践教育活动,开展以“阳光成长”为主题的心理健康教育月活动,举办了纪念“一?二九运动”合唱比赛,书法绘画作品评选等,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三是学生自己建设寝室文化。更新了宿舍公共区域制度文化、生活学习成长宣传展板,举办了“行文明礼仪,创和谐寝室”活动和“建设文明寝室、弘扬寝室文化”寝室美化设计大赛,制作了宣传片《用文化引领寄宿生健康成长》,12月份学校在常德市直中学政教联组会上以寄宿生文化管理作为活动主题进行交流讨论。创新社团文化,以文化滋养学生生活。全校有20多个社团组织,自主设计,自主组织,自主管理,它表达了学生的成长需求和个性需求,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达85﹪。学校加大了对学生社团的扶持力度,营造“从组织上重视、从政策上支持、从工作上关心、从活动上保证、从资金上倾斜”的社团发展的宽松环境,对学校社团实行了审核制度、例会制度、考核评比制度、激励表扬制度、社团展示制度等。社团活动展示节中,街舞社、独立音乐社等社团演出,吸引了大量学生参与,引来在读大学生、海内外校友的热切关注,广大家长和社区群众也纷纷前来观看,热闹非凡,盛况空前。其中观星会、三月文学社、独立音乐社等社团获得了省首届“明星学生社团”称号。
四、改造物质文化,提升银杏文化建设品质银杏文化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是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所以我们重视物质文化的改造,尤其重视物质文化建设中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融合,因为学校的物质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部分,体现着一所学校的精神。
弘扬传统文化,让厚重文化滋润莘莘学子。校园文化长廊、校史馆始终是我们的最好教育资源,我们经常带领学生走进文化长廊,定期开放校史馆,让学生真正感受文化的熏陶;我们给每一栋楼、每一条路、每一棵树、每一块石头都起一个极具校本特色和文化意蕴的名字,我们对各处文化景观辅之以碑刻诗文,并将校史风云、校友文萃、门盈对联、碑刻诗文等等汇集成了一本本别致的“校本教材”……徜徉于文化的校园里,自会提升自我的文化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创新艺术文化,让校园处处都成为文化符号。我们拟定了校园建设整体方案,在全校师生和校友中征集校服设计方案,让师生爱上学校,以校为傲;借助工会和社团组织在师生中征集学书画作品,仅高一、高二教学楼走廊就征集了书画作品2000多幅,展示274 幅。师生们天天行走在这满目的书画作品中,收获的是人生的格言、青春的活力、世界的动人色彩。
春天来了,银杏树一片翠绿,恣意生长,生机勃勃;学校发展的春天来了,银杏文化将以包容的精神、团结的品质、独立的姿态为学校的卓越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