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校长网! 今天是:
加入收藏
400-0711-222
24小时更新122203套
网校11143所

每天发布有价值的校长信息!
已加入校长网:校长3624名 学校3556所 专家814名

优势宣传 海量推广

数字校长

信息化展示平台

校长最欠缺的能力是什么?

时间:2014/10/8

目前校长最欠缺两种能力:一是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领导能力,二是引领课程改革的能力。

不同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发展阶段,校长所需要提升的核心素质是有一定差异的,校长的角色定位也是不同的。 

校长有三个角色:管理者、教育者和领导者,每一种角色都有相应的职责。当前我国中小学校长管理者的角色被过度强化,而领导者和教育者的角色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与此相应,目前校长最欠缺两种能力:一是对学校长远发展的领导能力,二是引领课程改革的能力。 

领导和管理不同,一般而言,管理指的是把事做正确,而领导指的是做正确的事。管理强调的是执行力,领导强调的是领导力。领导者不同于管理者。管理者是做事正确的人,而领导者是做正确事情的人。领导者要站得高看得远,思考对学校的发展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意义的问题,要对学校发展作出正确的战略选择,有很强的战略规划和战略管理能力。对一个校长而言,做正确的事比把事做正确要重要得多。现在不少校长沉溺于管理事务而忽视或者没有能力对学校进行有效的战略管理,这说明他们缺乏必要的领导能力。“十一五”期间政府和培训机构应该把提升中小学校长的领导力作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 

不少校长还欠缺引领课程改革的能力。从校长的职业发展路径看,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校长,通常首先是因为教学出色,然后才“教而优则仕”。但不少优秀教师成为校长后,往往把精力集中于或者过分忙于管理事务,不再担任教学工作,甚至连听课的时间都没有,渐渐远离了教学工作,远离了学校的核心工作。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教育管理学界越来越重视校长的教育者角色。在我国,由于新课程改革的缘故,校长成为教育者即成为学术带头人和教学改革领头羊的客观要求更加迫切。实际上,我国的很多中小学校长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这与他们在成为校长后没有持续关注教学和教学改革有直接的内在联系。在新课改背景下,校长应当做一个教育者。作为教育者,要对教育有深刻的理解。学校最核心的业务、教育最核心的环节就是课堂教学。所有的教育改革最终必须落实到课堂上。如果课堂没发生变化,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没有发生良性的变化,师生关系没有变得更加民主,所有外在的改革和变化又有什么意义呢?在中国做校长很辛苦,压力非常大,校长可以不去亲自上课,但是应该“常听课,会评课”,这是底线,应该做到“进得了课堂、讲得出名堂”。 
在这两种欠缺的能力背后还有什么能力对校长而言是更为急迫、更为重要、更为基本的? 

我认为上述两种核心能力的提升必须依托于校长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这种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告诉校长一个具体解决问题的办法要重要得多。这是校长自主发展能力的核心,其本质是研究能力和思维方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