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问题学生”
时间:2014/10/9
应当承认,在应试教育尚无法改变的大环境下,学生在考试面前,可能取得好成绩,也可能取得差一些的成绩,人人都获得好成绩,只是一种理想。退一步说,如果人人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那么考试也就没有意义了。考试制度从隋唐出现以来,其最本质的意义是选拔,而不是用来把学生分成优良中差的。自古以来,那些金榜题名的状元、榜眼、探花,如今有几人我们还知道他们的名字?倒是名落孙山的蒲松龄,凭一部《聊斋志异》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的名字;没能金榜题名的曹雪芹,更是创作了不朽名著《红楼梦》。
今天,教育成功与失败的标尺不应当仅以能否考上大学来衡量,而应当是有教无类、诲人不倦、百年树人。没有培养出一位大学生,而培养出一位自食其力的劳动者,也不枉费老师们的一片苦心和耐心。据报载,我国的一个运动队到美国盐湖城参加冬奥会,受邀到该市一所小学参观。临别时,我驻美使馆的一位官员希望把两个运动员背包送给该校最优秀的男生和女生。该校校长一时语塞,之后他告诉这位官员,该校从1960年创办,从未评过最优秀的男生和最优秀的女生,因为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是最优秀的。那两个背包,最后被放在该校的荣誉室里。我读了这则报道深受感动,我真心地希望,我国的中小学校长们,也能理直气壮地说出这样的话:孩子们都是最优秀的。
另一类“问题学生”,他们逃学、打架、赌博、偷窃、敲诈勒索、毁坏财物、损人,可谓“恶贯满盈”,而且不仅自身有学习问题,其行为还影响了其他同学,有的违反校规校纪和法律,这类学生应当是学生中的极少数。对这些学生,也不应当永远带上“问题学生”的标签,而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教育他们改正缺点,通过适当的处罚给他们警醒。
实际上,很多“问题学生”的问题并不是仅仅是学生的问题,它反映出的是学校教育问题、家庭教育问题和社会教育问题。所以,促使“问题学生”的转化,往往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协调合作。在美国,如果老师发现学生有问题,会和中国老师一样,给孩子的父母打电话,老师和家长一起帮助孩子。如果还不能解决,校长就会出面,三方一起努力解决。