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让“写日记”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

时间:2014/9/25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高中作文教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长期以来,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下,语文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写作教学的现状令人忧虑,学生的作文水平低下,缺乏个性。

多年来,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导致高中生作文“贫血”、“缺氧”,甚至部分蜕变为新八股文。高中作文教学的现状:首先,不重视积累。写作离不开素材的积累、情感体验、生活实践、生活感悟等,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千方百计抓课堂、抓分数,过分重视作文技巧训练,忽视了或放弃了学生的积累,没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其次,作文教学急功近利。高考试题一出,写作训练马上转舵,命题作文、材料作文、话题作文随着高考作文试题的出现大行其道。高度功利性的作文教学极大地损害了作文教学的科学性,影响了作文教学的序列性,导致十分恶劣的后果。而学生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作文试题,会跟着老师的指挥棒走,自觉或不自觉地忽视积累日常生活的感悟。再次,教学方法因循守旧,思想保守。目前,高中作文教学在写作指导课上,教师多侧重于写作理论、方法技巧等提倡,以应试为中心的作文教学高度技术化,学生作文与做人脱节,思想与生活剥离,内容大都空泛虚假。

反观学生的日记、书信、博客等内容丰富、情感真挚、生机盎然、富有活力,与应试作文形成强烈的反差。

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获得“个性”与“高分”双赢,把日记写作引进教学就是解决目前问题的有效途径。在通过长期的日记写作训练,增加学生的写作积累,培养学生写作的意识、态度和习惯,让他们具备这样的认识和能力:“写作和吃饭、走路、说话一样容易”,从而逐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叶圣陶先生在他的“练习与应需相统一的原则”中谈到:“日记的材料是个人每天的见闻、行为以及思想,概括起来说就是整个生活。我们写日记,写作这件事就跟生活发生了最密切的联系。”又说“从日记练习写作,这就跟现代语文教学同其步趋。由此锻炼出来的写作能力,必然深至着实,决不会是摇笔展纸写几句花言巧语的勾当①。”刘国正先生也说:“不仅在课内增加作文的次数,课外也大力提倡学生搞一些写作……写日记实在好,要培养学生写日记的习惯②。”

在生活中,就有通过写日记出书的名人,他们的日记本身就是名著。如日本人东史郎写的《东史郎日记》,荷兰少女安妮写的《安妮日记》,中国陆幼青写的《生命的留言》等。意大利亚作家亚米契斯用日记的格式写成的《爱的教育》,更是一本家喻户晓的教育名著。日记这种让人感到亲切而又极其自由的写作方式,不会给人带来任何精神压力,因为它要解决的是作者的内需的问题:不为任何功利而写作,只求满足内心的需要。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让学生日日记下对生活的细致观察和感受,这个源泉是永远不会枯竭的,这种写作训练永远都有源头活水。

可是不少学生常常问:日记天天写,写什么呢?他们往往只看到,日子只是机械的重复,今天是昨天的轮回,生活的节奏一成不变,单调枯燥,了无新意。学生的生活范围又是如此狭窄,走出学校的围墙,就是家庭的围城,因此,写日记的材料不出三天就会用尽枯竭,面对沸腾的生活,一派虚无茫然。其实这正是因为平时对自己的观察思辨感悟能力缺乏培养训练使然,一个具有敏锐的观察感悟能力的人就会发现,生活之波滚滚滔滔,日记的材料也源源不竭。

老舍先生说“你要仔细观察身边的老王或老李什么性格,有哪些特点。随时注意,随时记下来,这样的记录很重要,它能锻炼你的文字表达能力,要天天记,养成一种习惯,刮一阵风,你要记下来;下一阵雨,你也记录下来。因为不知哪一天,你的作品里就需要描写一阵风或一阵雨,你如果没有这种积累,就写不丰富。经常观察生活,经常积累,养成一种观察研究生活的习惯。……这样日积月累,你肚子里的东西就多了起来。…… 写作品不仅仗着临时观察,更需要随时留心,随时积累。”

因此,孩子如果疏于观察,懒于思考,他对生活的体察不可能是深刻的,写起日记来就必然无话可说。同时,观察和思考还是激发孩子动手写日记的重要原因。勤于观察、勤于思考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写日记习惯,也是我们教孩子学会做人的一个重要内容,那教师如何指导学生培养这种习惯呢?

一、帮助学生选取日记的素材 

学生要坚持写日记,首先一条就是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怎样选择日记的素材,也就是写些什么内容。针对这个问题,结合周记,让学生从写简单读后感的训练开始。还让学生在课余生活中或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看了一部电视剧,都可以写写自己的体会和感想,把自己的想法意见表达出来。同时,让学生把白天看到的、听到的,记下来谈谈自己的意见和想法,这样一来日记便不会没有内容可写了,再也不必煞费苦心地胡编乱造了,而且记下的往往都是自己的真情实感。日记的内容丰富多彩,可以写生活日记、学习日记,但是写日记,写的内容要真实,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无论你的意见、看法如何,都应实事求是地写下来,不需要隐藏什么,可以尽情地表达、表露自己内心的思想感情。学生有了写的,也就非常乐意去写。 

二、认真批阅学生的日记

学生写日记能够坚持,其中老师的评语占了很大分量。由于日记是自由的表白场所,很多学生把自己的困难、烦恼都写进了日记里,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帮助。因此,对于学生的每篇日记,教师要认真批改,用欣赏的眼光看待,用宽容的心对待日记内容,发现他们日记中的闪光点和他们生活中的困难。学生拿不定主意,帮忙出主意;学生有烦恼,谈心疏导;学生做了好事,在评语中大力表扬;学生做了错事在日记中承认错误,表扬他;日记中有秘密,绝对替他们保密。 

对于学生的日记,认真看,写上批语。这是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的一个很大的动力。记得上一届学生金城龙因为爷爷去世,很伤心,自己在家里又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写了《我害怕》,日记中写道:“老师是最好的心理医生,她总能帮助我解决我解决不了的难题……”可见,老师的批语已经成为他写这篇日记的理由。 

三、鼓励学生贵在坚持

写日记贵在坚持。而往往孩子们和父母都有相同的感受,那就是很难坚持,对于学生来讲,每天都是如此,没有新花样,写什么呢?有什么好写的?这正是问题症结所在。有的孩子迫于老师和家长的压力,更有甚者为了交差,于是不得不每天凑合一篇日记,久而久之,容易养成记流水帐的习惯。因此,篇幅不能太长,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内容可以多样化,主要写写孩子对生活的感性认识,不一定非要记生活中发生过的真实故事,也可以写写他的一个偶然设想,一个偶发的感受,一个偶然的发现,一块石头的花纹,一种植物的种子的奇形怪状,或是一朵云彩的变化,或是与小朋友在路上说的悄悄话。这样,才符合孩子生活的真实,日记也显得多姿多彩。有道是:写日记就是练笔,全在一个"练"字上,勤学苦练,并将之持之以恒,才有可能笔下生辉。

总之,对学生来说,天天写日记是提高文学表达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能坚持写日记,受益的并不止限于练笔一个方面,它对培养学生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积累材料的能力和习惯,乃至加强思想修养等许多方面,都会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让“写日记”成为影响学生一生的好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